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19年)春运第一天,首先,为回家的亲人们道一声平安。但每年的春运都会遇到烦心事,最烦也烦不过怎样把“熊孩子”安全带回家吧。刚看到网上有网友提议火车单设“儿童车厢”。如果真是这样,那以后的飞机、轮船怎么办?随着“二胎时代”的到来,所有公共交通工具都会面临类似情况。这也对进一步提高公共交通运输人性化、精细化服务带来了新的挑战。
说到底,熊孩子的问题,根子还在家长身上,这背后既有儿童的天性问题,也有家长的教育问题。而孩子在车上的表现,也是乘车礼仪的一部分。面对孩子的吵闹,家长最需要的是帮助孩子“适应”公共场所的活动规则,慢慢习惯乘车礼仪。如果社会对这类问题的处理,只是优先想到将他们“隔离”,这恐怕并不符合正常社会的“育人”规则。
如何管好吵闹的熊孩子,这是困扰不少公共场所管理者的难题。但我觉得,家长最重要。首先,看管好自家的孩子,春运路上更是如此。及时遏制孩子有可能做出的影响公共环境、破坏公共文明,甚至欺负人、伤害人的不良行为。其次,没能在孩子造成不良影响之前制止,受到别人的指责,家长要诚恳道歉,征得别人谅解。如果孩子“熊”过了头,伤害了别人,家长得认真查看人家的情况,耐心诚挚地安抚别人;同时,主动说明情况,征得对方谅解,并主动提出解决方案!再次,绝不能在同一场合让孩子再“熊”一次!最后,家长必须反思自己的教育,在家把熊孩子管教好,让孩子出门惹事的机率低一点。
每年春运都会如约而至,这场浩**的归家旅程也被称为“全球一年一度的人口大迁徙”。在这背后,是无数个奋战在一线的人,用微笑陪伴旅客,用热情温暖旅客,用坚守换来团聚。也正是这样,我们才能在春运里感受到别样的幸福。
让回家之路更安全、返乡之旅更温馨,不只是职能部门的责任,不只需要得力的春运组织和高效的春运服务,更需要包含每个旅客在内的所有人自觉,让我们和我们的孩子做文明春运的参与者和维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