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人的能力存在差异?
这是人们争论已久的问题。这个问题实际就是,人的能力是怎样形成的?人的聪明才智受不受遗传影响?环境和教育的作用如何?
有的研究表明,有血缘关系者的智力相关,比无血缘关系者的智力相关高,而且,血缘关系越近智力相关越高。比如,同卵双生子之间的智力相关,高于同胞兄弟姐妹之间的。也有人通过实验证明,聪明的雄雌鼠**而生育的下一代,与愚笨的雄雌鼠**而生育的下一代相比,其聪明程度是不同的。这说明,遗传因素与智力关系密切。我们应该承认遗传对能力的影响,盲目否定先天遗传的作用,不是科学的态度。
所谓遗传因素的作用,主要的当然是指神经系统以及大脑的作用。为了开发能力,对大脑的作用是不能忽视的。关于大脑的作用,我们后面再专门讨论。
我们承认遗传的作用,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事情还有另外一面。有人对一对同卵双生姐妹进行了研究。这对双生子从1岁开始分开抚养:姐姐被送到教育条件不好的边远山区,仅受过两年的学校教育;妹妹在一个繁华的市镇长大,受过专科教育。在35岁时进行智力测验,结果是姐姐不如妹妹智力好。这又说明,后天环境尤其是教育对能力起着决定作用。
实际上,人的能力同其它心理一样,都是遗传、环境和教育共同作用的结果。平时,人们议论一个孩子为什么聪明时常说:“人家那是啥爹啥妈。”这句话有没有道理?如果这句话是说,父母既给了孩子好的遗传素质又给了孩子好的家庭教育,孩子才聪明,这就算说到点子上了;如果这句话只是说,父母给了孩子好的遗传素质,从而决定了孩子的聪明,那就显然不全面。难道能排除一个人出生后,父母给他的良好影响吗?试想,遗传再好的孩子,如果跟我们知道的“狼孩”一样,从小跟动物一起长大,能成为绝顶聪明的人吗?一般说来,一个人的能力如何,总是遗传、环境和教育因素交织着起作用的。要承认遗传的作用,但决定的因素还是环境和教育。
如果再进一步说,后天的环境和教育是怎样决定能力的呢?
遗传给人的能力是潜在的。就这一点说,人的先天的潜在能力的高低是遗传规定了的。所以,我们看到,一个班学生假定一直受到同样的后天的影响和教育,能力也总是有高低之分。这是必须承认的事实。就是说人的脑子天生就是不一样。那么,为什么说后天的环境和教育是能力发展的决定因素呢?
先天规定的人的能力的高低只是潜在的,而我们评价一个人的能力高低,总是就他表现出来的现实的能力而言的。潜在的能力转化为现实的能力,必须而且只能靠后天的环境和教育。我们讲“能力开发”正是这个道理。如果不把潜在的能力开发出来变为现实的能力,那么,潜在能力又有什么用呢?我们谈一个人能力的高低,其实就是指在后天的条件下被开发出来的能力。如此看来,一个人能力发展的决定因素,不正是后天的环境和教育吗?至此可以说,后天环境和教育对能力发展的决定作用,就在于把潜在能力转化为现实能力。而且,前面已经说过,就现实的人来说,我们一般只用了大脑潜力的极小部分。就是说,一般情况下,每个人有足够的潜在能力有待于开发为现实能力,就看后天条件如何了。你看,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能力发展的作用,该有多么重要?所以,除特殊情况外,对绝大多数人来说,我们不要轻易把能力差委罪于遗传而责怪自己天生笨。事实是,我们每个人都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那么,我们的能力发展的一般趋势是怎样的呢?
