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数据在社会经济和个人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人们越是强调“用事实说话”,就越离不开统计数据。因为,具有可靠来源、运用正确方法得到的统计数据,本身就是“事实”的一部分。
据中国信息报、国家统计局新闻中心、新华网联合开展的“2008最受关注的统计数据”(简称2008年度数据)投票结果,当年我国公众最关注的统计数据依次是:⑴职工平均工资及其增长速度;⑵消费价格指数(CPI);⑶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其增长速度;⑷房屋销售价格指数;⑸GDP及其增长速度;⑹城镇登记失业率;⑺农民人均纯收入及其增长速度;⑻粮食总产量;⑼万元GDP能耗水平;⑽进口总额及其增长速度;⑾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⑿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及其增长速度;⒀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其增长速度;⒁投资增长速度;⒂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⒃财政收入及其增长速度;⒄外汇储备量;⒅贸易顺差;⒆出口总额及其增长速度;⒇外商直接投资及其增长速度。
上述三家机构2011年2月23日发布的“2010最受关注的统计数据”(2010年度数据)表明,最受关注的前五位依次是:⑴消费价格指数(CPI);⑵城镇单位从业人员平均工资及其增长速度;⑶房屋销售价格指数;⑷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其增长速度;⑸粮食总产值。
毫无疑问,统计数据的生命在于真实。然而,近年来统计数据的真实性越来越受到质疑。一方面,人们越来越关心工资、住房、人口、工业、农业、第三产业等重大国情国力调查结果,以及各种经济运行情况监测、统计分析、信息反馈等,希望能从中及时准确地了解国家、了解世界,并或多或少影响决策;另一方面,人们对统计数据的及时性、准确性、适用性又必然会提出更高要求,并且总是感到无法满足要求,以至于产生了诸多误解。
人们越重视统计数据,统计数据就越不堪重负,越容易受偏见,越容易受操纵。她就像一位“洗头妹”,无论走到哪里都有人用有色眼镜来看她,对她指指点点;也有人在牵线遥控,想把她变成道具。哪怕她浑身上下再怎么清白,也是跳进黄河里洗不清。
有关揭露统计数据造假的译作近年来在我国颇为盛行,如美国学者的《统计数字会撒谎》、德国学者的《统计数据的真相》中文版已相继问世。这些无疑都是经典名著,但由于脱离我国实际,对我国读者来说效果就会大打折扣。为了弥补这一缺陷,本书在贴近中国读者生活实际、针对中国读者关心的民生话题、切合中国读者阅读口味等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除此以外,与前者主要揭露统计数据造假不同的是,本书的重点放在读者如何正确看待统计数据、了解统计手段等方面,无论观点还是结论都要客观、公正得多。
统计数据当然会有假,但决不会全是假的,否则统计学也就不会成为一门科学,官方统计机构也就不可能列入政府直属机构序列了。就好比说,市场上一定会有假币,但不可能所有钞票都是假币。政府部门要打击假币,而你则要学会如何识别假币。两者之间有共通之处。
本书的目的在于:帮助读者厘清与民生数据有关的各种关系,睁眼看看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或者根本就没有任何问题,而是你自己不懂统计造成的,从而帮助读者形成一种科学、正确的统计观。
不用说,对于所有希望用统计数据说话的人看来,这部著作都会从一个独特角度帮助你分析和思考问题,无论普通读者还是专业人员,也无论个人事务还是政府决策。书中列举的都是目前我国读者最关注的热门统计数据尤其是民生数据,仅仅因为这一点,相信就会引起读者浓厚的阅读兴趣,并从中得到应有教益了。
严行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