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3月17日上午,一位母亲打电话给媒体,哭诉自己的两个孩子因为“泡吧”而走向堕落的经过。当天下午她又两次拨通记者电话,请求不要公开真实姓名和具体地点。她既担心孩子遭到网吧报复,又担心孩子与她从此一刀两断,慈母之情感人至深。
女儿已经毁了,儿子还在重蹈覆辙
这位母亲一边哭一边叙述自己的家庭悲剧,“网吧夺走了我女儿,现在儿子也被拉下水,我真的不想活了。”
她说,她丈夫1988年因车祸去世,她带着女儿从外地来到青岛,后来又找了一位丈夫,生了儿子。
2000年初,她上高中的女儿学习成绩突然下降,到学校一打听,都说她经常逃学去上网吧,并且和一位男网友搞上了“对象”。
2001年春季开学后,女儿开始彻夜不归。如果问她,她就说自己长大了,不用大人管了,坦言自己和那个男的在外面租了房子同居。母女两人平时根本不照面,只有到需要用钱的时候,女儿才会来见母亲。
无奈之下,她只好当作没有这个女儿,安慰自己还有一个儿子可以带来一些慰藉。
然而没想到的是,儿子现在也开始走上了“泡吧”之路。
3月7日她到学校接儿子,无意间看见儿子和一个小女孩在墙边接吻,便悄悄地走开了——他才12岁啊!
当天晚上,母亲问儿子怎么回事。儿子说,那个女孩是他在网上认识的,两人之间的关系已经很“铁”了。说这话的时候,他竟一点不感到脸红。
现在,儿子经常很晚回家,老师说他有时逃课。
这位母亲不解地问:“我女儿已经毁了,儿子又在走她的路,网吧究竟是什么东西,咋这么坑人?”
离家出走两个多月,瘦了10多公斤
2000年末,北京市一位离家出走2个多月的潇潇(化名),被他姑姑找回来了家。这位迷恋上网的15岁男孩,已经是第4次离家出走了,一去就是2个多月杳无音信。
这2个月是怎么过的呢?潇潇说:“在外面其实挺苦的,开始时每天就在网吧里拼几把椅子睡,有时一天都吃不上一顿饭。”
望着眼前这位失而复得、2个月瘦了10多公斤的孙子,奶奶说,潇潇其实非常想家,“有一次甚至已经坐车到家门口了,可不知为什么又上车回去了,可能主要是怕挨打。”
从迷上玩游戏开始就不敢回家,因为怕挨打。可是越是不回家、越不敢回家。前几次出走就是这样的。
流浪的第一个月,潇潇每天在网吧里混,实在饿得不行了就吃包方便面。后来在网吧里认识了两个“哥们儿”,一个管吃、一个管住,潇潇总算“安顿”下来。令人心酸的是,一个十几岁的孩子2个多月不回家,网吧里竟然没有人过问这件事。
潇潇有一个大名鼎鼎的网名叫“嘻嘻”。上网聊天没多久,潇潇就用这个网名结交了80多个网友,这些人年龄都差不多,所以具有“共同语言”。一聊起来大家都心领神会,远比与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之间的共同语言多。
潇潇介绍说,网吧里和他在一起游戏聊天的都是十几岁的学生。经常要玩到夜里十一二点钟,真不知道他们第二天是怎样去上学的!
三天三夜泡网吧,半途走上不归路
2001年2月26日凌晨0时7分,浙江省金华市区某中学一名14岁的学生冯某,失踪三天三夜后被父亲在一家网吧找到。父亲骂了他几句,没料到,在两人途经东市大桥时这名学生突然从东市大桥上跳了下去。
金华市公安局110指挥中心接到报警后,立即和120一起赶往现场进行急救。结果,经过多方寻找仍然没有发现尸体下落。
冯某曾经是个好学生,不知什么时候迷上了泡网吧。一开始还是“偶而为之”,只是星期六不回家。遇到父亲问他,他便谎称在学校补课太晚了,住在同学家里。谁知道,他从2月24日离家后竟三天三夜没有回来。父母亲四处寻找,结果在市区一家网吧找到了他,才知道他根本没有在学校补课,而是已经连续在这里“战斗”了三天三夜。
少年迷恋网吧以死相逼父母
无独有偶。2002年9月16日,家住云南省昆明市和平村的初中二年级学生小伟(化名)对妈妈说:“如果要让我不去网吧,除非你们拿菜刀砍死我,或者我用酒瓶砸死你们。不然,你们就拿钱来给我去玩游戏!”
