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生记忆堵塞的最基本原因,是考试准备不足。因此,治疗记忆堵塞的最好办法是预防。为了减少记忆堵塞产生的可能性,考试前要进行充分的、有规律的复习;考试中一旦发生记忆堵塞,要正确采取措施及时加以扭转。
正确看待记忆堵塞与考试分数之间的关系,主要把握以下几点:
记忆堵塞主要是考试准备不足造成的。所以,避免考前疲劳,在参加考试前做好精心准备,是消除记忆堵塞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在这方面,主要关注以下两点:
避免考前疲劳
许多孩子在考试前拼命复习,甚至通宵达旦,搞得人很疲劳。殊不知,人越疲劳,记忆力就越差,发生暂时遗忘的可能性就越大。更不用说,疲劳的孩子坐在考场上,头脑昏昏沉沉,大脑反应非常迟钝。
正确的做法是相反:考试前要注意休息、加强营养、保证饮食和睡眠。以充沛的精力去参加考试,才能提高考试成功率。
确立“瓦伦达心态”
瓦伦达心态是一个心理学名词,意思是说,当你确定开始做某件事情时,就不要再考虑与这件事情无关的问题了,更不要让功利心干扰你的行为。孩子在这种轻松自如的心态下考试,容易取得高分。
瓦伦达是美国著名的一位高空钢索表演家。每次上场表演时,他一心只想着“走钢索”,并为此精心准备,根本不去考虑其他事情。可是在一次重大表演前,他总是心神不宁地对妻子说:“这次太重要了,千万不能失败、绝对不能失败!”结果,就在这次表演中,他不幸失足身亡。
从此以后,心理学上就把专心致志地做某一件事、不去考虑这件事情的意义和结果、不患得患失的心态,称为“瓦伦达心态”。
科学研究已经证实,人脑里的某一图像会像实际情况那样刺激神经系统。例如,如果孩子参加考试前总是念叨着“这次考试可不能考砸”,他的大脑里就很可能会出现“考砸”的情景。这种情景会“指挥”他的行动,反而大大增加“考砸”的可能性。
出现记忆堵塞时,要努力保持镇静,否则只会使问题越来越严重。如果实在做不出来,那就先跳过这一步、这一题,先做后面的。
在这方面,主要关注以下两点:
保持镇静,慢慢回忆
记忆堵塞最容易在紧张环境下产生。所以,当出现记忆堵塞时一定要保持镇静,否则越紧张、情况越严重,越想不起来。
保持镇静的办法,通常要用到前面所述的呼吸调节法、自我暗示法等等。一边慢慢呼吸,一边考虑正在想的问题。如果还是想不起来,为了不耽误时间,就要暂时搁下这道题目,先做别的题目,过一会儿后再回过头来做这道题目时,可能情形就不一样了。
面对难题,讲究策略
记忆堵塞很可能出现在面对难题时。实际上,这和孩子的紧张心理也是有联系的,因为越是面对难题,心里越紧张。
难题是客观存在的,面对难题要讲究策略,才能争取多得分、得全分,蛮干只能加剧记忆堵塞。
常用的两种方法是:
①缺步解答
将一个难题划分为一个个小问题或一个个小步骤,“分而食之”。具体要求是,能做到哪一步就哪一步,能得几分就几分。
例如,面对一道数学题,你根本无从下手,只知道有个计算公式,那就把计算公式写上去,多少也能得几分,总比一分也得不到要强。
②跳步解答
当解题过程卡在中间环节上时,那就首先承认这个中间结论,继续往下推算,看能否得出正确结论。
如果得不到正确结论,就可能表明这种方法有问题,要立刻改变方向,另想办法;如果能得到正确结论,那就集中力量攻克这一中间环节。如果由于时间来不及,或者根本无法求出这一中间环节,那就干脆跳过去,争取拿到后面的分数。
面对试卷,如果大脑一片空白,可以通过强烈的心理暗示来有效抑制紧张情绪。还是那句话,暗示语要具体、简短、肯定。
在这方面,主要关注以下两点:
自我暗示,自我调节
许多孩子都有这样的体会,考试前的复习很紧张、人很疲劳,坐在考场上反应迟钝,明明知道的答案就是一时想不起来。