能力的发展大体要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初生到成年的“能力发展期”;第二阶段,是到达最高水平后保持高峰的“能力高峰期”;第三阶段,是高峰之后随年龄增加逐渐衰退的“能力衰退期”。高峰期能保持多久?由于实验材料和方法不同,众说不一。但多数心理学家倾向于认为,20~34岁之间是能力发展的高峰期。
就一般能力而言,从许多研究可以看出,在十一二岁以前,其能力水平增长较快,以后逐渐缓慢,到20多岁达到高峰,随后保持高峰,35岁以后开始缓慢下降,60岁以后急剧下降。当然,因为一般能力本身包含多种能力,其中每种能力的发展速度是不一样的。因此,不同的能力也表现出了发展速度上的差别。比如,思维力的高峰期保持的时间就很长,50岁之前一直处于高峰期,60岁才开始衰退。
说到能力发展的趋势,还有一种很有意思的现象。美国心理学家卡特尔和霍恩,曾把人的智力分为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对我们很有启迪。
所谓流体智力,是与人的生理活动过程关系密切的一部分认知能力,主要包括言语表达能力、近事记忆能力、思维敏捷性、觉察环境变化能力、迅速的反应能力,等等。因为它随人的生理机能的发展具有较大的流动变化的特点,就形象地称之为“流体智力”。流体智力属于人的基本能力。由于流体智力是以生理为基础的认知能力,所以,一个人的流体智力水平高低与教育文化的影响关系较小。
所谓晶体智力,是人通过日常经验和知识的长期积累而获得的一部分认知能力,主要包括常识和语言的理解能力、对历史和现实的比较能力、对事物的分析综合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等等。凡是运用已有知识与技能去吸收新知识或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均属晶体智力。因为它是长期的经验与知识的积累凝聚而成,具有较为稳固的特点,就形象地称之为“晶体智力”。由于晶体智力是知识经验为基础的认知能力,所以,一个人的晶体智力水平高低与教育文化的影响关系较大。
大量的研究表明,人的液态智力机能一般在成年早期达到最高峰,以后就开始逐年衰退;而晶态智力机能只有到七八十岁后才略有衰退。
根据卡特尔与何恩以及后来学者的研究发现,流体智力与年龄的关系和晶体智力与年龄的关系,有很大的不同。这两种能力都在早期有较快的发展,不同的是,流体智力在20岁以后,还有很高的发展,并逐渐达到顶峰,30岁以后就会随年龄的增长而降低,较快地衰退了。而晶体智力在20岁以后,虽然没有较高的发展了,但不会因年龄增长而降低,反而随年龄增长而升高,直到五六十岁后也不衰退,甚至还有所改善和提高。下图可以帮助我们更直观的认识这一规律。
从上面种种关于能力的发展趋势的研究结果,我们清楚地看到了一个共同的规律,不论从哪个角度说,青少年时期都是能力发展的好时机,哪怕你年龄已经不小了,能力发展也是大有希望的。因此,任何对自己的能力自暴自弃的态度,都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我们只有抓住能力发展的好时机,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来积极地开发自身潜在的能力,才无愧于自己的人生,才能创造自己成功的人生。
此外,还有两个大家都很关心的问题。
一个问题是,智力与性别有无关系?男女相比谁更聪明?
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我们得多说几句。从总体上说,男女的智力没多大差别,是平衡的,所有的研究都没有得出过男女两性在智力上谁优谁劣的结论。只是在分布上,男性智力高的多,低的也多,而女性是两头的少,多数居中。总体仍是大致相等。就是在学业成绩上,许多研究也说明男女生在总体上是平衡的。笔者的以500名中小学生为对象的一个研究也表明,中小学生在学业成绩上没有显著的性别差异。
当然,说总体平衡,没有显著差异,不是说没有差异。这些差异,有遗传因素作用,但不决定于遗传,同样是遗传和环境、教育交互作用的结果。只要想想身为父母者,曾怎样以不同的态度对待和期望儿子和女儿的,就不难理解社会影响对男女智力及整个人生的巨大影响了。一句“女子无才便是德”,千百年来压抑了多少女性才智的正常发展!今天,在我国男女平等的观念正日益深入人心。但是,旧社会的传统观念和家庭的习惯性偏见,还在深刻影响着男女孩心理的不同发展。所以,不能认为先天的性别决定了智力。作为处于发展阶段的青少年,不论男女,都不必因性别而推断自己智力上的优劣,都应该一样地对自己的能力开发,抱有期望和充满信心!
另一个问题是,人的智力与营养有没有关系?
我们的回答是:有。
因为智力发展是以脑的发展为基础的。脑的发展不良,势必影响智力水平。而脑的发育,脑细胞的增殖和活动,都需要营养供应。出生前后是人脑发育最快的时期。脑细胞的生成,大致在胎儿期的后3个月到出生后的前6个月内。所以在怀孕晚期,母体最需要蛋白质食物。就出生的头半年来说,营养的主要来源是母乳,同时,也可以给孩子补充一些营养成分,如维生素A、D、C及蛋黄、稀粥、碎肉等。以后,也应注意孩子平时的营养。
你也许说,我们青少年已经长大,能力的发展还与营养有关吗?答案也是肯定的。比如,蛋黄,鱼肉,豆类,这些食物对于提高记忆力是有好处的。因为,这些食物中含有的胆碱,可以和脑内的乙酸生成乙酰胆碱。而乙酰胆碱是有关记忆的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关于营养与记忆的关系后面还要谈到。
这里我们要明确一点,就目前我们大多数人的生活状况说,通常的饮食已经保证了大脑对营养的需要,是不必刻意讲究什么营养的。还有一点,讲究营养只是为能力发展创造必要的物质条件,丝毫不能取代能力的开发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