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月,梁冬加盟百度公司担任营销副总裁后,肩负着提高百度公司知名度和市场公关等战略重任。
当时,百度公司老板李彦宏对梁冬的主要考评要求是“花小钱、办大事。”在他看来,企业营销要走有效路线,即不花钱也能看看究竟有多少人在网络上传播百度。而这样一来,就迫使梁冬要大胆进行营销创新。有什么办法能尽快达成这一目标呢?接下来就看到,百度公司在他主导下成功地推出了一系列举措。
这里不提百度公司推出的胡润“百富人气榜”、百度都市状元媒体活动,也不提百度标准指数、在百度公司招股说明书封面上展示中文“我”的38种写法,以及将“百度”由名词变为动词、使得“百度一下”成为年轻网民的口头禅,而是重点来考察它是如何实行病毒传播营销的。
百度公司2005年8月5日在美国上市前,根据艾瑞公司的调查数据,当时无论在名气还是权威性上与谷歌公司都存在明显差距。具体地说,在公众眼里谷歌公司是一个有领导力的品牌,而百度搜索充其量只是一种好用的工具。如何确立百度公司的品牌领导者地位、提高用户自豪感、提高企业收入来满足股东需求?百度公司从之前即2004年移动和联通公司相互恶搞、攻击对方的视频在网络上热播得到启发,决定利用病毒传播营销策略制作一组搞笑短片。方向确定后,经过多次反复研究,最终确定为4个方案,分别为“刀客篇”、“唐伯虎篇”、“孟姜女篇”和“名捕篇”。其中,以“唐伯虎篇”影响最大。
“唐伯虎篇”采用的是典型的周星驰式风格,形式为古装喜剧:一位老外携带女友及女眷来到城墙边,看到有一张未断句的悬赏文字告示,于是便很有学问地读起来“我知道……”。就在这时候,风流才子唐伯虎也恰好路过这里,他马上接口对老外说“你未必知道”,随后便将悬赏上的文字“我知道你不知道我知道你不知道我知道你不知道”断句为“我知道,你不知道我知道,你不知道,我知道你不知道。”而老外只会重复那一句简单的“我知道”。接下来,唐伯虎又乘胜追击地继续断句说,“我知道你不知道我,知道你不知道我,知道你不知道。”就在老外还在那里喃喃自语“我知道”的同时,他的女眷们纷纷向唐伯虎投怀送抱,最后就连这位老外的女友也投奔而去,气得老外吐血身亡。这时候,所有人像大法官似地评判说“百度最懂中文”,接着打出字幕“有问题百度一下”。
仅仅如此短短的一分钟,受众就加深了百度对中文有更深理解、拥有独到中文分词技术等的印象。而实际上,百度公司这样做,主要是在强调自己与竞争对手谷歌公司的品牌差异化定位,告诉大家百度更懂中文,从而在受众心目中树立起鲜明的品牌形象来。
如此这般,百度公司没有在传统媒体上投入一分钱的广告费和公关费用,没有发一篇新闻稿,只是由内部员工通过对外发送电子邮件以及在一些小网站上挂出链接,就在短短一个月内有超过10万人次的下载和欣赏。随后,在当时几乎所有网络搞笑交流中心、视频中心、个人博客以及几乎所有BBS论坛上都有该广告片的下载链接。
2005年9至12月短短3个月时间内,观看和转播这部喜剧片的人数就已经超过2000万,这还不包括用电子邮件及QQ观看和转播的人数在内。正是由此,百度的中文搜索技术开始得以广为人知。在第12届中国广告节上,百度公司的网络小电影“唐伯虎篇”荣获2005年度中国广告创意最高荣誉的全场大奖和品牌建设十大案例奖。
凭什么?主要就是凭以下两点:一是它找到了最核心的易感人群。百度公司联合中国人搜索行为研究中心调查发现,2005年是视频娱乐形式爆炸式发展时期,所以这时候推出“唐伯虎篇”更能轻易地就把种子呈几何级数传播开来。二是病毒感染基因独特。“唐伯虎篇”采用周星驰风格的诸多元素,能够很好地增强诙谐氛围,迎合网民口味,更易于传播。
“唐伯虎篇”取得巨大成功后,百度公司继续推出了“孟姜女篇”。这一曲走的是古装幽默小品路线,主角是一位神神叨叨的导演和满脸无辜的孟姜女,在肆无忌惮的泪水中,用四川话旁白喊出了“这个流量硬是大得很啊”,以此来说明百度搜索的中文流量在国内位居第一。
这两招连同百度公司上市前推出的宣传片“刀客片”,合起来正好分别对应“中文”“第一”“搜索”这样3个关键词,从而完整地诠释了百度搜索是中文第一搜索引擎的概念。
数据表明,百度公司在上述3个短片中的拍摄费用仅仅只有10万元,可是其传播效果却相当于近亿元;从此以后,有超过70%的搜索引擎用户认可了“百度最懂中文”这一理念,可以说这在病毒传播营销中是一项奇迹,被业界称为国内真正意义上的成功的病毒视频营销案例。而2005年末,百度公司的品牌影响力几乎达到了可以与谷歌公司抗衡的地步。
营销要点
百度公司历来很少把广告投放在传统媒体上,它更青睐于病毒传播营销这种极少花钱、却能产生显著效果的新手段,更青睐于让每一个受众都成为传播者;并且这种传播几乎每一次都是有效传播,能达到最佳营销性价比。从这一点上看,百度不仅“最懂中文”也“最懂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