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上没人知道你是一条狗?太自信了吧。对于一个优秀猎手来说,没有猎物能逃脱他的视线。你的一举一动甚至包括银行密码和私生活,都可能在他的掌握之中。
据《现代汉语词典》解释:“隐私”是“不愿告人的或不愿公开的个人的事”。在英文中,“隐私”一词可以用“ones Secrets”或者“private matters one wants to hide”来表示。
尽管有的学者把人类对隐私权的关注追溯到古希腊和古代中国,还从1361年英国的法律案件中找到了有关保护隐私的记载。可是,真正开始把保护个人隐私提上议事日程、并且明确落实在法律上,还是20世纪70年代初的事。
“隐私”这个概念是舶来品。对于中国人来说,提倡最多的是先有“国”然后才有“家”,最后才是个人。
特别是“隐私”,一提到它往往就会和“亏心事”、“见不得人”联系在一起。张家阿姨李家婆,最关心的就是打听并传播别人的隐私,对此往往表现出“关心他人比关心自己为重”的姿态。
网络时代的到来,“张家阿姨李家婆”的队伍庞大无比,收集、整理、分析、传播个人隐私,比以往任何时候要容易得多。
联合国“人权宣言”把隐私权看作是基本人权,是人类尊严的基础,也是其他人权(例如结社自由、言论自由)的基础。隐私问题已经成为网络最大的困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