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处点拨】(1 / 1)

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本章案例中那些科学家的经验总结,直接阐明了小时候养成的良好习惯,能够一生都受用。

研究表明,3~12岁是一个人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期,12岁以后就不是养成良好习惯、而是改造不良习惯的时候了。毫无疑问,改造不良习惯比养成良好习惯要困难得多。

遗憾的是,现在的父母普遍在孩子3~12岁时忽视了应有的习惯培养,而把重点放在了孩子上兴趣班、关注学习成绩上,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很大的误区。

正确看待学习习惯与考试分数之间的关系,主要把握以下几点:

家庭教育的重点,在于培养孩子的良好学习习惯,让他“习惯成自然”,在下意识中进行学习,把学习当作一种自觉行动。

在这方面,主要关注以下两点:

良好习惯会让孩子主动学习

孩子一旦建立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就会自动、自发地学习,再也不要其他人去督促了;而且,这种在生物钟、条件反射下提醒他自觉地去做应该做的事,效率非常高,再也不会感到苦和累。

13岁进入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20岁得到美国多所大学全额奖学金赴美攻读博士的周峰认为,他的成功秘诀就是从小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他小时候认字、记忆英语单词,每天都是10个,即使走亲访友时也不间断。就这样,仅仅一年间,他就记住了3000多个汉字、3000多个英语单词。

正是从这种量化的学习习惯中,周峰锻炼出了非常强的学习自觉性,到了玩的时候就轻轻松松地玩;到了该学习的时候,就认认真真地学,从来不需要别人提醒,更不需要强制。每到听英语广播学英语时,他就准时打开收音机,专心致志地听读。

这种长期、有规律的学习习惯,非常有利于建立稳固的生理、心理动力定型。周峰从中得到了极大帮助,学习时总是全神贯注、学习效果当然也就非常好。

为孩子量身打造学习习惯

对于家长来说,要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必须了解孩子,然后才谈得上根据他的个性特点量身定做学习习惯。

在这方面,主要掌握以下几点:

①善于和孩子沟通,了解孩子在想什么、做什么

尤其是当孩子做出一些成人难以理解的事情时,不要责问他,更不要吓唬他,而是要从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帮助他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

②培养习惯应该尽早进行,越早越好

孩子的习惯养成关键期在3~12岁,要尽量在这个时期打基础。要知道,习惯养成时间越早,就越轻松,也越容易。习惯养成的方法主要是奖励和惩罚,反复几次就行了。

③习惯养成要不断加以巩固

习惯的本来含义,就是指通过重复和练习形成了某种下意识动作。要经过反复和巩固,让孩子在一定的刺**景下,在大脑皮层上形成稳固的暂时神经联系,才能建立起一种条件反射。

习惯成自然。一旦良好的学习习惯成为自然而然的学习行为,这要比取得考试高分更可贵。

在这方面,主要关注以下两点:

好习惯让人终生受益

孩子具有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会一生受益。

2005年浙江省高考理科状元章捷琼介绍学习经验时就说:“我并没有特殊的学习方法,只是从小养成了较好的学习习惯。”

她认为,课堂上的学习是最重要的,所以她并没有刻意搞题海战术,所做的练习题也是上一年参加高考的姐姐留下来的“老题目”。她笑言自己并不是班里最勤奋的,高三冲刺时从来不熬夜。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王极盛认为,高考状元们的最大秘诀就是爱学习,并且拥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王极盛教授1999~2001年连续3年对全国各地的200名高考状元及父母进行访谈,由此得出结论说,其实这些状元们都没有什么特殊秘诀,如果一定要说有,那就是他们爱学习。可以说,每个高考状元都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些习惯已经成为他们素质的一部分;如果不让他们学习,他们会觉得很难受。因此,他总结的高考状元父母培养孩子的6个秘诀中,就有一条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培养好习惯是抓学习的关键

培养孩子的一种良好习惯,是父母抓孩子学习的关键。遗憾的是,有太多的父母把目光集中在孩子的考试分数上,而不是学习习惯的培养和改造上。

他们常常会为了孩子没考好而着急,却很少因为孩子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而着急。这种做法是近视的。因为考试分数是一时的,这次考得好,下一次未必就考得好。而学习习惯却是终生的,它对孩子的影响是非常广泛、深远的。如果不抓住这个根本,父母的苦恼就无法消除。

