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养母猪、卖棒冰开始(1 / 1)

问鼎之路 严行方 1025 字 29天前

一夜之间突然一无所有,我并没像有些人那样伤心欲绝。我不是个官迷,相反,却觉得无官一身轻。当时农村可做的事情很多,只是我一时不知道自己最适合做什么,所以最早是从养母猪开始,附带走街串巷卖棒冰的。

——许末兴

许末兴在村副业主任的位置上看不到前途,于是主动提出辞职,这是他人生的重要转折。他始终相信“天生我才必有用”,更何况,他还有一颗灵活的经营头脑,以及那么多年来屡屡得到验证的管理才能呢!许末兴是个闲不住的人。1987年他辞职回家后,最先想到的是从事养殖业,具体地说是把家里原来就有的两头老母猪养好。

其实,这已经是他的“老本行”了。早在1979年也就是结婚前后,他家里就已经开始养老母猪了,而且一养就是两只。

正常情况下,一头母猪每年能生两胎,初产母猪可生6至10头小猪,经产母猪在10头左右。如此这般,卖小猪就成了他家里一笔不菲的收入来源。所以,从1979年到1986年间,他家猪圈里一直都保持着两头母猪的规模,这在当时算是比较大的了。他每天要给母猪喂精饲料,为圈舍打扫冲洗,十分辛苦,但总算能救燃眉之急。

那一年,他还在夏天去卖过棒冰。许末兴是在农村长大的,他太了解农村孩子在炎炎烈日下那种对棒冰的渴望了。那可是当时唯一的冷饮,一支棒冰虽然只卖5分钱,可是其**力绝对不亚于现在的任何一种功能性饮料。所以,他从1979年开始就利用每天中午最炎热的时节兼卖棒冰了,只不过现在辞职回家,过去的兼职变成了主业。

许末兴老家龙渚离华庄不远,他一大早就去镇上批货,然后走街串巷地去偏远乡村叫卖。一方面,越是偏僻的村庄同行竞争越少;另一方面,当然也是为了要面子,怕熟人看到后讥笑他怎么会“落难到如此地步”。但当他扯开嗓子喊出第一声“阴凉赤豆棒冰”的叫卖声、引来众人围着竞相购买后,害羞之心便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当然,在这背后恐怕还有一条后来马云总结出来的“生意经”:做销售的人知道,陌生人的钱最好赚,而且陌生人最相信你;最看不起你的人是熟人。就拿卖棒冰来说,虽然一支棒冰只有几分钱,可是遇到熟人时你原价卖给他不是、便宜点卖给他也不是。原价卖给他,你会不好意思,觉得赚他赚得“太多了”,他也会说你“不够交情”;而便宜一点卖给他,哪怕是进价卖给他,他也不一定领情,心里总会盘算着你究竟赚了他多少钱?马云说,可是,当某一天你发达了、聚会请客吃饭时,来的都是这些熟人,以前支持你生意的陌生人一个都不在。

言归正传。此时此刻的许末兴每天都要骑着自行车,车架上绑着木箱,木箱里排放着用棉被裹得严严实实的棒冰。路远的时候,一直要骑到中桥,甚至望亭等苏州地界上。因为望亭那里有个砖瓦厂,高温下的窑厂工人对棒冰的需求量很大。又由于棒冰生意好,所以许末兴有时一天要进好几趟货;只不过因为这毕竟是季节性生意,“打打野鸡”(兼职做做)还可以,要想把它作为一种职业还远远谈不上。

不得不说,许末兴是个勤快的人。中国有句俗话叫“早起的鸟儿有虫吃”,而《改变习惯,改善生活》一书作者托马斯·科里花5年时间研究了全球177位白手起家的百万富翁后更是发现,这些人中有一半以上起床时间超过上班时间3小时。举例说,如果他们是上午8点上班,那么5点钟之前就会起床,从而拥有一种自己掌控生活、自己主导命运的自信。

而许末兴就是这样一种人。他说,他在1974年担任生产队长时就养成了早起早睡的习惯。那时候每天凌晨三四点钟就要起床到田里去看秧水,久而久之,哪怕平时没事干,到那个时点也会准时醒过来,那就干脆不睡了,不是看看书就是到处走走、锻炼锻炼身体。直到后来办了企业后,也会很早就去厂里。因为企业是自己的,所以也就谈不上什么是上班时间,而是真正地以厂为家。这样的习惯一直保持到现在。

难怪有人要开玩笑说,“都说早起的鸟儿有虫吃。如果这早起的鸟儿还聪明,那咱们这些笨鸟不穷才怪!”

从大环境看,1983年无锡县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当前农业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的精神,在农村全面推广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主要形式是“三田制”,即把耕地按人口分口粮田、按劳动力分责任田、按养猪分饲料田,全部划分到户经营。在这其中,责任田、饲料田主要是满足农民的自用口粮、油料和牲畜饲料,责任田用于完成国家粮食统购(1985年改合同订购)任务。也就是说,这个时候养猪还是有专门的猪饲料田的;而到了1992年之后,因为绝大多数农民不养猪了(养猪无利可图),所以干脆取消了“饲料田”一项,分别补充给“口粮田”和“责任田”,“三田制”从此改为“两田制”。不过,总的原则依然没变也不可能变,那就是“缴了国家的(农业税),留了集体的(公积金、公益金和管理费),剩下全是自己的。”[1]。

从这个宏观背景看,当时许末兴刚刚退下来时把养母猪、卖棒冰等作为权宜之计是可以的,但如果想把它当成一辈子的事业来做则绝对不可行。这也是他后来为什么要改行开烟酒店的主要原因。

1 《锡山市志(1986-2000)》下册,P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