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充满自信时,往往会满面春风;而丧失自信时,会愁眉苦脸。微笑是孩子内心快乐的外部表现,也是充满自信的标志,两者的体验是一致的,并且会相互促进,共同对改善学习效果、提高考试分数起着重要作用。
正确看待自信与考试分数之间的关系,主要把握以下几点:
考试心态好坏,是决定考试分数高低的一个重要方面。以高考成绩为例,它能直接影响20~30分甚至更多。而考试心态最主要的表现就是自信。考试成功的法宝有二:一是基础牢;二是心态好。
在这方面,主要关注以下两点:
自信来源于实力
自信是建立在实力基础之上的。没有实力,自信就成了“阿Q精神胜利法”,最终会不堪一击。所以,父母要督促孩子认真对待每一次考试,注重增强孩子的知识实力,其主要要求是:
①及时复习,促进知识建构
要经常练习“过电影法”,不看书,而是独立地回想学过的内容、要点、重点、难点,反思自己掌握了没有,进行规律性的总结、思考。
②综合练习,积累成功经验
要重视每一次练习和大小考试,一方面巩固自己学习、复习的效果,另一方面保持做题目的熟练程度,这非常有利于增强自信。
③查漏补缺,重在解剖题目
巩固学过的知识一定要做题目,但不能陷入题海之中。重点要放在解剖题目上,明确思路、掌握规律、总结教训,才能事半功倍。
自信是考试成功的精神保障
在具有一定实力的基础上,自信就成了孩子取得考试成功的精神保障。这时候最关键的,是要掌握心理学上的“自信的转移原则”。
例如,临近考试时,每天让孩子做一些他感到自信的事情,然后让这种事情扩大到其他领域。每天饭后或休息时,让他有半小时以内的时间用于他喜欢的业余爱好如弹琴、听歌、打球、散步等。这不但能减轻精神压力,更便于对接下来的学习、复习产生积极效果。
千万不要让孩子一刻不停地复习,否则,越是这样孩子就越会感到实力不够,产生恶性循环,变得越来越不自信。
考试时要有自信,道理似乎人人都懂。那么,究竟哪些自信会对提高孩子的考试成绩有帮助呢?
在这方面,主要关注以下九点:
走路昂首挺胸
一个人的走路姿势和步伐,其实反映了人的内心体验。让孩子昂首挺胸走路、步速稍快,不知不觉中就会增强考试自信。
积极自我暗示
孩子在复习、考试阶段受到的消极暗示较多。正确的做法是相反,通过心中默念“我有实力”、“我会成功”等来增强积极自我暗示。
目标期待适当
每个孩子心里都会有自己的考试目标,这种目标期待要适当。目标定得太高,会无形中增加考试焦虑;定得太低,又会影响潜能发挥。
增强学习实力
自信是建立在学习实力基础之上的。临近考试时,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查漏补缺上。随着学习实力的进一步增强,自信也会增强起来。
多做容易题目
除非是学科竞赛,否则,各类考试包括中考、高考中,难度较小和一般的试题会占绝大多数。多做做容易的题目,有利于增强自信。
不打疲劳战
考试之前孩子的复习时间长、精神压力大,千万不要打疲劳战。合理安排时间,调整好生物节奏感和心理节奏感,有利于增强自信。
不要相信迷信
许多孩子考试前特别敏感,又是听到乌鸦叫了,又是梦见了什么,等等。父母千万不要助长这些消极暗示,它会影响孩子考试情绪的。
不搞相互攀比
不要让孩子和别人攀比考试分数,这会大大挫伤自信。只要他考出了实际水平,就是成功了;超出了实际水平,那就是超常发挥了。
多多相互交流
多多和同学、父母、老师交流和沟通,非常有助于释放孩子的内心压力。如果能得到一点安慰、鼓励、支持,就更容易建立自信。
孩子的自信受父母的影响最大。这不但是遗传因素,更在于家庭环境的熏陶决定着孩子的性格。总的来说,父母越踏实,孩子越自信。
在这方面,主要关注以下两点:
父母的平静是对孩子的最大安慰
孩子每到考试尤其是中考、高考等重大考试前,总会多多少少有焦虑心态。这时父母的情绪如何,将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情绪和自信。
有时候,孩子本来倒蛮有自信的,可是一看到父母就像地震前的动物一样焦躁不安,团团转,马上就会怀疑起自己的能力来了。
正确的办法是,要让孩子感到考试是生活、学习中一件非常平常的事,平时该做啥,这时候也做啥。除非经医生诊断孩子有器质性疾病,非住院、休养不可,否则大可不必过分关注孩子考前的紧张、焦虑、自我考前设阻。父母稳得住阵脚,孩子才会特别安心。一方面,他会感到考试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另一方面,他会亲身体验到父母对自己的信任、感受到强大的家庭支持系统,变得自信起来。
