§第8章 观察力与成功(1 / 1)

常言道:聪明,聪明,耳聪目明。我们一旦学会用眼看,用耳听,用感官去观察认识事物,的确会变得聪明起来。这是因为,人对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的认识,始于感知和观察,观察是聪明的起点,是智慧的起点,是能力的起点。所以,我们首先要开发自己的观察力。

所谓观察力,就是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感知事物特征的能力。

你也许说:观察力这么简单,还用得着开发?有眼睛,有耳朵,谁还不会观察?其实,观察并非易事,让不同的人对发生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的同一件事,在事后进行描述,总会因人观察力的不同,使其描述事实的正确率差异很大。

在国外,就曾经有过这么一件真实而特别的事。

这一天,心理学家正集聚在一起进行学术会议。主持人走上讲台正要讲话,突然从门外跑进一个人。紧跟在他后面追来的,是一个拿着手枪的人。两个人在屋子中央紧张而激烈地搏斗着。片刻之后,突然一声枪响,两个人又先后冲出了屋外。整个事件从发生到结束,一共20秒钟。

这惊心动魄的一幕是怎么回事?原来,这是研究者精心安排的一次心理学实验。刚才的一幕结束后,主持人要求与会者立即写下事情发生的全过程,这叫观察报告。最后,观察报告一共交上来40篇。研究者把观察报告与录像相对照,发现结果错误百出:错误少于20%的只有1篇,错误占20~40%的有14篇,错误占40%以上的有25篇。更值得注意的是,在半数以上的观察报告上有10%左右的细节纯属臆造。

不要忘了,这些观察者可都是心理学家啊。专门研究心理的专家观察尚且出错,何况我们普通人?

事实就是这样,我们的眼睛,我们的耳朵,我们观察所用的感官,有时候并不是那么可靠。所以,不是有了眼睛,有了耳朵,就会观察,就观察的准确。

你也许还不太相信,那就来看看下面的一些图形,看你是否观察准确。

上面的图形中,如果单凭眼看,你感觉左右两组圆形中间的那个圆是否一样大?然后测量一下,看如何。

你看,上面的图形中,左右两边中间的小长方形,哪一个的颜色深一些?

上面左图中的几条长斜线彼此是平行的吗?右图中的两条线是相互平行的吗?你也许很难相信。但是,你测量一下,也许就会对自己的眼睛产生怀疑。

再看下面的图形。你相信那是几个同心圆吗?等你拿出圆规测量之后,就会感到我们的眼睛有时候真的不可靠。

你看,上面两个图形中,上一个人物头像中,帽子的高度看起来是不是比帽沿的宽度要大一些?下一个图形中,看起来高度是不是要比它的宽度大一些?可实际如何?你也不妨来测量一下。

下面这个图形也许更有意思,你看——

面对上面的图,如果告诉你,图中下边的那个圆,和上边的每一个圆之间空档的距离,与上边两个圆的外缘之间的距离一样大,你一定难以相信。而且,你更难相信,在下边的圆和上边的任何一个圆之间,只能容纳下三个这样大小的圆。把书放在光线充足的地方,后退几步,再看这些图形,你会感觉更是如此。可是,如果你实际测量一下,就会发现眼睛看到的是不可靠的。

上面几个图形叫作错觉图。这些错觉图的实例告诉我们,我们的观察常常会出现错误。看来,要观察正确也不是那么简单了。你说,观察是不是也有很多讲究,观察力也需要好好开发锻炼?

良好的观察力,对于我们综合能力的开发,对于我们学业和事业的成功,具有重要的意义。具体说来,有哪些方面的意义呢?