据小伟的妈妈邓女士介绍,自从15岁的儿子迷上网络游戏后,学也不想上了,没有钱去网吧就以死相逼。
初二上学期结束时,他就不去上学了。发展到后来,更是肆无忌惮地每天向父母要钱去网吧。有时晚上小区关门了出不去,还要威胁门卫:“你不让我出去玩,我就打死你!”
9月16日晚上,邓女士下楼去向门卫道歉。这时小伟向父亲要20元钱,遭到拒绝后,他反而不断加码,最后竟开口要100元才行。当邓女士上楼回家时,小伟堵住了门大叫:“拿100块钱来给我上网,不然你们就用菜刀砍死我,或者我用酒瓶砸死你们。”
这样闹烘烘地一直到凌晨1点,逼得邓女士只好去哥哥家住,而丈夫也只好给了小伟100元。小伟揣着钱,马上就一溜烟地跑到网吧里去了。
17岁少年从四楼跳下以身殉网
如果说这位小伟还只是“说说而已”,那么,下面这位张姓少年却已经“身体力行”了。为了上网,他连自己的性命都不要,不知着了什么魔。
2001年6月,浙江省绍兴县柯桥镇一个小区内发生一起坠楼事件。一名17岁的张姓少年接连3个通宵在网吧上网后,因为父亲不允许他继续玩下去,竟从4楼一跃而下,以身殉“网”。
据介绍,这位张姓少年平时性格内向、朋友很少。自从2001年5月因故从学校退学后就沉迷于网吧,通宵达旦已是常事。仅仅一个月时间,他就从母亲的皮包里偷走了2000多元人民币以支付“网资”,令父母伤透脑筋。
后来,在张姓少年连续3个通宵上网、一再劝说无效时,他的父亲强行把他拉回家中、反锁在屋内。
当天晚上,张某“网瘾”复发。眼看门口有父亲百般阻拦,他返身跨上厨房窗口、用力挣脱母亲双手,从4楼一跃而下。张姓少年坠地后,造成颅底、颅骨骨折、脑部至少有四五处致命伤,送往医院抢救无效,于次日凌晨死亡。
“不要再找我了,我很可怕”
2002年6月26日下午,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一个普通家庭里,正在读初三、即将参加中考的儿子明明(化名)在留言条上给爸爸妈妈留下这样的一段话:“我走了,不要再找我了,我很可怕……”然后就义无反顾进了网吧。
看到这一留言后,爸爸妈妈好像疯了一般出去寻找,几乎走遍了家庭和学校周围的所有网吧,但是仍旧没有明明的下落。妈妈痛苦地说:“临走的时候,孩子就带了一件衣服和一双袜子,他还没到16岁啊!”
从6月26日下午开始直到6月30日晚上,整整100多个小时,明明既没有回过家、也没有电话,更没有参加28日到30日举行的中考考试。
据了解,明明6岁上学后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中考前两次模拟考试也都排在中上等。但是,不知道是什么鬼使神差,距离中考只有3个月的时间,一切都改变了。正当其他同学都在紧张备考的时候,明明却利用双休日下午空余时间一头钻进网吧,疯狂地玩起了网络游戏。
路过校门而不入,拒绝参加中考
28日是中考的第一天,一大早考场还没有开门,明明的妈妈就孤零零地站在考场门口,希望看到失踪2天的孩子能够回来参加考试。可是直到考试结束,手里拿着笔袋和明明准考证的妈妈,仍旧没有看到明明的身影。
原来,那天考试明明也从学校门口经过了,也远远地看到妈妈了,但是他就是不想考试、不想学习,转身就走了。
“我还有一个游戏的‘级’没有过去”
30日是中考的第三天。当天晚上,明明拖着疲倦的身体突然回到家中。
面容憔悴的爸爸妈妈在苦苦找寻了4天4夜后看到了儿子,可是他们再也高兴不起来。因为他是回来向父母要钱的。
临走时他威胁父母说:要是不拿钱我就离家出走。心力憔悴的父母,颤抖地将130元钱塞在儿子手中。
悲痛欲绝的妈妈说:“孩子,妈妈求你了,你别去网吧了。你还小,可妈妈已经老了,你是妈妈惟一的希望。回来吧,孩子……”
然而,明明哪里还听得进这些,网吧成了他的惟一。
儿子用沙哑的声音回答道:“我还要去网吧,我还有一个游戏的‘级’没有过去。”说完,带着一件内衣、两双袜子和一条**又钻进了网吧。
