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理说,越是回报率高的项目其投资风险越大,因为风险和回报成正比是一条普遍规律。有些项目之所以回报率高,其中就包含部分风险收入在内。可是,庞氏骗局偏要一反这种正常心理,其一大特征便是反其道而行之:不是标榜没有风险,就是从来不提风险。
例如,美国历史上最大的诈骗案制造者、全球最大的股票市场之一纳斯达克前主席伯纳德·麦道夫,他向投资者作出的投资回报承诺看起来似乎并不高,年收益率只有10%;可是却不要忘了,他的重点在于强调“投资必赚,绝无亏损。”也就是说,他在这里打出的旗号是“没有风险”,以此来吸引参与者跟风。
众所周知,任何鼓吹百分之百没有风险的投资都是骗人的;因为投资与生俱来就有风险,只是风险的大小、喜好、表现形式不同罢了。哪怕你把钱存在国有银行里,也同样有风险;又怎么可能你现在把钱交给陌生人(通过网络或平台投资的,经过中介这么一转,哪怕你的钱真的到了实体经济那里,你和他们也不是一对一关系,这时候就更难判定风险大小了),反而没有风险了呢!
例如,在湖南省中部地级市娄底,2014年民间借贷资金规模在400亿元左右,其中约有148亿元资金出问题,涉及73家企业。在这其中,虽然90%是实体企业,可是由于根本兑现不了原先承诺的高回报,所以只能玩借新债还旧债的把戏,一旦遭遇挤兑风潮,便只好关门大吉。最严重的是2015年春节前夕,几乎每天都有借款人用跳楼、喝农药等极端方式来讨债。
在当地龙头企业九龙集团,100多平方米的大厅里人声鼎沸,虽然有6个窗口可以交钱,但队伍依然排到走廊外面,就像除夕日的菜市场一样热闹,因为这里给出的月息是1.8%。事实上,当地左邻右舍碰面都不再问“吃了吗”,而是改为讨论钱投到哪家企业利息高,全然忘了还有“风险”两字。有的企业月息高达4%,如果员工拉人来还可以拿到1%的奖励。
据娄底市金融工作办公室主任左志锋介绍,“借新债还旧债,利息越借越高,当企业利润支撑不起高额利息时,必然会出现资金链断裂。但民营企业家缺少风险意识,借贷收不住手。”据他估计,这些企业的集资款中只有30%用于生产,其余70%全都用在支付高额利息上。[1]
[1]萧辉:《娄底一老板自杀引爆百亿借贷挤兑潮》,载《新京报》,2015年3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