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终究包不住火(1 / 1)

庞氏骗局 严行方 1124 字 1个月前

大凡投资,当然都想追求尽可能高的回报率;如果非得还要再加上一句话,那就是其投资风险要在自己能够承受的范围内。这一说法理论上绝对没错,可是如果遇到庞氏骗局,再高的回报率的纸也包不住资金匮乏的火。当资金匮乏之火燃起,原先的高回报率承诺便将一文不值。

泛泛而谈这个问题容易昏昏欲睡,下面举泛亚公司的例子来说明。

泛亚公司号称全球规模最大,并且经常见之于报端,让人觉得该公司是一家声名卓著的大企业。那它又是如何实施庞氏骗局的呢?

以它在行业内一直争议不断的铟交易模式为例。泛亚公司的铟交易商分为两大类:一是交货商,二是投资商。前者向泛亚公司支付上千万元获得卖出交收货物的购买资格;后者通过泛亚公司的代理机构开户,把钱打入对方账户,从而获得每天万分之2.85至万分之3.56的委托日金费(递延费)收益,相当于年化收益率13.5%。

不用说,如此之高的年化收益率当然会引来许多投资商。据该公司公布的数据,截至2014年9月末资产管理规模就已超过377亿元,为实体经济导入民间资本近300亿元。换句话说就是,它从投资商那里吸收来的资金规模为377亿元、付给交货商近300亿元(比例约为80%),给投资商的回报是年化收益率约13.5%。

具体过程是:交易时交货商自己在平台上操作,而投资商则由代理进行操作;交货商把货物交给投资商,投资商则把货款交给交货商。交货商拿走80%的货款,剩下的20%作为多单保证金留在泛亚公司;而投资商购买了铟之后则不需要支付保证金。泛亚公司把留下20%保证金的这一做法,称之为自己独特的生产商回购制度,也就是要求你拿出这20%的钱来开一个多单,从而不至于把产品价格压下去;同时,这20%的资金又正好用来支付递延费。投资商手里因为有铟的买单,所以能够提出交收申请,否则每天可以获得相当于年化13.5%的收益;而交货商因为持有卖单,所以每天需要支付万分之5的递延费,相当于年化收益率18.25%。这两者之间的差额4.75%,便是泛亚公司及代理的收入。

作为投资商来说,年化13.5%的收益率固然很有吸引力,可是又有哪个傻瓜交货商愿意支付年化18.25%的递延费呢?这是很显然的,但泛亚公司自有办法:它通过确保铟的价格高于现货市场价25%至30%、每年增长20%左右来保证交货商利息不但不受损,而且还能从中有利可图。

举例说,2015年8月时铟的现货市场成交价为每公斤5010元,而在泛亚平台上的价格则是7170元。换句话说就是,交货商这时候按照每公斤7170元的价格成交,虽然只能拿到80%的货款,但也已经有5736元了,已经高出当时的现货市场价14.5%。换句话说,后面那20%即使拿不到也无所谓了,现实惠已经到手了。

从这个角度看,交货商是非常支持并愿意配合泛亚公司推出这一举措的,在它们手里永远都持有不平仓,即使有人想买也买不到,因为根本就没有人卖,这些渠道都被泛亚公司垄断了。如果说泛亚公司是最大的得益者,那么这些交货商就是第二得益者。

再来看铟的价格是每年上涨约20%,而交货商每年支付的递延费就要18.25%,这也就意味着它们留在泛亚公司的20%的保证金差不多只够缴一年的递延费,所以它们根本不怎么关心保证金和递延费的问题,只当它们两者相互抵消掉算了,任凭泛亚公司去进行处置。

与此同时,因为这里的铟价格每年都要上涨20%,所以没有哪个傻瓜真的会想在这里买,它宁可每年拿13.5%的回报;另一方面,又由于交货商在这里卖出去的实际价格在扣除20%的保证金后永远高于市场价,所以卖者踊跃,导致泛亚公司的铟只有进没有出。针对这种供需矛盾,泛亚公司根据自己对资金的需求量来决定收储铟的规模,一时间库存高达3500吨,足够全我国消费150年。

不知读者有没有看出,泛亚公司通过每年涨价20%只能做到让交货商不用补缴保证金,但它支付给投资商的递延费则需要实实在在的付出。要想解决这个矛盾,就必须吸引越来越多的投资商进场,才能满足这一资金需求;而更多的投资商进场,又会带动更多的交货商进场、让它们留下更多20%的保证金。而一旦这种进场速度减缓或无人进场或短时间内价格下跌20%,就会面临崩盘。这时候这些投资商可拿不到本金和收益了,而会是价格昂贵的质押物铟。再加上泛亚公司本身拥有3500吨库存铟,一旦流入市场也必然会引发全球铟的价格暴跌,从每吨几百万元甚至上千万元迅速暴跌到50万元(历史低价曾有30万元),使得手中拥有巨量铟的投资商们损失惨重,甚至血本无归。

可以看出,这种交易模式的实质是:铟从市场流入到泛亚公司,可是从来没有从泛亚公司再流向市场,所以它一直是在利用后来投资商的钱在支付之前投资商的递延费和其他各种短期回报;通过人为抬高内部价格、制造赚钱假象,通过分布在全国的400多家代理机构一味强调高收益率和每天资金安全实时到账,来骗取更多投资商进场,把泡沫越吹越大。而等到真的崩盘时,投资商必定会直接找代理机构去索赔,这样自己就能金蝉脱壳了,借此逃脱应尽的责任和义务。[1]

在这一庞氏骗局中,泡沫破灭后最大的受害者其实是银行,因为无论交货商还是投资商,它们都有大量的银行贷款;而受害最直接的是投资商,因为它们的资金除了自有资金外,就是通过银行销售泛亚理财产品所得到的资金,这个屁股只能由投资商自己去擦了。

[1]谭娜:《中国版“庞氏骗局”分析——泛亚交易模式之我见》,载《期货日报》,2015年8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