一位心理咨询老师的无奈
网吧在与学校、与家长争夺孩子,争夺下一代。对此,学校老师体会最深。可以这样说,当老师知道自己的学生去网吧,总会千方百计去把他抓回来的。
张莉莉是北京某中学的心理咨询教师。她认为,“全社会都在呼吁宽容孩子,只要是孩子总会迷恋一些什么。但我们还是会忍不住告诉他:不要沉迷。如果这个时期沉迷下去,你的人生可能就会被改写。你考不上好的高中,上大学的概率就小。没办法,这就是现实。”
孩子喜欢去网吧,家庭往往有问题
张莉莉老师认为,沉迷于网吧的孩子,往往他们的家庭都有问题。例如父母离异、单亲家庭、隔代抚养等等。
前几年,孩子父母离异的情形一个班也就一两个,但是现在,十个八个都不稀奇。孩子出了校门想干什么,谁都不知道。
张莉莉老师不无遗憾地说,“有的时候看了一个孩子的家庭,就知道这个孩子不行了。你根本没有办法帮他,你没有办法代替父母,而且你知道他的父母还在伤害他,你只能看着他沉沦。”
父母学历越低,孩子上网吧的比例越大
2002年7月,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政策与法律研究所劳凯声教授,主持完成了“网络文化对学校德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的课题。该课题对北京市6个城区53所不同类型中学的3000名初、高中学生上网状况进行了调查。
调查显示,北京城区有76.7%的学生家庭购置了电脑,其中联网计算机占到69.2%。在调查对象中,中学生家长中仅有12.7%经常上网,46.9%的家长不会上网。有些家长把电脑搬回家后对电脑一窍不通,没有能力指导和监督孩子的上网情况,全凭孩子自主操作。
调查显示,父母的学历越低,学生在网吧上网的比例越大;父母学历越高,学生在家上网的比例越大。
网吧充当了学生的避难所
现在任何一个学校附近都有一些隐蔽的网吧,在某种程度上,网吧充当了学生的避难所。
孩子和家里有了什么摩擦,他们要找个地方躲起来,首先考虑的就是去网吧。而事实上,他们也没有别的地方可以去。从这个角度来看,孩子很可怜,当然也很可气。
网吧总是在弯弯绕绕看不见的地方等着孩子们。班主任要找孩子,也通常会私下里“请教”学生:网吧在哪里?老师不知道,而学生们都知道。
为什么喜欢把网吧当作避难所?张莉莉老师认为,因为他们可以从网上得到暂时的快乐。对于有些孩子来说,他的学习成绩不好、但是游戏玩得好,同样会得到大家的尊敬。
当然,从长远看这不是好现象。成人可能会有效逃避到虚拟世界中,但是孩子们不同。如果不去解决现实问题而只是简单逃避,他会丧失更多。
应运而生的“抗网家长委员会”
网络对孩子们的腐蚀作用,使得太多的家长从“心疼”到“行动”,纷纷采取措施,抵制网络对孩子的侵害。
2002年5月1日,四川省成都市一位曾经因为孩子沉迷网吧而深受其苦的曾女士,联合一群与她有着类似遭遇的家长,成立了“抗网家长委员会”,目的就是要将迷失在网吧里的孩子拉出来。此举在全国堪称首创。
“抗网家委会”成立的当天下午,30多名家长在座谈会上争相发言。家长们的一致看法是:许多孩子一旦迷上网吧,往往逃课、说谎、甚至发展为整夜不回家。最令家长们心痛的是,因为整日泡网吧,孩子们精神恍惚、沉默寡言。有些孩子为了搞到长时间上网所需要的钱,不惜去骗、偷。
家长们联名呼吁从健全法律法规、家庭管教、社会舆论监督三方面,彻底解决这一突出问题。
文明图书馆摇身一变成无证网吧
公共图书馆是与网吧争夺青少年的一个重要阵地,然而曾几何时,这样的精神文明场所也被金钱所糟蹋了。
2002年6月,湖北省十佳文明图书馆——十堰市图书馆,擅自将非经营性和非赢利性的地球村电子阅览室,变成以赢利为目的无证网吧,导致一些少年儿童对家长谎称到电子阅览室查阅图书,实质上却在这里上网玩游戏,有的甚至在此通宵上网。
