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手道草船借箭(1 / 1)

庞氏骗局 严行方 407 字 1个月前

房地产开发一般都是企业行为,它同样属于一种组织行为。房地产开发涉及部门多、投资大、周期长,从而也使得其中骗局丛生。由于骗局的存在,许多项目从一开始就沦为“空中楼阁”和“钓鱼台”。

房地产开发(而非房价暴涨)的庞氏骗局主要有两类:一是通过与中介公司串通,以投资房地产项目开发的名义,发售各种所谓理财产品、吸收公众资金;二是在取得预售许可证之前,以内部认购、发放VIP卡返利等方式,用击鼓传花的手段来缓解企业资金压力。一旦资金链断裂,便会套牢参与者。

例如,在湖北省黄石市,某地产公司开发的“上上坊养老型酒店公寓”就利用伪造的房屋预售许可证对外发布理财产品,称每投资10万元第一年可获12%的收益率,以后每年收益率增加2个百分点,5年累计收益率可达房款的80%;不但如此,投资者照样可以获得公寓产权。而这样算下来,实际上就相当于“2折购房”。2014年初,300多位购房者在高利息、高收益、高回报而且还能得现房的蛊惑下,每人预缴了几十万元意向金后便陷入骗局。因为该地产公司资金链断裂,就连样板房都盖不起来,更不要说项目完工了。不久之后便进入破产程序,投资者原本投入的意向金本金讨回希望渺茫,涉案金额超过3亿元。

安徽某公司在海南、河北等地炮制了多个商业地产项目,采用一次性“成本价”购房、3年后购房款全部返回并拥有房屋所有权的方式,用投资者缴纳的房款弥补资金缺口,造成4万多名投资者损失35亿元。[1]

在上述骗局中,经常伴随着“三假”行为——一是假资质,多数房地产公司根本不具备向公众发售理财产品的金融牌照,所以这种行为本身并不受法律保护;二是假合同,合同、预售证照都是假的;三是假担保,宣称以住房、商铺、车位等不动产作为担保物,如果还不上钱就给投资者现房,而实际上其中有许多不动产根本就不可能取得产权。

[1]《买养老公寓还能做“理财”,5年内返还80%房款?》,新华社,2015年12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