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在整个行业中的地位
无论是好年景还是坏年头,查理和我只关注4个目标:1.始终保持伯克希尔公司“直布罗陀式”的财政境况,特征是拥有巨大的超额流动性,短期保持适度的负债,拥有大量的收益和现金来源。2.拓宽那些给予我们的事业以持久竞争优势的护城河。3.在新的领域发展并获取不同的收益来源。4.扩充并培养优秀的经理人。
——沃伦·巴菲特
【巴菲特提醒的关注点】
巴菲特认为,阅读财务年报时有必要关注该公司在整个行业中的地位。毫无疑问,如果该公司处于该行业的龙头地位或重要地位,应当是一件好事情。
巴菲特在伯克希尔公司2008年年报致股东的一封信中说,无论年景好坏,他和查理·芒格只关注以下4个目标:一是始终保持伯克希尔公司手中要握有大量现金,控制企业的负债经营;二是要不断拓宽那些有助于维护企业长期竞争优势的经济护城河;三是要不断开拓新领域,用中国话来说就是不断挖掘“新的经济增长点”;四是扩充并培养明星经理人队伍。
所以看出,巴菲特在这里所说的他的工作重点,主要体现在从长远角度看如何提高企业竞争力、提高企业在整个行业中的地位上。当然,这与伯克希尔公司旗下那些子公司多数处于行业龙头地位的背景也是有关的。
在许多人眼里,巴菲特是这样一种“优等生”——他不会犯错误,即使犯了错误也会很快就加以纠正,甚至永远能拿第一名。
遗憾的是,这只是许多人的假想而已,实际上无论是谁,包括巴菲特,都是人无完人。重要的不是你的一时得失,而是你朝哪个方向走。换句话说,如果你朝正确方向走,那么就会离目标越来越近;相反,如果你的方向是错误的,就会离目标越来越远。
在这里,方向的重要性大于速度。一个简单事实是,巴菲特至今仍然完整地保留了他年轻时代和父母的通信,并把他父亲信中的一句话看作是至理名言:“如何”永远比“多少”更重要!
运用到股票投资中来就是,巴菲特把上市公司在整个行业中的地位看得比暂时能得到多少利润更重要。从某个角度看,这也是一种“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而许多散户尤其是中国投资者,对此殊有不同。
例如,面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巴菲特2009年2月在伯克希尔公司年报致股东的一封信中承认自己犯下了“重大错误”,而这时候就有许多投资者围绕着伯克希尔公司股票价格的大幅度下跌而评头品足,纷纷寄希望于在5月初召开的伯克希尔公司股东大会上,能够听到巴菲特的最新看法。可是当他们来到这次股东大会现场,亲耳聆听巴菲特说在2008年石油价格高企时大量买入了康可·菲力普石油股份和爱尔兰银行股份,并自称前者是“蠢事”、后者是“没有压力之下所犯之错”时,又纷纷感叹说“股神终于走下神坛”了。
需要指出的是,巴菲特从来就没有称自己为“股神”过,这些原本是别人强加给他的,所以他也就谈不上走上或走下“神坛”。
所以读者容易看到,无论宏观形势如何变化,巴菲特都在做他认为该做的事。以2008年这样一个特殊年份来说,伯克希尔公司依然如期进行了三项大额企业购并案,不但为伯克希尔公司当年创造了15亿美元的税前收入,而且从长远来看大大提高了伯克希尔公司的获利能力,巩固了它在整个行业中的竞争地位。
至于一般人眼里认为绝对是“坏事”的伯克希尔公司股票价格的下跌,巴菲特认为,这不但没有使查理·芒格和他“感到不安”,相反,他还“乐于见到价格下跌”,只要手中有足够的现金,还会增加持股。
他说,这就是他的导师本杰明·格雷厄姆所说的“价格是你所付出的,价值是你所得到的。”也就是说,在股票下跌的情况下,你才能付出较少的价格就得到同样多的价值,这不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吗?他举例说,无论是股票还是一双袜子,他都乐于在商品跌价时买入。例如2008年伯克希尔公司仅仅投入145亿美元,就买入了箭牌、高盛和通用电气等具备较高收益的股票,这是非常令人满意的投资。
究其原因在于,当时的背景是全球股票和债券市场大幅度缩水。回想还是在几年前,伯克希尔公司当时就投资了那些信用良好的市政和公司债权投资,而现在收益很不错。而这种收益在几年前投资时,是他想都不敢想象的。
巴菲特说这番话的意思是说,投资者在阅读财务年报时,不能只关心一时一地的经营业绩,更要从长远来看;在经济低迷时的投资,不能只关心眼下的收益,而要从长远来看能够给企业带来多少获利,或者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巩固并提高该企业在整个行业中的竞争地位。只有用这种眼光看问题,才算是真正的长期投资。
巴菲特在这里实际上透露了一个秘诀,那就是在经济低迷时不要以拥有现金而感到沾沾自喜。要知道,这时候的现金握在手里收益接近于零,购买力最终会受到侵蚀。所以,正确的做法是相反——当商品和股票价格低迷时适当买入,等到将来经济回升时就会获得可观利润。
例如,伯克希尔公司2008年第三季度一共投资4只股票、增持2只股票、减持5只股票、清仓2只股票,总体来看持股比重没有多大变化,可是季末总市值565亿美元就比季初增长了15.51%。
【巴菲特读年报心得】
巴菲特认为,阅读财务年报时有必要关注该企业在整个行业中的地位和竞争优势,这比关心眼下的业绩更重要。如果企业在本行业中的地位越来越靠前,那么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投资就是有价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