2002年8月21日上午记者暗访时发现,该电子阅览室共有60台电脑,有网民58人,其中有15人正在上网聊天、8人浏览信息、剩余35人都在玩游戏,没有1人在查阅图书。
一台台电脑的屏幕上显示着“反恐精英”、“狂狮怒吼”、“在线游戏”、“千年”等多种游戏,整个阅览室一片叽叽喳喳的游戏喧闹声。
地球村电子阅览室并没有文化、公安、工商等部门的经营许可证,也没有网吧管理制度,只是在黑板上写着“把目光集中过来”几个字,后门的营业广告上写着“24小时营业。”
一位8岁的小网民得意地说,每天来这里玩游戏的小孩很多。因为别的网吧规定,小孩进网吧要有大人带,这里没大人带也能进。只要是告诉爸妈到地球村电子阅览室查阅图书,爸妈就很放心。
作为湖北省十佳文明图书馆、十堰市最佳文明单位、十堰市最佳文明示范基地,十堰市图书馆“挂羊头卖狗肉”的行为,完全在欺骗家长、误导小孩。
要引导孩子,家长首先要懂得网络
一个合格称职的家长,必须懂得网络。如果家长对网络一窍不通,要正确引导孩子健康上网就会难上加难。
在某证券公司工作的陈先生,上五年级的儿子迷上了网络。儿子每天一放学就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不出来。如果大人问他,他就说自己用教学软件学习,或者干脆就说上网看新闻。陈先生对此将信将疑,可也没有办法。
有一次,陈先生推门进入房间,儿子慌乱地把电脑的显示器关了。陈先生心想“一定有鬼”,否则为什么要这样鬼鬼祟祟呢?于是,他想禁止让孩子上网,可是遭到了儿子的猛烈反击:“你买计算机不就是为了让我学习吗?”父亲感觉自己理屈词穷,只恨自己对电脑网络一窍不通,无法引导孩子正确上网。
这个问题带有一定普遍性。许多家长对网络一窍不通,而孩子却是十足的网虫。孩子到底是在网上学习还是玩游戏、浏览色情内容,家长根本不知道。
与其说网吧吸引孩子,不如说父母把孩子推进了网吧
周亚芝当了35年的中学教师,是上海市“十佳母亲”、“青少年保护先进工作者”,同时还兼任社区青少年爱心辅导员。多年来,周亚芝的家中先后收留了20多个来自单亲或离异家庭的孩子。
周亚芝老师介绍说,“玩电子游戏、泡网吧,在我们学校是不允许的。”为什么不允许?因为迷上游戏的孩子通常会荒废学业、背弃家庭、行为怪异。
有一件事至今让周亚芝老师深感痛心。
社区里有个孩子一个礼拜没有回家了,同学们说他不是在游戏机房就是在网吧。这孩子并不是周亚芝的学生,可是周亚芝老师仍然感到自己有责任让他重回课堂。
周亚芝派了一名强壮的学生去网吧把“失踪”的孩子带到她家里。问他为什么泡在网吧里?回答说,父母都爱玩麻将,不愿意由他呆在一边烦人,就给了他零钱让他自己随便玩去。就这样,玩到网吧里去了,越玩越上瘾。
后来,孩子回家不久就又重新回到网吧去了,一个原本聪明的孩子现在已经留级了。究其原因,周亚芝老师认为是家长不管他、孩子自己又不懂得把握自己。
从这个角度来看,“与其说是网吧吸引了孩子,还不如说是不称职的父母把孩子推进了网吧。”
网络不是“狼”,不必因噎废食
网络社会学者孙自俊先生认为:网吧不是“狼”,社会不必因此恐慌。网吧的诞生作为信息社会的标志之一,其存在价值应当予以肯定。关键问题在于如何加强对网吧的管理,促进其健康发展。
以美国为例,网络已经成为孩子们与外界交流最感兴趣的重要渠道。
据悉,2002年末美国12岁以下上网的儿童人数达到2090万人。美国儿童已经把电脑网络当作生活的一部分,许多孩子无论干什么都要找网络帮忙,通信、查资料、了解信息等等。不少孩子还自己设计个人主页,以此结交世界各地的朋友。
随着科技的发展,孩子们接触电脑的最初年龄越来越小。学习电脑、了解网络,能够培养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锻炼思维。青少年如果能很好地利用计算机和网络,对自己的健康成长是有积极作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