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社会预测在社会管理中的作用(1 / 1)

认识社会规律,把握社会规律,这一切并不是最终的目的。在社会认识的基础上,人们根据社会规律预料社会的发展趋势和各项社会活动的效果,这就是社会预测。社会预测既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并且在社会管理活动中起着不可缺少的作用。

一、社会预测的含义

在我们日常语言中,预见、预言等都与这里所说的预测相关。预见是指在事物、情况产生以前人们对它们所作的推测或断定。依据是否具有客观规律,可分为科学的预见和非科学的预见。科学预见的基础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本章讲的主要指科学预见。非科学预见包含直觉预见、日常预见和宗教的神启。直觉预见的基础是人的预感,日常预见的基础是生活经验,而神启的基础是迷信。

根据预见对象是否具有现存性,预见又可以分为预言和预测。一般说来,预言的对象是已经客观存在、但在人们的经验中还不知道的事物和情况;预测的对象则是当时还不存在、而将来有可能出现的事物和情况。我们这里讲的都是预测。

人们在科学的基础上,借助于一定的技术手段,探索事物发展的趋势,进而对事物的未来状态作出概率判断,就是科学预测;当人们把科学预测用于对社会发展趋势的探索和对社会未来状态的判断时,就形成了科学的社会预测。

社会预测是十分必要的。古人曰:“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人的活动不同于动物的本能,具有目的性、计划性,这里的“目的”、“计划”就含有超前预测活动对象以及自身活动后果的含义。人们在改造自然的同时也在改造着社会,在再生产出生产资料的同时也在再生产出社会关系。因此,人们的预测活动从一开始就包含了社会预测。

社会预测是社会计划中不可缺少的一项工作,正确的预测又是科学决策的前提。要做好社会计划与社会决策,必须正确地理解社会预测。随着社会呈加速度发展趋势的加剧,社会预测就显得更为重要。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有关社会预测的著作非常畅销,吸引了大批学者进入到社会预测的研究中来。

二、社会预测的程序

所谓社会预测的程序,一般是指以预测社会未来事件为主要目的的研究工作的全过程,它包括确定预测目标,选定预测方法,收集整理预测信息数据,编制预测方案、设计预测模型,进行预测运算、发布预测结果等五个阶段。

1.确定预测目标

预测是为了根据预测的结果,确定当前的行动,并对未来的事件有所准备。因此,预测是有目标的。一般说来,预测目标同当前的决策目标相联系,而预测目标、决策目标又都同管理目标相协调。确定预测目标,通常又分为两个小阶段。

(1)提出预测的课题和期限。根据社会需要,明确预测什么,确定所要预测的指标变量或参数,以便通过对它们的分析达到把握预测对象发展趋势的目的。确定预测期限包含两方面内容:其一是确定预测期限的长短。预测是对某种可能性变为现实性的期限、趋势和特征的揭示,其中时间是不可缺少的因素。离开了时间,预测就失去了意义。而且不同的预测期限,也限定着预测的性质、内容和要求。短期预测通常以平均的统计学数据为依据,具有量的性质。如计算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和净增长率能够提供某种平均数,这个平均数决定着今后一年或数年内人口的增加或减少。而在进行人口长期(10年或更长时间)预测时,只用统计学的平均值就不可靠了,还必须把一些定性假设(如保持和平环境或发生战争、灾害等)包括到预测中来。随着预测期限的加长,预测的精度要求相应地降低。其二是确定完成预测的期限的长短。这主要取决于实践的需要,但也与预测期长短有关。一般地说,预测期越短,完成该预测的期限也越短,反之亦然。

(2)收集大量与预测课题有关的背景材料,包括经济、政治、社会、科技、文化生活等各方面的材料,了解国内外同类预测研究的进展状况和最新成果。这样既可以广为借鉴国内外同行的研究成果,使自己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继续攀登,也可以反过来检验预测课题和期限的确定是否合适。如果国内外同行已经完成了与自己所做的相类似的预测课题,成果比较可靠,影响比较重大,则该预测课题就失去了意义,不妨变换研究课题;如果背景材料比较充分,同时研究成果中可供借鉴的内容也比较丰富,就可以适当缩短原定的完成预测的期限,等等。也就是说,确定预测目标的两个小阶段之间有一个反馈,目的是微调预测的课题和期限,以便把整个预测的方向、目标把握好。

2.选定预测方法

目的决定手段,手段为目的服务。预测目标一旦确定,接下来的问题就是选择预测的手段,即选择预测的方法。目前国内外文献上所记载的预测方法五花八门,有上千种之多。几乎各种方法都有自己成功的范例和失败的记录。这千百种方法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完整统一的、为大家所公认的、普遍适用的分类体系,最常用的也不过几大类、十多种。它们各有自己的特点和适用范围。一般来说,选择预测方法,既要取决于上一阶段所确定的预测课题和期限,也要参考预测者本人的专业知识结构和所具备的客观条件。

3.收集整理预测信息数据

采取任何预测方法,解决任何预测课题,都离不开丰富可靠的信息。当然,不同的预测课题和预测方法所需要的信息决非一样,不过收集、整理信息数据的原则和方法可互相借鉴。

收集整理预测所需信息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惯性原则和类推原则,要求在时序上应有现在的信息和过去的信息,在空间上应有样本的信息和整体的信息。过去信息和现在信息的获取,使得信息的收集处理又分为两个小阶段:回顾或追溯阶段以及诊断或判断阶段。