2000年河北省高考状元赵冰哲,家在狼牙山附近的一个贫穷村庄里,因为家里穷买不起书,母亲就到处找书给她看、讲给她听,赵冰哲慢慢地喜欢上了书,养成了特别喜欢看书的习惯。有时候她蹲在厕所里也看书,看着看着就着迷了,居然忘了出来。

可以说,有了这样的学习习惯,父母还有必要为孩子的学习发愁吗?从赵冰哲上小学开始,父母就根本不管她的学习,因为她有学习自觉性,用不着父母督促。

1999年湖南省理科高考状元许芩珂,学习同样很有计划性。他特别喜欢看足球比赛,可是只要原来的学习计划没完成,无论多么重大的足球比赛都不看。考上清华大学理科实验班后,他承担着许多社会工作,可是学习成绩仍然是全班第一名。他说,他的秘诀就是做事有计划,雷打不动。这就是一种良好的习惯在起作用。

认真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有规律可循的。

在这方面,主要关注以下十二点:

记忆习惯

记忆力的好坏,对学习成绩有非常大的影响。养成良好的记忆习惯,主要是强调把学习任务和时间联系起来。因为只有明确在多长的学习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才会提高记忆力、注意力。

演讲习惯

演讲是现代人应有的一种能力,所以要让孩子养成演讲习惯。通过演讲,能够整理、表达思想,这是一种复述、复习的好方法。

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有利于孩子阅读古今中外名著和伟人传记,与高层次的思想进行对话。哪怕每天只有几分钟,也会终生受益的。这比父母的唠唠叨叨、老师的喋喋不休,教育效果要好得多。

写作习惯

良好的写作习惯,重点应当放在要求孩子每天记日记上。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但必须坚持,并且要注重思想性。久而久之,写作能力一定会提高。

计划习惯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习好的孩子,共同点都是做事有计划,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该做什么;相反,学习成绩不好的孩子,计划性都不强,不是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就是缺乏坚持下去的意志。

预习习惯

要让孩子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一位全国名牌中学校长,1979年以来每学期开学第一天就把期末考试卷发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对照要求去预习,学生学习、探索的劲头很足,自觉性很强,学习效果很好。

适应习惯

这主要是指孩子适应环境(学校、老师)尤其是适应各科新老师的适应力。因为每个老师的教育水平、风格各不相同,不能一不如意就埋三怨四。现在容易适应老师,将来就容易适应社会。

专心习惯

专心致志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心理学研究表明,一边听故事一边做题目,要比单独听故事和单独做题目的错误率高得多。一心两用的人也有,但需要具备相应条件,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得到的。

思考习惯

认真思考的主要好处是:能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有利于对书本知识进行批判地吸收;有利于解开谜团、激发灵感,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因此,这是一种比较高级的学习习惯。

纠错习惯

每次考试、做练习之后,要将做错的题目汇集、整理、订正过来,把它装订成册,作为以后重点关注的内容,这是一种公认的良好学习习惯。如果能够找到同类型题目,从同等知识点角度加以研究,就更容易提高成绩了。

总结习惯

要经常总结教、学经验,自己给自己留作业、自己给自己出考题。初中生要善于自己“出”中考试卷、高中生要善于自己“出”高考试卷,经常这样练习,对提高考试成绩会有极大帮助。

卫生习惯

中小学生既处于长知识、又处于长身体的时候,所以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要坚持讲卫生,尤其是要养成劳逸结合、用眼卫生等良好习惯。要知道,考试不仅仅是考智力,也是考体力。

不良学习习惯是影响学习成绩的主要障碍。这些习惯一旦形成很难改变,但又必须改变,否则很难取得好成绩。

在这方面,主要关注以下两点:

了解孩子有哪些不良学习习惯

总体来看,最常见的不良学习习惯有:

①杂乱无章

学习用品摆放得乱七八糟,要找的东西怎么也找不到,每天要在这方面白白浪费许多时间,有时候浪费的时间比做作业时间还长。

②心不在焉

上课时注意力很难集中,每节课思想都会开小差,听课效率低,直接影响了作业效率和学习效果。

③一心二用

一边做作业一边吃东西、看电视、听音乐,一边上课一边做小动作、交头接耳、递纸条,当然也就谈不上什么学习效率了。

④虎头蛇尾

做事情有开头、没结尾。一项作业刚刚做了一点点,就放下做其它事情,或者干脆出去玩了,浪费了精力却没结果。

⑤朝三暮四

不会立长志,只会常立志,想到什么做什么,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结果到最后一事无成。

