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房里的蜂后从海米德斯山飞上夏林比斯山,把刚从蜂房里取出来的蜜献给天神。天神对蜂后的奉献很高兴,就答应给它所要求的任何东西。
于是蜂后请求天神说:“请您给我一根刺,如果有人要偷我的蜜,我便可以刺他。”
天神很不高兴,因为他很爱人类,但因为已经答应了蜂后,不便拒绝它的请求,于是天神回答蜂后说:“你可以得到刺,但那刺会留在对方的伤口里,你也将因为失去刺而死亡。”
对于伤害你的人,你可以适当地给他一点警告,但不要变成疯狂的报复,这样你就从受害者变成了施害者,而且还会两败俱伤。
仇恨,一定要控制,仇恨是埋在心中的火种,如果不设法将其熄灭,必然会烧伤自己。有时候,即便自己已经灼烧成灰,对方却依然毫发无伤。
很早以前,有一位宫廷画师因作画讽刺当权重臣,惨遭杀害。
多年以后,画师的儿子长大成人,他得父亲遗风,在作画方面颇具几分才华。但是,因为知道那位重臣仍对当年往事耿耿于怀,为求安然,他每天只低调地在画市上以卖画为生。
无巧不成书,偶然一次,那位重臣的独子在逛画市时,偏偏看中了他的一幅画。见此,他傲慢地将画盖住,声称这是“非卖品”。看着对方失望远去的背影,一种报复的快感在他心中油然而生。
三日后,重臣亲自到访,再三请求画师的儿子将画卖给自己,并且随他定价,因为那公子为这幅画,已经不吃不喝、不眠不休地折腾三天了!画师的儿子断然拒绝,他要充分享受报复带来的快感,他感觉压制已久的仇恨终于得到了些许释放。
翌日清晨,画师儿子起床以后,照例铺纸作神像画——这是他多年养成的习惯,每日起床,必先画一尊自己所敬重的神。画着画着,他的手突然停住了。
“这神像怎么……怎么有些眼熟?可是到底像谁呢?”他停笔想了很久,突然失声惊叫:“竟然是他!竟是我的杀父仇人!”
随即,他发疯一般地将画撕得粉碎,口中大呼:“我内心的恨,最终报复了我自己!”
“恨”是一种极其狭隘的负面情绪,将仇恨埋在心中须臾不忘,就会一直遭受仇恨的折磨,时时想着“报仇雪恨”,人生又怎能过得轻松?
仇恨常常左右人们的理智,使人们对复杂多变的形势做出错误的分析和判断。一个被仇恨左右的人,常会使亲者痛,令仇者快。心中放不下仇恨的人,一定是不成熟的人。因为聪明的人一定会懂得在选择、判断时,摒除外界因素的干扰,采取理智的做法。
三国时,曹操历经艰险,在平定了青州黄巾军后,实力增加,声势大振,有了一块稳定的根据地,于是他派人去接自己的父亲曹嵩。曹嵩带着一家老小40余人途经徐州时,徐州太守陶谦出于一片好心,同时也想借此机会结纳曹操,便亲自出城迎接曹嵩一家,并大设宴席热情招待,连续两日。一般来说,事情办到这种地步就比较周到了,但陶谦还嫌不够,他还要派500士卒护送曹嵩一家。这样一来,好心却办了坏事。护送的这批人原本是黄巾余党,他们只是勉强归顺了陶谦,而陶谦并未给他们任何好处。如今他们看见曹家装载财宝的车辆无数,便起了歹心,半夜杀了曹嵩一家,抢光了所有财产跑掉了。曹操听说之后,咬牙切齿道:“陶谦放纵士兵杀死我父亲,此不共戴天之仇!我要尽起大军,血洗徐州。”
随后,曹操亲统大军,浩浩****杀向徐州,所过之处无论男女老少,鸡犬不留。吓得陶谦几欲自裁,以谢罪曹公,救黎民出水火。然而,事情却突然发生了骤变,吕布率兵攻破了兖州,占领了濮阳。怎么办?这边父仇未报,那边又起战事!如果曹操此时被复仇的想法所左右,那么,他一定看不出事情的发展趋势,也察觉不出情况的危急。但曹操毕竟是曹操,他是一个十分冷静沉着的人,也是一个非常会控制自己情绪的人。正因如此,他立刻分析出了情况的严重性——“兖州失去了,就等于断了我们的归路,不可不早做打算。”于是,曹操便放弃了复仇的计划,拔寨退兵,去收复兖州了。
同是三国枭雄,反观刘备,只因义弟关羽死于东吴之手,便不顾诸葛亮、赵云等人的劝阻,一意孤行,杀向东吴。最终仇未得报,又被陆逊一把火烧了七百里连营,自感无颜再见蜀中众臣,郁郁死于白帝城,从此西蜀一蹶不振。
曹操显然要比刘备冷静得多,他面对骤变的局势,思维、判断没有受到复仇心态的任何影响,所以他才能够摆脱这次危机,保住了自己的地盘和势力。
理易清,仇则易乱。我们做人,若说尽去七情,洗净六欲,显然是不现实的,但放宽情怀,尽量避免为情绪所控制其实并不是什么难事。忘记仇恨,这是一个明智的做法。如果你还没有学会遗忘,你就应该要求自己,不去仇恨别人。
【总结与领悟】
表面的激烈是由于内心的单薄,真正的力量如同流水一般沉静。淡忘仇恨,同时也是解放了自己,与其因为愤恨而耗尽自己一生的精力,时时记着那些伤害你的人和事,被回忆和仇恨所折磨,还不如淡忘它们,把自己的心灵从禁锢中解脱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