这时候,让孩子通过自我暗示自我调节、平衡心态就非常重要。自我暗示的方法很多,本书前面所述的闭目养神、深呼吸,用手按摩脸部、梳理头发等,都有利于稳定情绪、恢复记忆、消除记忆堵塞。
坦然对待,不要恐慌
要让孩子认识到,考试中出现暂时的记忆堵塞,是一种正常心理现象,绝大多数孩子都有过类似经历,没有什么大不了的,过一阵子就会好的。
所以,父母和孩子都要树立坚定信心和平常心态。坦然面对记忆堵塞,千万不要陷入“一碰到记忆堵塞就着急、一着急就更是什么都想不出来”的恶性循环,否则事情会越来越糟。
记忆堵塞既然把记忆“堵塞”了,那就要通过联想尽快“疏通”、寻找解题线索,在最短的时间内正确解答试题,力求高分。
在这方面,主要关注以下两点:
展开联想
展开联想是克服记忆堵塞的一条有效途径。其主要方法是,静心回忆老师在讲这部分内容时的情形,或者这些内容出现在自己笔记中的哪个部位,前面是什么内容、后面是什么内容。通过回忆上述内容,看能否想起一些有用的材料和线索,帮助解决眼下的问题。
通过上述努力,如果仍然一无所获,那么就假设自己就是出试题的那个人,想一想他为什么要出这道题目、究竟想考你什么问题;然后,再假设自己是全班最聪明的那个同学,想一想换了他会怎么解题。这种交替联想,非常有助于找到有用线索。
善于联想
善于联想,主要是利用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找到突破口。
在平时,就要让孩子把学过的内容尽可能地连成系列、形成网络,而不是就事论事。
例如:记忆英语单词,要尽可能地把它放在句子中组成词组,不要孤立地去记;记住某个知识点,要把它放在教材中的某一课,想一想这一课都有些什么课题,有些什么框题,有些什么主要原理?这样,既便于复习巩固,又便于考试时一旦出现记忆堵塞,能够很顺利地通过联想句子、课文内容来加以回忆。
考试时出现记忆堵塞,决不要花费大量时间愣在那里。暂时回避一下,先解其它试题,既能争取时间,也便于从其它试题中得到启示。
在这方面,主要关注以下两点:
千万不要钻牛角尖
记忆堵塞时钻牛角尖,是一件非常糟糕的事。钻牛角尖,不仅无助于这道题目的解答,而且还会耽误做其他题目,甚至破坏心态。正确的办法是,暂时回避这道题目,把能拿到的分数先拿到手。
喜欢钻牛角尖的孩子不少,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审题不当;二是不知道为什么要考这道题。
审题不当,主要是没有抓住关键,功夫花在了一些细枝末节的地方,结果容易导致南辕北辙。为此,一定要逐字逐句地审题,抓住关键词句,不要被一些次要条件和干扰条件蒙蔽双眼、牵着鼻子走。
看不清命题者的出题意图,就不知道究竟要用到什么知识、考察什么能力,从而显得一脸茫然。总体来看,中考和高考主要考的是课内向课外延伸、拓展的那一部分知识。为此,复习时就要让孩子清晰地梳理各门学科的知识点、能力点;形成一个牢不可破的知识网络。如果这个“网络”有漏洞,就很难识别命题意图,出现记忆堵塞。
由此及彼,触类旁通
暂时回避一下这道题目、先解其他题目的一大好处,是很可能会出现由此及彼、触类旁通的意外收获。
目前的重要考试多是标准化考试。标准化考试的一大特点是,后面的试题往往会提供解决前面题目的某些线索。
一方面,让孩子先解后面的题目,有可能会发现前面记忆堵塞时需要的解题线索;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是要让孩子头脑中始终记住前面发生记忆堵塞的那道题,千万不要后面已经出现这样的解题线索了,却因为时过境迁而忘得一干二净。如果是这样,就太可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