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经常会遇到陌生人,像在公交车上的邻座,火车里的上下铺,地铁里站在你旁边的人,同乘一部电梯,同在一个屋檐下躲雨,同一个考场的考生,参加同一次面试等,这都是与陌生人打交道的机会,只要你愿意与陌生人接近,你就有机会与对方结识。如果你只是沉默地对待别人,那样的气氛就很尴尬了。因此,在与陌生人初次见面的时候,要懂得与陌生人套交情。
一般和陌生人搭讪、套近乎,总是习惯以这样的方式开始:“您是哪里人?”“哪个学校毕业的?”“听口音,你家是南方人……”。初次见面,这些都算是挺好的话题,以此作为开始,继续交谈下去就会容易许多。其实,这绝不是简单的寒暄,而是以此达到与陌生人套近乎的目的,如果你达到了这个目的,那么,接下来的接触就会容易很多。
1984年5月,美国总统里根访问上海复旦大学。在一间大教室里,里根总统面对数百位初次见面的复旦学生,他的开场白是这样说的:
“其实,我和你们学校有着密切的关系。你们的谢希德校长同我的夫人南希,都是美国史密斯学院的校友。照此看来,我和在座的各位自然也就都是朋友了!”
此话一出,全场鼓掌。短短的两句话,就使几百位中国学生把这位总统当作了十分亲近的朋友。接下去的演讲自然十分热烈,气氛极为融洽。里根总统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打动如此多的陌生人,拉近心理上的距离,靠的就是他紧紧抓住了彼此之间还算亲近的关系,主动与陌生人套近乎。
通常,面对一个陌生人,只要事前做一番认真的调查研究,往往都可以找到一些或近或远的亲友关系。而当你在沟通时及时用上这层关系,就能瞬间缩短心理距离,使对方产生亲近感,特别是突然得知自己面前的陌生人与自己有某种关系时,更有一种惊喜的感觉,从而打破那种陌生感,激活对方说话的心态。
表面看起来,陌生人很生疏,与他套近乎难似上青天,其实不然,因为对方不了解你,同时也不好随便拒绝你。只要话语客气,礼貌表达,多在话里头抛几个“绣球”给他,自然关系就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