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想不想得高分?想。仅仅“想”有用吗?未必,得用功。用功了就能得高分吗?又未必,得讲究方法。
学习方法比用功更重要。用功和考试分数确实有关,但并没有必然的联系。两者的关联度究竟有多大,至今缺乏研究。不研究这个问题,孩子再怎么努力不但见不到成效,而且还有可能使孩子走入学习困境!
很多家长都认为,一个人学习好不好,关键在于他用功不用功;而学习好不好,又主要是看分数、排名。于是乎,就结下了这样一个怪论——考试分数高,就夸这孩子学习用功;考试考砸了,就批评这孩子不用功。
甚至还有家长用“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这句千年古训来作为孩子努力的标准。以为,做任何事情只要“功夫深”、只要持之以恒,就一定能取得成功。
现实生活中有谁真的在磨铁成针吗?当然没有。如果有,也一定是傻瓜。既然这样,为什么要用这种子虚乌有的故事来教育(确切地说,是戕害)我们的孩子呢?
道理似乎大家都懂:这只是一个比喻。
学习是一个过程,也是一种艺术,追求的是多、快、好、省、美、乐。一味强调“铁杵磨成针”,既不可能,也没必要,而且还浪费资源,更浪费时间。人生苦短,孩子学习的时间更是有限,哪里有那么多时间用在这种拼光阴的无用功上!
谈到学习,几乎人人都有几条“经验”,但总离不开“多读、多看、多背、多做”等老生常谈。其实,影响学习成绩、考试分数的因素太多太多,远不仅仅限于这几“多”。
例如:有的孩子一回家就做作业,做到深更半夜,可是考试照样考不好;有的一回家就玩,而且还常常因为不做作业“留学”,考试成绩照样好。
有的孩子脑筋转不过弯来,哪怕老师说上八遍十遍,他还是说没听懂;有的孩子天资聪颖,无师自通。
有的孩子粗心大意,明明会做的题目就是拿不到满分;有的则相反,会做的题目一分不漏,不会做的也常常会有超水平发挥。
有的孩子不善于向人请教,喜欢埋头钻研,即使最终搞懂了,也挤占了其他学科的学习时间,看起来异常用功,实际上因小失大。
有的孩子天天大鱼大肉,不讲究健康饮食搭配,结果越吃越笨;有的孩子天天粗茶淡饭,荤素搭配,越吃越聪明,成绩越来越好。
所有这些,其实都和用功不用功无关,却与学习方法有密切关系。
本书从各种各样影响考试得分的因素中,挑选出26个最关键的因素,逐个剖析,指导孩子怎样用最少的时间,花最少的精力,做最少的作业,取得最高的分数,同时还能从中收获快乐和成长。
读完本书,您会发出这样的惊叹:哇,原来考高分并不难!
严行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