不要对中等水平的孩子忧心忡忡
大多数孩子成绩处于中等水平。一方面,父母对这样的孩子最不放心,或者说最缺乏信心;另一方面,这些孩子自己也最缺乏自信,因为中等区域的分数最密集,只要相差一分,排名就会落后许多,所以孩子的压力很大。
其实,问题应该反过来看。各种各样的考试,出题对象都是针对中等程度的孩子而言的,从这点上来看,他们在参加考试时具有更大的优势,完全不必把考试题目难度估计得过高、过偏、过怪。
有了这样的心理打底,复习时狠狠抓一抓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很可能会在考试时成为一匹“黑马”。
自信是通向考试成功的桥梁,而父母给孩子更多的关注和宽容,能让孩子变得更自信,间接提高考试分数。
在这方面,主要关注以下两点:
父母的关注会影响孩子性格
父母对孩子的关注和宽容会增强孩子的自信、提高考试成绩。
美国科学家2006年的一项研究表明,相貌漂亮的孩子考试分数更高。先把这些孩子按照漂亮程度从5→1打分(5分最漂亮),然后对他们进行测试,完全密封考卷上的姓名。结果表明:4分的孩子平均成绩要比2分的孩子高出36%。美国佛罗里达大学、北卡罗来纳大学的研究则表明,个子高的人年薪要比个子矮的人高出400英镑。
究其原因就在于,漂亮、个子高的孩子会得到父母和社会的更多关怀和宽容,这会慢慢影响孩子性格,他们更自信、学习更努力。
怎样对孩子进行关注
明白了上述道理,无论孩子漂亮不漂亮、个子高不高,父母都可以通过对孩子进行自信训练,来提高孩子的考试分数。
有这样一项实验:把一批智力、知识水平大致相同的孩子分成3组,同时完成相同的作业。第一组是控制组,作业前向他们只提一些一般性要求。第二组、第三组是实验组。在对第二组提出一般性要求的基础上,鼓励他们说:“我们已经了解过你们的能力,这项作业对你们来说虽然有一定难度,但经过努力一定能完成!”在对第三组提出一般性要求的基础上,提示他们说:“今天的作业超过了你们的现有能力,你们尽力而为吧。”实验结果表明:第一组完成作业的人数为50%,第二组高达80%,第三组不到30%。第二组与第三组两组之间的成绩差距,实际上就反映了自信的差别。
对孩子进行关注和宽容,就是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鼓励。
相对而言,学习优秀的孩子自信心更足,而在学习困难的孩子身上则比较难以确立自信。学习困难导致自信不足,自信不足又会加剧学习困难,要打破这个恶性循环,就必须树立孩子的自信。
在这方面,主要关注以下两点:
采取多种方式增强孩子自信
许多孩子的学习困难,是因为总体基础差或某门学科特别差造成的,有的还伴随着学习态度不端正、不求上进。
面对这样的孩子,要让他们树立自信,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①制订近期目标。每次考试之前,都要制定一个经过努力能够达到的考试分数,通过实现这个近期目标来增强自信。
②补短腿。专门针对特别落后的学科进行重点补习、提高。某门学科越落后,就表明提高考试分数的潜力越大,越容易增强自信。
③让孩子学会自我鼓励。学习困难的孩子很少听到表扬和鼓励,让孩子学会“表扬和自我表扬”相结合,同样有利于增强自信。
④帮助孩子找回自信。主要是对孩子学得好的学科多多鼓励,对学得差的学科一起分析原因,无论如何不对孩子流露出失望情绪。
虚拟成功,让孩子体验成功的喜悦
在某些父母和老师眼里,一些孩子浑身都是病,连他自己也感到真的“一无是处”。这时候又怎么来帮助他树立自信呢?很简单,这样的孩子既然在现实中乏善可陈,那就不妨“虚拟”一些成功,让他体验一回成功的喜悦。这样做的理由是,在他们的内心同样渴望成功、渴望找到自信。
一位孩子考试从来没有及格过,为此沮丧之极。马上就要期中考试了,父亲对孩子说,这几天晚上我来专门给你辅导,保证考试考得好。父亲悄悄地去学校向老师“讨”了几个试题,仅仅改动几个数字后,就在辅导孩子时掺和了进去。考试结束后,孩子破天荒地没有出现“红灯笼”,虽然刚过及格线,可是他却体验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成就感,很快脸上就**漾着自信,从此学习就开始上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