一来,观察力是智力活动的门户。

现代科学已经证明:人的大脑所获得的信息,百分之八九十是通过视觉、听觉接收进来的。所以,一个人要想开发自己的潜能,首先就必须把观察的大门敞开,让外界的信息源源不断地进入自己的大脑。这样,我们就可以从对客观事物的仔细观察中,获得书本上没有的知识。

沈括在他的《梦溪笔谈》中写了这样一个故事:大文学家欧阳修得了一幅古画,画的是一丛牡丹,在牡丹花下还卧着一只猫,形象十分逼真。欧阳修看后不理解画中之意,就去问当朝宰相吴正肃。吴正肃一看到画就说:这是“正午牡丹”。欧阳修问:何以见得?吴正肃回答说:画上的牡丹花的花瓣分披,色泽浓艳而干燥,正是中午牡丹花的样子;花下猫的眼睛眯成一条线,正是中午猫眼的形象。如果是清晨的牡丹,花瓣应是收缩而湿润,猫的眼睛就是圆的了。欧阳修恍然大悟,对吴正肃的观察力十分佩服。

北宋时期的赵佶是一位著名的花鸟画家。一次,他看了几个画家的《孔雀飞落图》,连声说:“画错了,画错了!”画家们面面相觑,不知错在何处。赵佶说:“孔雀飞落,左脚先着地,可你们把它画成先着右脚,这不是错了吗?”众人听了都惊佩他的观察细致入微。

你看,如果不敞开观察的大门,如果不进行细致入微的观察,怎能有吴正肃和赵佶超群的才能?

二来,观察力是智力活动的源泉。

人的智力活动是从观察开始的,观察是智力活动的开端和源泉。一个人对周围事物“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他的精神世界就很贫乏。心理学的研究证明:在缺少日常刺激因而使感觉起作用的机会很少的环境下生活的儿童,在智力上就会受到影响,注意力涣散,易受暗示,缺乏学习能力。另一个实验还表明:仅仅遮断触觉刺激,就会使被试者的智力活动变得迟钝,手指尖的灵巧性下降,感情容易冲动,并出现离奇古怪的思维。既然缺乏一般的感知,就会使智力活动受到如此明显的不良影响,那么,缺乏有目的有计划的观察,对智力活动的消极影响就更大了。

大量的事实也表明,观察力是一个科学家不可缺少的能力。牛顿观察苹果落地进而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达尔文也说:“我既没有突出的理解力,也没有过人的机智。只是在观察那些稍纵即逝的事物并对其进行观察的能力上,我可在中人之上。”

做一个优秀的文学家,也要有非凡的观察力。莫泊桑年轻时,有一次去拜访福楼拜,并给他讲了几个故事。福楼拜听后,不主张他写这些故事,而希望他做这样的锻炼:骑马出去跑一圈儿,一两个钟头以后回来,把自己看到的一切记下来。莫泊桑按照这个办法锻炼自己的观察力,一年之后写出了著名的短篇小说《点心》。莫泊桑曾说过:“必须详细地观察你所要表现的一切东西,时间要长,而且要全神贯注,才能从中发现迄今还没有人看到和说过的那些方面。为了描写烧得很旺的火或平地上的一棵树,我们就需要站在这堆火或这棵树前面,一直到我们觉得它不再跟别的火和别的树一样为止。”

正是由于观察力在智力活动中有重要作用,所以,多一份观察,就会多一份成功的机遇。

德国物理学家威廉·康拉德·伦琴,长期从事射线研究工作。一天夜里,为了研究荧光现象,排除其它光的干扰,他用黑纸把克鲁克思管包起来实验,当给克鲁克思管通电时,黑纸外的荧光屏突然闪出了光亮。这个发现使他异常激动,不时地反问自己:透过这层黑纸的光线到底是什么射线?在晚餐过程中他发现拿起面包时,白色餐布上投上了一个方方正正的面包黑影。这个极其普通的生活现象却神奇般地敲开了伦琴的心扉,同时也打动了他的夫人。两人连忙赶到实验室,终于证实了这是一种新射线,它能穿过2米厚的空气,能显示骨骼阴影。

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很多司空见惯的事情,这样的事情本身也许就蕴藏着成功的机遇。能否把握住这个机遇,如何把握住这个机遇,有时候就在于你是否仔细地多看了一眼。也许,就是这多看的一眼,就把握住了机遇,从而使“机遇”敲开了“有心人”的心扉。

不难理解的是,在我们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也要靠观察力打开智慧的门户,也要靠观察力获得智慧的源泉。没有观察,一切心智活动都无从谈起了,哪里还有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