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上早参与者风险较小(1 / 1)

庞氏骗局 严行方 845 字 1个月前

初看起来,越早参与庞氏骗局的人不但投资风险越小,而且还能获利颇丰,倒霉的主要是后面那些人。但是,这一切都停留在“理论”上。这也是庞氏骗局用来蛊惑人心的一个地方,那就是他们所从事的是一个最公平、公正的行业,不管年龄大小、文化程度高低、财富多寡、有没有社会背景,只要你越早加入就来钱越快。他们的口号叫“先知先觉先挣钱,后知后觉后挣钱,不知不觉不挣钱。”

事实真是如此吗?大量研究表明,庞氏骗局中真正的“成功者”(最终能“收回成本并挣钱”)比率只有2%,其余98%都是“炮灰”,必亏无疑,其残酷程度超过任何传统行业,包括股市;更不用说,到时候不但是你淹在里面,还会把一大帮你周围最亲近的人(下线)拖入水中,落得个众叛亲离、鸡飞蛋打的下场,这又何必呢!

容易看出,这2%基本上就是做局者了,后面的人都是明摆着“送钱”去的。既然这样,为什么还会有这么多人前赴后继、视死如归呢?归根到底,还是利欲熏心在诱使他们铤而走险,不惜对身边最亲近的人先下手,但同时却被他们当作带动亲朋好友先富起来的“最大理由”。

“越早参与风险越小”,是建立在以下三点基本假设基础之上的:

一是这个庞氏骗局要符合完美的做局模型,这种常规模型会更便于你从理论上加以考察。但实际上每个做局者情况都不一样,“非典型性”骗局多得很,你很难识破这究竟是高利贷、非法集资还是捞一票就走。

二是这个庞氏骗局要能取得“成功”,如果它自己都没赚到钱就夭折了,就好比有些“短视”的做局者,看到一点小钱就迅速卷款潜逃,根本不给你后面一步步“做大”的过程,那么你无论处于多么早期的状态,都可能会血本无归。就好比你坐上的是一条漏船,别人可能会到河对岸时才翻船,而你可能在离岸三尺就沉河底了。

三是你心不贪,具有良好的自制力。比如,当你在收回本金及“该得的”利息后会金盆洗手,绝不参与最后一棒。不过事实证明,几乎没有人会做到这一点,因为人心都是贪婪的。当初你参与庞氏骗局的目的,就是希望能看到自己账面上的数字像高铁一样向前飞奔;在不知道前面什么时候会翻车时,你是不会莫名其妙地就急刹车的,就像高速列车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会紧急刹车一样,否则不符合基本人性。可是,无论你梦想着能够赚上多少个100%,但最终只要亏上一个100%就会让你痛彻心扉。

所以,这就引出了庞氏骗局吸引人或称迷惑人的地方之一,那就是无法给出一个明确的崩溃时间点。试想,如果做局者和参与者都知道什么时候该骗局会崩盘,会怎么样呢?至少危害程度不会这么严重。就好比说,在崩盘的前期肯定就没人投入了,而依次类推,崩盘前第二期、第三期等等也不会有人投资,这样整个骗局甚至都不可能发生。

而正是这种崩盘时点的不确定,会引出心理学上一个重要的话题,那就是一种集体的非理性行为。换句话说就是,从每个参与者角度看,这种参与行为并非完全不理性甚至不合理,因为在他看来,至少到“现在”还没有看到崩盘的端倪;但如果从整体角度看,当然就不是这么回事了,确切地说平台正在出现由量变引发质变的崩盘中。

回过头来看,那些容易参与庞氏骗局、包括那些想浅尝辄止的人,在他们脑海中都会根深蒂固地认为,致富不能靠勤劳、唯有走捷径;要成为有钱人就必须改变社会财富分配方式,哪怕是去骗、去抢、去偷,只要不被抓住就算你有真本事;社会上那些成功人士也并不是靠自己努力取得成功的,而是各种投机取巧……这些人无疑更容易步入庞氏骗局。

相反,如果你心中没有这份邪念,就根本不会走到这门口。例如,一位老太太(老教师)在遇到“潜在的上线”时是这样说问的,“我只要给你们介绍几个人,就能赚很多钱?”对方说,“是的,你能赚到几百万!”“可是,无论我给你介绍多少人,都不会增加这个社会上的财富呀;这不就是说我能赚到几百万,就必定有人会亏几百万吗?”她强调说,“我这人做事有个原则,就是不受无功之禄,也不吃嗟来之食。如果我拿的钱超过了我的付出,这种事情我肯定不做。”

就这样,她彻底拒绝了传销。从这里也容易看出,每个人在面对庞氏骗局时,其背后体现的实际上是其价值观,即是不是想不劳而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