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题技巧的实质是在最后一关“抢分”、“挤分”。
越是重要的考试,越不会出偏题、怪题。为了达到区分的目的,就必然会“题题设防、题题把关”。从这个角度看,每一道题目都是长“牙”的,都会“咬”人。
在文科考试中,答题是按照要点给分的,所以一定要落实好要点。尤其是作文,要特别强调开头和结尾。在理科考试中,答题是分步给分的,所以要把主要方程式和计算结果写在显要位置。要记住,“能抢几分是几分”、努力提高得分率,是考试中最重要的策略。
正确看待答题技巧与考试分数之间的关系,主要把握以下几点:
规范书写、卷面整洁,既是考试答题的基本要求,又具有分值含量。因为卷面不洁或错别字而扣分、少得分,是非常可惜的。
在这方面,主要关注以下两点:
要求孩子努力拿到卷面分
重大考试都是有卷面分的。以语文考卷为例,阅卷老师有权根据考试卷的书写情况,给予3~4分卷面分。更不用说,如果孩子在答题书写时给阅卷老师留下书写清楚、卷面整洁的好印象,批阅每道题目时就高不就低地给分,那就更是喜出望外了。
得到卷面分的基本要求是:字迹清晰,字体流畅、自然,标点符号正确,没有错别字,文字间距适当、大小一致,全卷一体到底。
要求孩子争取得到书写分
以语文考卷为例,卷面分通常有3~6分。除了上述综合全卷书写情况所给的卷面分外,还会在作文中提出具体书写要求;或者要求在田字格里抄写汉字。无论哪种情况,都要把最好的字体展现出来,给阅卷老师一个好印象,从而毫无保留地拿到全部卷面分。
这里要注意两点:一是平时在答卷时就要规规矩矩写字,真正参加考试时,要考虑写字速度,而不必刻意追求写字;二是许多孩子是把作文放在最后写的,一看时间来不及了,就一路狂草下去,不是因为字迹潦草而扣分,就是因为整卷不一大煞风景。
从监考老师手里拿到考卷后,第一件事就是要快速浏览一遍试题,大体明确有哪些题型及特点。因为不同题型的解题要求是不一样的。
在这方面,主要关注以下10点:
选择题
选择题最头疼的是模棱两可,这时候选择选项特别长(或短)的正确概率最大;选项与题干语法构成不流畅的,往往是错误的。
填充题
填充题的答案可能是唯一的也可能是灵活的,要特别注意所提供的语境。如果有许多空缺,一定要对号入座,但有把握的可以先填。
问答题
问答题主要是考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答题的关键是“答”必所“问”,允许并鼓励提出独特见解。
简答题
简答题类型包括简释题、列举题、说明题、叙述题。要想得高分,关键要“简”“明”:一要直截了当,二要简明扼要,三要全面概括。
表述题
表述题的特征是开放性,一般没有标准答案,主要考察综合运用知识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书面表达。要求表述清楚。
图文题
图文题主要考察提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所以特别要注重从图片、图表、文字相结合的方式中,归纳、分析、整理、采用各种信息。
选做题
选做题一般是在几个题目中规定选做数量,其中有些是必做的,剩下的是选做的。解题的关键是要选择最得心应手的题目,展示水平。
计算题
为了找到计算题的解题突破口,可以从已知条件和要求答案两头分析,理出解题思路。如果遇到某一步不会时先跳过去,用“可证为……”假如这一步成立,而把它舍去,目的是为了得到后面的分数。
论述题
论述题一定要开门见山,首先点明论题内容;中间要写出构想,越多越好;结束时要归纳论点,提出结论。这种方式最容易得全分。
写作题
写作题考查的是知识视野、认识水平、审美品位、思维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同时要在其中表达出自己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审题的基本要求是读懂题干。在此基础上,才能寻求到解题途径。审题错误,或者无法绕开人为设置的答题障碍,就会全盘皆输。
在这方面,主要关注以下两点:
认真审题,谨防低级失误
孩子在考试中因为非智力因素造成的失分,比例最大的是审题失误。反过来说,如果审题非常细致,就能弥补智力和能力的不足。
