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疯狂不表明获利能力强
而当我在写这段文章时,整个华尔街几乎嗅不到一丝恐惧,反而到处充满了欢乐气氛。没有理由不这样啊?有什么能够比在牛市中股东因股票大涨赚取比公司本身获利更多的报酬而感到更高兴的事?只是我必须说,很不幸的是,股票的表现不可能永远超过公司本身的获利表现,反倒是股票频繁的交易成本与投资管理费用,将使得投资人所获得的报酬无可避免地远低于其所投资公司本身的获利。
——沃伦·巴菲特
【巴菲特提醒的关注点】
巴菲特认为,阅读财务年报时有必要关注当年股市行情和宏观形势的表现。也就是说,如果当年股市行情和宏观形势特别好,这时候过高的获利能力就要打个折扣,因为外部环境不可能永远会这么好。
巴菲特在伯克希尔公司1986年年报致股东的一封信中说,当他在写这篇财务年报的时候,整个美国华尔街上几乎嗅不到一丝恐惧,反而充满欢乐气氛。投资者想一想就明白,还有什么能够比股票暴涨,大家在牛市中都能赚到比公司获利更多的投资回报而高兴的事呢?实在没有理由不这样开心啊?但是他要泼冷水的是,股市的表现不可能永远超越其基本面,反倒是频繁的买卖股票会促使交易成本和费用上升,长远来看投资者从中获得的投资获利将不可避免地低于上市公司本身的获利。
在这里,巴菲得非常明确地指出了这一点,那就是投资者不要因为股市上涨幅度暂时超越上市公司的业绩表现而欢欣鼓舞,恰恰相反,大家在牛市中的频繁买卖股票必然会增加交易成本,从而降低股票投资获利。更不用说,股票市场的长期表现是和上市公司的内在价值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有股市上涨过猛的时候,就有股市下跌幅度大的时候。换句话说,他是在提醒大家“不要高兴得太早了”,投资者在阅读年报时最应该关注的是公司本身的获利能力,而不是整个股市大盘的表现。
应该说,巴菲特的这一观点和他过去一贯坚持的原则完全一致。那就是考察某股票,重点应当放在该公司的内在价值上,而不是其他。
巴菲特在伯克希尔公司1986年年报致股东的一封信中说,鉴于当时美国股市上涨过快的现实,伯克希尔公司的保险业务当年一共购买了7亿美元免税美国国债,到期日都在未来8~12年之间。不了解的人还以为,伯克希尔公司的这一举措表明它对债券投资特别感兴趣呢,可事实是,在巴菲特眼里,债券投资充其量是一种很平庸的投资工具,但是现在既然股市上涨幅度过快、充满投资风险,那么回过头来投资债券就是一种比较妥当的权宜之计。
关于这一点,中国股民特别不容易理解:既然股市上涨过快,那为什么还不把更多资金投入股市、趁机大赚一笔呢?这正是巴菲特与众不同或高人一等的地方,这就是他一再表明的“在别人贪婪的时候恐惧,在别人恐惧的时候贪婪。”
其实,巴菲特又何尝不想扩大自己的投资成果呢,毕竟这是每一位投资者的最高追求。但所有投资都有风险,尤其是当投资风险超过你的承受能力,甚至导致前期业绩**然无存乃至倾家**产的时候,就更要对此提高警惕。为此,巴菲特在阅读财务年报时重点考察该公司的内在价值,考察该公司本身的获利能力而不是股市表现,实在是抓住了根本。
所以巴菲特说,当伯克希尔公司的保险业务规模越来越大,浮存金数额越来越多时,伯克希尔公司当然会把有价证券列入投资组合,并且确定以下五种投资方式:一是长期股票投资,二是长期固定收益债券投资,三是中期固定收益债券投资,四是短期约当现金投资,五是短期套利交易投资。在这五种投资方式中,股票投资是最有乐趣的。
巴菲特的意思是说,如果你能找到一家经营得当、经营业绩蒸蒸日上,可是其内在价值又被严重低估的股票投资,那么你就会获得非常可观的投资收益,他的原话是“你很有机会会挥出大满贯的全垒打”。不过他马上又补充说,很不幸的是他根本就找不到这样好的投资对象。
撇开当时的股市表现不谈,巴菲特着眼于美国股市的总体规模,发现这些上市公司的平均投资报酬率为12%。如果把这些投资业绩全部回馈给投资者,再扣除投资者在股市进出中付出的税费,那么平均每位投资者从股市中所得到的投资获利率必将比这个数据要低。
换句话说,如果某年股市给投资者的平均回报率要高于此数,就可以认定当年的股市表现是“疯狂”的。他说,虽然牛市可以暂时模糊这一定律,但却无法推翻这一定律。不但股票是这样,债券投资也是如此。
有鉴于此,伯克希尔公司一般来说对长期债券投资不感兴趣,究其原因在于未来十多年间的通货膨胀完全会吞没从中获得的回报。不投资债券,甚至也不想投资股票,还有什么好的投资项目呢?巴菲特介绍说,与它们相比,他更倾向于“持续地把资金运用在套利之上”。
关于这一点,从巴菲特几十年来的投资经历看,确实如此。细细研究会发现,伯克希尔公司的主要获利来源就在于几次大的股票套利。
为什么仅有的几次股票套利就能获得非凡投资获利呢?巴菲特介绍说,这是因为伯克希尔公司的股票套利与众不同:别人每年都要进行几十起套利行为,而伯克希尔公司只锁定在少数几个案例上,专门寻找消息明朗化的“白马”进行投资。这样做虽然获利空间会小一些,但投资失败的机会也会减少许多,例如1986年就只进行了一笔套利交易。
【巴菲特读年报心得】
巴菲特认为,阅读年报时要更关注该公司的内在价值未来是否有较大的上升空间,而不是这家上市公司的股票价格是否会迅速攀升。归根到底,股票价格的涨跌一定会建立在内在价值基础之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