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所有老板都会要求职工“以厂为家”,但能引起共鸣的极少。也难怪:如果当你需要职工出力时就鼓吹“工厂是我家”;而当遇到困难时就把他们赶出家门(“困难靠大家”),再怎么说至少也是冷暴力。只有将心比心,才会亲如一家。
——许末兴
都说“人心是肉长的”,尤其是像锡能公司这样一家从乡镇企业脱胎而来的民营企业,老职工基本上来自华庄本地,不是沾亲带故也是四邻八乡,这种亲情氛围就尤其显得珍贵和必要。
有鉴于此,锡能公司的亲情管理也很有特色,与制度管理相辅相成,奏响一曲“和谐企业”的凯歌。
以人才流动为例。在锡能公司历史上,也曾有过多次人才跳槽或被挖局面。有时候甚至一走就是好几个,其中不少人在公司还担任重要职位。这时候的许末兴就不仅有“好聚好散”的宽阔胸怀,更有把职工当亲人一般看待的情怀——哪有儿子长大了要单飞、女儿长大了要出嫁,父母死死拽住他们不放的道理呢——盛情挽留之余总会选择高抬贵手,在对他们予以应有重视的同时给予美好的祝福。
许末兴相信“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句古训,认为他们既然选择要离开,那总有他们各自的不同理由,哪怕是那些摆不上台面的理由。而对于企业来说,能做的只能是理解和配合,包括惋惜和同情;同时,更好地注重后续人才队伍的培养,把不良影响降到最低。
看到此情此景,一些本来犹豫不决的人最终选择留下来了,他们看重的是这里有一份别处所不具备的浓郁的乡情;一些出去后混得不好的人又回来了,许末兴不计前嫌地给他们重新安排适当的工作,体谅谁都有看不清方向的时候;一些过去和许家有积怨的乡里乡亲们,因为锡能公司生产经营稳定、待遇较好也想进厂,但又有些不好意思开口,许末兴坚持“棒不打来客”的原则,依然乐意安排他们在厂里工作,一些老职工因此已经在锡能安安心心地工作了20多年。在这方面,许末兴堪称是“化消极力量为积极力量”的典范。
本书作者过去在采访一位企业家时,对方曾抱怨说,“现在的职工真不好管,一个个好像跟钱过不去似的;即使你给他们再多的钱,他们也永远没有满足感。有次交货期很急,我安排他们每天加班8小时,愿意给他们付3倍的加班工资;可是他们不但不愿意,而且还向有关部门告我的状。你看看,这些人哪里还有一点点主人翁精神!”
在这里,你就能看到这样的老板与许末兴之间的差距了——在他们眼里,职工就像是机器、上班就像只是为了拿几个钱似地,全然没有考虑到他们的自身感受;说重一点,就是没把他们当人看,更别说当亲人对待了!反过来看,如果老板能把职工当亲人,关心、理解并尊重他们的情感需求,让他们在这里有一种家的归属感和责任感,拥有成就感和满足感,他们才会真正地与你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而这是多少钱都买不来的:“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
读者看到,改革开放后,国内有许多企业在盲目地照搬照抄国外那些所谓的先进管理制度和方式,结果却发现,许多东西看起来好用,实际上难用,并导致最终没用,至少也是效果大打折扣。为什么?简单地说,可以归结为“国情不同”“水土不服”造成的。
不同在哪里呢?其中,很突出的一点是:西方企业中的职工是职业人,老板是职业经理人,职业人在职场中的行为只能依赖于制度,所以时时处处更强调依法(制度)办事。可是,东方企业中的职工是社会人,老板多是创业者本身或其家族代表,职工之间很在乎人与人之间的那种社会关系(人情关系),管理者如果缺乏情感基础,就很难实行真正有效的管理,而这是单靠制度解决不了的问题。
许末兴的高明之处在于,他很早就无师自通地看出了这一区别,要不又怎么会有“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一说呢!这也是全球基业长青企业的成功法宝——企业的高效率、高绩效主要源于职工的自发进取,所以老板最重要的职责之一是要充当“情感工程师”,擅长搭建职工与企业、职工与团队、职工与用户之间的情感桥梁,最大限度地发挥职工的天赋潜能。就好比说,家庭教育中不是父母强逼孩子要学习,更重要地是要想方设法激发起他的天赋潜能,让他爱上学习。
关于这一点,许末兴高人一筹的是,他在设计薪酬制度时,就很重视物质和非物质报酬两者之间的合理搭配。在经济待遇上,他和公司高层拿一样的水平;职工报酬总体高于同行,并按时发放。而当职工精神状况和心理状态不佳时,公司会通过党支部、工会、职工代表大会等组织,想方设法为他们排忧解难、愉悦身心,给予家人般的照顾和关怀。
对此,许末兴多年的至交、无锡华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吴仲贤深有体会地说,他和许末兴对自己一手带出来的企业感情至深,某种程度上这种感情甚至超过对自己的子女。或许,凡是有过几十年艰苦创业经历的企业家都会有这种体会,厂里的枝枝节节、一草一木就像血液一样流淌在身体的每一个地方,而这是常人所无法体会得到的。
以许末兴为例,他根本就没有正常的作息时间。这倒并非因为他是老板,上下班不用考勤;而实在是他每天上班到得总要比别人早、下班走得总要比别人晚。当职工准点上班时,他已经热气腾腾地在厂里一圈转下来了;而在职工正常下班后,他还要在厂里转上那么一圈,看看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和补救。这一早一晚的巡查,已经成为他多年来养成的习惯成自然。所以,每个车间里的活干到什么进度了,甚至哪只水龙头的开关漏水了、哪个地方的灯泡不亮了,他心里大概都有数。每年正月初三,当职工们还在家乡欢度春节时,他就已经到公司里去了,哪怕只是去转上一圈,也会比坐在家里更心定。平时,周末和晚上的休闲娱乐也都会首先让位于工作。有时候即使人在旅途,也会因为某种突发因素需要决策于千里之外。
而对于职工来说,锡能公司在华庄地区的企业中经济收入和文化活动都排在最前列,并且是当地最早拥有职工接送车的企业之一。尤其是自从2010年12月工厂搬到30多公里之外的惠山经济开发区后,原本家住南片的职工路途远了,上下班厂车接送就更是势在必行。为此,锡能公司长期租用一辆辆高档豪华的接送车,仅仅用于接送华庄、新安、硕放等地职工的就有7辆。当这些车身上印着江苏省书法家协会主席尉天池“锡能公司”四个大字的车辆一溜烟在宽阔的马路上飘逸而过时,已俨然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
顺便一提的是,由于上下班接送路途远,所以职工的正常生产作业时间就必然要受到限制,而这就对公司生产调度、计划安排、工作效率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以说,这又从一个侧面进一步强化了锡能公司上下的时间观念和效率意识,形成这样一种特有的锡能文化。
每年的圣诞之夜,锡能公司都会在高档饭店举行“中层职工及家属迎新春圣诞晚宴”,在向大家简单通报公司一年来经营情况的同时,感谢各位对公司做出的贡献、感谢各位家属给予的理解和支持。
一年又一年,锡能公司的“老板是家长、职工赛亲人”氛围就是这样炼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