⑥得过且过

做事情拖拖拉拉,不求做得最好,只求还过得去、完成任务。什么事情都寄希望于“明天”,结果当然是到了“明天”仍然做不好。

⑦抄袭作业

碰到自己不会做的题目不肯动脑筋;或者贪图省事、赶时间,经常抄别人的作业、抄自己过去做过的旧作业(如作文),蒙混过关。

⑧知难而退

碰到一点点学习困难就赶快“投降”,缺乏钻研精神。结果,本来稍微动一动脑筋就能到手的分数,就这样擦肩而过。

有针对性地采取具体措施

要改正上述不良习惯,主要是帮助孩子采取以下措施:

①明确目标

具体地说,是明确究竟要改掉哪个不良学习习惯,如究竟是作业拖拉、还是缺乏毅力等,把它写在纸上,作为进攻对象。

②控制时空

中小学生的行为很容易受情景因素影响,有时候他自己也很想改掉坏习惯,可是只要一接触到这种场景就会忘乎所以,所以要从控制活动时间、活动空间入手,不让他有机可乘。

③锻炼意志

要让孩子明白,不是简简单单地“想要”改掉这个坏习惯,而是“一定要”。只有态度坚决、意志坚定,才有成功希望。

④打断惯性

例如当孩子要克服学习懒惰的坏习惯时,可以让他故意“懒惰”一次,然后等待老师批评,并且当着全班同学的面骂自己“懒得像猪”,居然连老师布置的作业也不肯做;等等。以后当他想要偷懒时,想起这一痛苦情形立刻就会振作起来、克服懒惰行为。

⑤重塑习惯

改掉不良学习习惯的目的,是要重新建立好习惯。为此,要及时输入并巩固新的学习习惯,推陈出新。

许多孩子考不好,并不是不用功,而是不会学习。不会学习的主要表现,就是学习习惯不好。对这些孩子来说,应当把树立良好的学习习惯放在首位,这比督促他们用功更重要。

在这方面,主要关注以下两点:

学会学习是最大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千条万条,学会学习是最重要的一条。

研究表明,考试分数不高的孩子,最大的困难是不知道自己应该怎样学习。最普遍的情形是:因为自己学习不好,就满足于全盘接受老师灌输、死记硬背,结果学习越来越被动,甚至越来越反感。

例如,一位高二学生做作业十分拖拉:明明一两个小时的作业,他能做上三四个小时。原来,他做作业时每隔几分钟就要起来东走西走,每小时在五六次以上,结果一大半时间用在了闲逛上。

这种不良习惯,如果是初犯,还比较容易改正;而现在他已经是高中生了,积习难改,而且还不能多说,否则容易引起逆反心理,父母很头疼。

教育专家认为,这种情况最有效的办法是区别强化策略。也就是说,不要企图让他一下子改过来,而是要采取渐进方式,分阶段逐步要求他递减不当行为次数,最后减少到可以接受的地步。

例如,首先把他做作业时起来走动的次数,从每小时5次减少到3次以下,达到这个目标,就允许他做某件他非常喜欢的事;接下来再从3次减少到1次以下,达到这个目标再如何如何。

学习习惯是学习上的指路明灯

上述区别强化策略,适合于改正学习习惯、上课习惯、生活习惯、情绪发泄、人际交往等方面。要知道,学习习惯是学习上的指路明灯,而正确的纠错方法则是通向改正不良学习习惯的一条捷径。

在非洲撒哈拉沙漠,有个叫比塞尔的村庄。它紧靠一块15平方公里的绿洲,从这里走出沙漠大约只要3昼夜时间。可是,这里自古以来从来就没有人走出过沙漠。他们虽然很努力,日夜兼程地往前赶,可总是围绕着沙漠一个个地画“圆圈”。直到1926年肯·莱文发现了这片沙漠,教给这里的人认识北斗星、用北斗星指明方向,他们才一个个走出大沙漠。

现在,这里早已成为旅游胜地。每一个前来旅游的人都会看到一座纪念碑上刻着这样一行醒目大字:“新生活是从选定方向开始的”。

其实,学习习惯的养成和纠正也是这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