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妈的推诿会让孩子见样学样(1 / 1)

除了大人娇惯这一点,孩子的拖延也可能与家庭习惯有关。有的父母本身就是慢性子,做事拖拖拉拉,作息不规律。直接就会影响孩子也形成拖延的习惯。

周末,瑶瑶爸在厨房里做饭,瑶瑶自己在书桌上画画,画完一张,瑶瑶很有成就感地冲着爸爸喊:“爸爸,你快来看看啊!我这张画画得好不好?”

爸爸这时候正忙得热火朝天,哪有心思去看瑶瑶的画呢?顺口说了句:“等一会儿!”吃完饭,爸爸让瑶瑶帮着妈妈收拾餐桌,早忘了曾经对孩子承诺的那句“等一会儿”。瑶瑶帮妈妈收拾完餐桌,发现爸爸已经在书房里打电话谈工作了。瑶瑶心里失落极了,她不知道爸爸这么久一次次拖延究竟是在做什么,只记住了爸爸拖了很长时间,还是没有做他承诺的事情!既然大人可以拖延,我也可以,这就是孩子正常的思维——于是瑶瑶看电视的时候,爸爸说该学习了,她头也不转地就回了一句:“等一会儿!”

所说延迟满足也是教育孩子的一种方法,爸爸妈妈也应该让孩子学会等待,以培养他们的耐心,但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应该清楚你的劳动以及生活状态,不能让他们误读你的行为。

瑶瑶的那句“等一会儿”让爸爸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那天,瑶瑶又叫爸爸“鉴赏”她练的字,爸爸当时正在晾衣服,忙放下手中的活,认真地看了起来,并小小地夸奖了瑶瑶一番,顺便说:“爸爸在晾衣服,你要不要跟爸爸一起?”瑶瑶刚刚得到爸爸的夸奖,高兴极了,积极地响应爸爸,参与家务劳动。

爸爸打电话的时候,瑶瑶来问问题,爸爸如实告诉瑶瑶:“爸爸接电话呢,你要不要跟他说话?”

瑶瑶眨眨漂亮的大眼睛,好奇地问:“爸爸,是谁的电话呀?”

爸爸说:“就是之前来过咱们家的小赵叔叔啊。”起初几次,瑶瑶会兴奋地接过电话,礼貌地说:“叔叔好”或者“阿姨好”,大家都是有家庭有孩子的人,可以互相体谅,一般对方只说一句:“瑶瑶你好!”瑶瑶就美滋滋地跑开了,再也不打扰爸爸打电话。时间长了,瑶瑶对爸爸工作的状态、身边的同事比较熟悉了,只要见到爸爸在接电话就不会再纠缠,会安静地在一旁等待。

教育孩子也和大禹治水一样,疏胜于堵。杜绝孩子拖拉,首先就要从自己做起,少说一句:“等会儿!”与孩子进行充分地沟通,取得孩子的理解与谅解,让他们在心理上接受你的事出有因,他们才不会有样学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