回顾或追溯阶段的任务是搜集、分析和处理关于预测对象的历史演变的信息,以便从中寻找出对象演变中稳定的、带有必然性的东西,其要求是信息的可靠性和完备性。可靠性就是信息材料的真实性,完备性就是最大限度地扩展信息源。为了保证信息的可靠性和完备性,应当建立和采用信息检索系统,充分运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全面收集,正确分类。诊断或判断阶段的任务是搜集和分析关于预测对象现状的资料,把握对象的构成因素。只有全面、清晰地了解对象诸成分的现状和联系,才有可能发现它的本质,把握它的未来。

其次,因为预测对象都受环境的影响,其中有些影响又大到足以使对象发生突变的程度,因此,收集和分析同对象相关的环境信息也是不可缺少的。比如在对一个国家的教育事业的发展前景作预测时,就必须考虑到该国政府的经济政策、对外关系政策和该国的社会、文化、科技背景等方面的情况以及可能发生的变化。

再次,信息的价值就在于真,必须注意提高信息的准确性程度,努力使所收集的资料、数据的误差不超过预测研究所允许的范围。在抽样时,确保调查对象的典型性、代表性;在调查时,确保观察的客观性、全面性;在整理材料时,力戒预测者本身的主观性。在提高数据、资料的准确性方面,比较流行的方法是建立数据库,即运用计算机系统先收集各种数据,然后按某种规范化的方式储存在一种容易检索存取的系统中,以备预测时取用。在选择预测方法和收集处理信息这两个阶段之间也有一个反馈,其目的是微调所选择的预测方法。收集和处理哪些信息,如何来收集和处理这些信息,主要取决于所选择的预测方法。但是根据收集到的信息的内容,有时又会发现不宜采用原来选定的预测方法。通过反馈,选用其他的预测方法,再根据这一新方法,继续收集和处理信息。

4.编制预测方案、设计预测模型

在获得大量数据资料、并进行初步处理的基础上,就可以转入编制预测方案、设计预测模型的阶段。这是整个预测研究的核心。

(1)编制预测方案。根据预测对象的性质、特点,结合所选定的预测方法,以充分发挥自身知识结构优势和学术研究能力为参考因素,编制多个预选方案,注意各方案之间的排他性,并最终通过讨论比较,选择一个可行的最终方案。

(2)设计预测模型。运用归纳、演绎的逻辑方法和其他数学方法,建立关于预测对象各种变量、参数间相互关系的结构模型。它实质上成了预测对象未来发展的概率图。编制预测方案和设计预测模型这两个阶段之间并不存在严格先后次序,而且二者之间也需要反馈,以利于建立最适合预测对象的预测模型。

5.进行预测运算、发布预测结果

(1)进行预测计算。把所获得的某些关键性变量的资料、数据输入预测模型,进行综合运算。

(2)发布预测结果。对预测计算的初步结果进行反复的论证和评价,并征询专家意见,以便进行多角度的审视,使预测结果尽可能完善。这时不仅要反映社会预测对象的客观发展趋势和可能,而且要展示预测者的主观估计。然后就可以编写预测报告,建立对策方案,正式公布预测结果了。这既是社会预测的完成,也是下一步社会决策的准备。

三、社会预测的重要性

由于受人类社会生产力和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预测活动先后经历过神话、宗教、哲学和科学四大阶段,才一步步发展起来。在神话、宗教阶段,人类不能理解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只好把自然力量和社会力量神化,把自己的命运交给自己所塑造的神灵偶像来主宰。近代以来,人类的预测活动从神秘的天堂回到现实的大地,开始用科学与理性来展望未来。进步的哲学家用理性与逻辑对人类的未来作出了富有启发性的预测,至今仍对人类的社会实践产生深远的影响。但是,哲学预测往往比较抽象,不能满足指导具体的社会实践的需要。进入20世纪以后,人类社会活动范围扩大到前所未有的规模,各种科学技术发展也达到了空前的水准,人们要求用现代的科学技术手段,系统地研究未来,因而诞生了“社会预测学”。20世纪40年代,社会预测学进入真正的萌芽期;60年代,社会预测学从纯理论探索发展到具有实效的应用研究;70年代以来,社会预测学的研究内容不断扩大,研究方法更加完善可靠,预测的置信度也越来越高,引起了社会各界甚至各国政府日益广泛的重视。到了20世纪80年代,大批的学者进入预测学研究领域,发表了大量很有影响的论文、著作,普通百姓也越来越关注未来的发展,社会预测学影响随之扩大,又吸引了更多的学者进入这一研究领域。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新技术革命的兴起和发展已经并正在对当代经济和社会产生深刻的影响。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人类已经获得了空前巨大的改造社会的实践能力,这种能力的使用和发挥对于人类的未来发展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造就一个更加适合于人类本性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为人类带来幸福;也可以恶化乃至断送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和社会环境,导致人类的毁灭。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没有必要的预测,没有建立在预测基础上的科学决策和精心计划,那将会带来严重的经济后果和社会后果。未来的社会将会是什么样子,正取决于人类今天所采取和实施的社会决策。今天作出的每一个错误决策,起初也许只是一个错误想法,但不远的将来会变成无法补救的灾难;每一个有科学依据的正确决策,会加速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的发展。因此,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成功地组织和进行社会预测研究已是一件涉及人类生存的大事。

另外,人类社会发展进程有着巨大的惯性作用、经济发展有着很强的冲击力以及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的不可逆性等,都使得社会预测变得比以往更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