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孤独中学会升华自己(1 / 1)

对于一个胸有大志,有梦想且有着强烈实现它的渴望的人,有时候选择低调,守住一份孤独,是通往成功的另一种方式,我们可以称之为韬光养晦。它是在崛起前,一个低调地奋斗的阶段。当你能够让自己获得更多的进步时,你会发现自己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当初的孤独,或者说在很多时候你会发现,自己之所以孤独是因为需要孤独的时光,让自己清醒,让自己拥有更多的认识。

虽然贵为华人首富,李嘉诚却过着简单朴素的生活。

他11岁就来到香港谋生,一路上都是一个人在奋斗。他一直自己缝衣服,即便是现在。他的袜子都是不能见人的,因为他自己缝补了好多次。

李嘉诚的办公室,像他的打扮一样简单,除了一望无际的维多利亚港海景。其中最惹眼的,莫过于清代儒将左宗棠题于江苏无锡梅园的诗句:“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择高处立,寻平处住,向宽处行。”这24个字,凝聚着深刻的人生哲理,而李嘉诚则将其视为自己的人生信条。

“孤独感是他最好的朋友,也是他最自然的常态。”一位熟知李嘉诚经历的高层如此评价道。在她看来,经历过少年磨难的李嘉诚,早已习惯了孤独的感觉。

回忆早年的苦学生涯,李嘉诚说:“别人是自学,我是‘抢学问’,抢时间自学。一本旧《辞海》,一本老师版的教科书,自己自修。”

这是一个孤独之旅,命运剥夺他的,李嘉诚要靠自己抢回来。没有学历、人脉、资金,想出人头地,自学是他唯一武器。

李嘉诚自律惊人,除了《三国志》与《水浒传》,他不看小说,不看“没有用”的书。捡起教科书,李嘉诚时而扮演学生,时而扮演老师,摸索教学和出题的逻辑,寻找每个篇章的关键词句,模拟师生对话,自问自答。

孤独是他的能量,也是他的朋友。独处时,他脑海会开始做思想的挣扎,会不断地自己抛问题、自己回答。李嘉诚的一位友人说:“他现在的习惯,就是来自于此。”

在创办长江塑料厂时,李嘉诚又开始订阅英文《当代塑料》及其他西方专门的塑料杂志。与此同时,李嘉诚开始将部分资金投资华尔街上市公司股票,李嘉诚从不按直觉投资,而是仔细研读公司财报,研究商业规则。华尔街财报是李嘉诚的英文老师、商业教练,也是他的私人投资获利来源。

经过几十年的磨炼,李嘉诚早已学会了和孤独相处,所以,登上人生的高峰之后,他鲜有“高处不胜寒”之感。

很多时候,我们看到的只是别人收获成功的一刻,似乎很多人都是一夜成名、一夜暴富。然而,当你真正了解那个人的时候,你才会发现,在功成名就之前,他们都曾孜孜不倦地追求过、付出过、努力过。付出之后你才会感觉到生活的快乐,只要你敢于付出,你就会在孤独中得到精神的升华。所以当你无法摆脱眼前的困境时,你不如选择孤独地思考,当你能够认真思考自己人生的时候,或许会发现成功真的并不是一件难事。

【总结与领悟】

韬光养晦是孤独的,没有人知道你的鸿鹄之志,没有人理解你的低调。然而,在一些不利的条件下,韬光养晦反而是一种更好的出击。孤独拥有一种冲击力,如果你足够的坚强,那么你就不会被摧垮,相反,你还会因为自己的成功或者是自己的坚强而获得更多的机会,这就是在孤独中韬光养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