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回放】(1 / 1)

一位高三孩子,越临近高考,把高考看得越重。一天到晚地学习,除了做习题就是看书,简直成了没有任何喘息时间的学习机器。在他眼里,高考比自己的命还重要。

在这种高压下,他的两次模拟考试都非常不理想。平时头脑整天昏沉沉的,一到考场上,原来熟悉的或相当明白的证据、概念、公式,还没来得及动笔,灵感和记忆就突然消失了。为此,他开始产生了严重的考试焦虑症,觉得自己什么都没有学好、知识漏洞太多、粗心恶习难改,觉得自己的学习效率之低简直不能容忍。

在这“走投无路”的时候,他在咨询了心理医生后,按照方案进行了调整并重新定位,逐渐恢复了勇气和信心。方案内容包括:

1.对考试焦虑进行正确归因:是什么导致了考试焦虑?你在乎的因素有哪些?万一你不愿意发生的结果出现了,会怎么样?这些后果你能否承受?目的就是为了让孩子客观冷静地对待考试。

2.根据自己在全校的排名、全校在历年来高考中的录取情况,给自己制定一个“基本目标”和“预期目标”。

3.把自己的学习、考试优势一项项写下来,如做题认真、效率高、一笔准等等;同时,针对自己最担心的弱势,写出针锋相对的“自信训练词”,每天诵读5分钟,从内心接受这些正面评价。

在这样一种全新精神面貌下,这位孩子在高考中神清气爽,从未发生过“卡壳”现象,最终考上了北京一所著名的理工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