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何“喜欢”和尚(1 / 1)

依依乡情 严行方 908 字 1个月前

前几年,星云大师来我市参加“素博会”,许多人为之虔诚朝拜。有朋友告诉我,当他近距离看着星云时,激动得热泪盈眶。

“他怎么就有那么一种震撼人的力量啊!不仅是我,当身体状况不是很好的80多岁的星云缓缓走上主席台向大家致意时,台下都轰动了!”他说。

星云是著名的禅学佛学大师,知识高深。我也爱读他的《星云禅语》一书。书中分“禅门风光”“生活修养”“慈悲喜舍”“幸福之道”等13章节,由禅如居士整理成册。

记得前几年夏天,我去云湖拍摄,还特地带上星云大师的《星云禅语》细细品读。书中对社会、生活、工作、人生等多有涉足,更多禅语让人受益。记得那天的云湖阳光特别灿烂,花儿特别美丽,因着心中有禅意,而温暖着、润泽着、清香着我的身心。

星云提倡,所谓佛学,不是单纯的剃度修行,而是日常平凡生活中的修行。最基本的是:存善心,说好话,做好事。

但是,最简单不过的道理,许多人实践起来却不容易,所以得每天修炼,每天给自己静心、清心与反思的时间。

微博上,有些朋友更是每天将星云的禅语放上一条两条,细水长流、日积月累地学习。

其实,不仅是星云,还有其他国内有名的有道行的法师,他们的禅语,常让我们百读不厌。如河南的延参法师,奉行“尊重生命,传播宽容,坦然人生,开心生活”的中心思想。而且他还写诗作画,热心公益,加之风趣幽默,很受众多网友喜欢。

记忆里,最著名的和尚当然是《西游记》中的唐僧了。小时候,他便进入了我们的课本。他是执著、坚定的化身。经历了千难万苦,在3个徒弟及众神的帮助下终于取到了真经。

前些年,我所在的小城来了一位年轻的和尚,名为释道心,原为江西庐山一寺庙住持,曾出唱片《慈航远渡》。虽说网络上有对他不同的意见,认为他过于张扬,但我们当地的几位朋友还是把他当贵客一样接待,陪他看当地的风景名胜,请他茶座喝茶,有位陶艺师还赠上亲自做的茶壶。

近距离地与之攀谈,发现释道心并没有网上说的那么不好,他还是有他独特见解的。他也将佛学延伸到日常生活中,并且大胆地将佛学精神放到歌曲中、影视剧中。生活中的他貌似时尚,其实骨子里还是较传统的。他在听了当地一位大龄未婚女孩的诉苦后半真半假地道,你还是早些找个合适郎君吧!

他还透露,待到过几年他还是会考虑还俗的。

他让我想起济公,看似疯疯癫癫,却是大智若愚。当然,因为他年轻、不成熟,还有待更多修炼的时间。

前几年,我还在不同地点遇到过和尚。一次是在当地的山上,我与友爬山,遇见一老和尚。老和尚发须皆白,却是鹤发童颜,热情地请我们吃西瓜,还赠上佛学书,讲述他是怎么当上和尚的前因后果。他还指着山上那一片片绿荫及长城一样人工砌成的山路,说,那是他花了多少工夫,自己或者请当地的民工,一点点地造就的。种下一棵树,送来多少凉,真是功德无量啊!还有那些用数不清的山石铺就的山路,他充满深情;因为,很多山石是他一点点搬上去的,像愚公移山一样。

我们不禁对这位和尚肃然起敬。

还有一次,是前几年在我们小城举办的武术大会。当地武术协会请到了少林寺的小和尚们上台表演,这些小和尚年龄不过20左右,最小的才十一二岁,但他们稚气未脱的脸上,那种坚毅和凌然正气,让人看到不凡。他们的武术表演更是充分展示了武术精神,“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持之以恒,坚韧不拔”。会武的人“切忌心浮气躁”,而归于道、归于禅便是宁静致远。他们让我想起多少年前看过的电视剧《少林寺》中那些早出晚归苦练功夫的和尚们。

演出结束后,我特地在后台询问了几位和尚尚武的情况。他们大多来自贫苦地区,对于习武从不觉得苦。除了习武,还学语文、数学、英语等,有的还上过电视剧。说话间,双手反背、背脊挺直,真是“站似一棵松”。

回去后,网上查他们的种种拳术知识,更为其中暗含的广博无限的中国哲学而折服。

是的,我们敬重和尚,更敬重大师级的和尚,甚至暗恋着他们;其实,我们敬重的是中国的国学精神,那种淡泊、坚定,上善若水的道行、精神,还有百折不扰、多行善事的义举。倘若深究,其中的精神学问实在太多,值得一辈子去学习感悟。

用星云的话讲:禅一旦在我们生活中发挥功用,则活泼自然,使我们不受欲念所累,到处充满活力乐趣。

“真正的禅师,不是我们想象中的老僧入定;真正的禅师生活风趣,在他们的心目中大地充满生机,众生皆具佛性,一切都是那么活泼自然、随机教化,像春风甘霖般滋润世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