例如,2004年高考全国理科综合考卷Ⅱ中有一道物理题目,研究的是着陆器的平抛运动,题目中明明说“到达最高点高度为h,速度方向是水平的”,可是许多孩子仍然将着陆器看成是从高度为h的地方开始自由落体运动。由于这一简单疏忽,一道16分的大题结果只能仅仅得到可怜巴巴的几分,甚至分文未得。
每道题目至少要读2遍以上
一般来说,对于难度很小和一般的题目,至少要读2遍以上;难度稍大的题目,读的遍数要更多,至少要在3遍以上。
这主要包括:
①第一遍:粗读
目的是对题目中所述内容有个大体了解,做到心中有数。
②第二遍:细读
目的是弄清题目中的已知、未知、设问,大脑中有一幅清晰图景。
③第三遍:选读
目的是排除干扰,挖掘出隐含条件,找出数量关系。尤其是对“看不懂”的题目、“似曾相识”的题目,要用笔尖点着一个字一个字地读,这样不容易遗漏有用信息,并且有助于识破其中的陷阱。
试题解答是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只有深思熟虑、精心组织语言(包括数字和文字两大部分),才可能得到高分。
在这方面,主要关注以下两点:
满足题旨,简单明了
文字题的解题要求,无论是填写性答案,还是组织简答题答案、问答性答案,都要注意句子的简明、连贯、得体,简洁明了,力求保留命题的原意、满足题旨、不用语意含混的句子。
无论是简要回答还是深度思考,都要善于回顾过去学过的知识,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针对具体试题要求组织答案。
步骤完整,叙述规范
计算题的解题要求,要特别防范解题不规范的毛病,这是考试想得高分的大敌。这种丢分或不得分,说穿了不是“不会做”而是“没做好”,是很可惜的。
这方面的具体表现有:文字表达不严谨、专业术语不规范、解题步骤不完整、逻辑推理不严密、计算结果不准确、文字潦草涂沫多、卷面太脏不忍睹等等。
考试卷中的计算题要求很明确,必须写出必要的文字表述和重要计算过程。如果满纸都是阿拉伯数字和英文字母,基本上看不到文字表述,要想得高分难度很大。
怎样安排解题顺序,也是大有讲究的。不过一般而言,先易后难、先小后大,对考试取得高分会有帮助。
在这方面,主要关注以下两点:
顺序解题,先易后难
一般来说,出现在考试卷上的题目难度总是从小到大的。在这种情况下,按照顺序解题,先易后难就比较合理,也容易得高分。
因为从容易的题目开始做起,一路过关斩将、势如破竹,孩子的心态会较好,而且得分十拿九稳。
更重要的是,先做容易的题目有助于对试卷有一个适应过程,为解答后面难度较大的题目打下心理基础。
更何况,如果孩子的实力较差,做后面的难题几户没有成功可能,那还不如集中精力把前面该拿的分确保拿到手,先下手为强。
相反,如果先做后面难度较大的题目,很可能会花费了大量时间仍然卡在那里。在这种心态下,即使弃而不做,调过头来再去做前面比较容易的题目,也会心浮气躁,解题效果大打折扣。
只有在题目难度有跳跃时,才可以不必“依次”做题(这时候强调的仍然是“先易后难”)。例如,2003年的高考试卷就出现了这种情况,这时候就不必死抠着按顺序解题了。
留出时间,最后攻坚
在同一张考卷中,出现在最前面的通常是客观题。应当注意的是,用在这些客观题上的答题时间不能太多(当然也不能太少,一般以30~45分钟为宜),要尽量留出时间用在后面的集中攻关上。
如何攻克难题,是考试取得高分的关键。首先要相信,题目再难也不会超过考试大纲,一定有解答可能,关键在于如何灵活运用。
有的难题是难在拐弯多、综合性强,这时就要用类比法找出它和其他同类型题目之间的异同点,然后寻求突破口;如果这个突破口找不到,再换个角度突击一下看;如果仍然没有结果,就要暂时“撤兵”了,换做另一道题。如果时间充裕,最好先去检查检查前面做过的题目,让脑子适当休息一下然后发起攻击,说不定难题就能迎刃而解。
有的难题是由于遗忘造成的,这时候可以通过联想、对比法,把遗忘的知识回忆、推导出来。
无论如何,难题都有一定难度,而且分值较高,所以一定要放在最后集中攻关,并且保证赋予一定时间。最起码,整个题目无法全部做出来,争取部分攻关、得到一些步骤分也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