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牛者令人鄙视、厌恶(1 / 1)

张某特别喜欢吹牛。有一次,他去一个老同学家里做客,正碰上老同学为了孩子跨学区上学的事发愁,这时张某的老毛病又犯了,就吹起牛来:“哎哟,什么大不了的事啊!我姑父是××附小的教导主任,我只要跟他说一声就行了!”同学一听张某有这么硬的门路,愁眉顿展,摆上了一桌好菜,请张某帮忙,张某满口答应着,结果一个星期后还没有消息,同学着了急,因为马上就要开学了。同学赶来追问,张某只好吞吞吐吐地说:“着什么急呀!我这不正在找人吗?”同学奇怪地问:“你不就和你姑父说一声就行了吗?”结果张某的回答差点没让他吐血:“其实,是我同事的一哥们儿的女朋友的姑父,那哥们儿跟我同事特铁,那不跟我姑父一样吗?”不用说,同学自然指望不上他了,孩子跨学区上学的事也没办成,那位同学以后就再也不和张某联系了!

张某吹牛办出来的荒唐事还不只这一件:有一次他去岳父家拜年,当着岳父家亲戚的面儿又吹上了:自己认识多少能人,自己多有钱……结果,第二年妻子的外甥、侄子、表弟……一大堆人进城来逼着张某给他们介绍工作,七大姑八大姨,一大群亲戚来找他借钱,张某哪有这个能力呀,吓得东躲西藏,得罪了许多亲戚,妻子也差点和他离了婚……现在,人人都知道张某有吹牛的习惯,说话不靠谱,当然也就没有人再看得起他了。

爱吹牛的张某彻底失去了人们的信任,人人都知道他不可靠,如果他托别人办事的话,恐怕也很难办成,这就是他为吹牛皮所付出的代价。爱吹牛绝对不是什么好习惯,你海阔天空地把牛皮吹得呱呱响,别人却对你厌得直咬牙。而且吹牛的习惯还会使你脱离现实,成为令人鄙视的“空想家”。

习惯吹牛的人往往没有控制力。他们的欲望膨胀,直至吹破牛皮的那一刻,才能有一丁点的悔悟。

习惯于吹牛的人也有目标,只是这些目标不是空中楼阁就是海市蜃楼,这倒并不意味着目标不能实现,只是因为制订目标的人什么都不做,无法创造任何生产力,因而铸成了很多遗憾。以前有一个点子大王,牛皮吹得是很大的,今天整活一家国有企业,明天创造亿元利润。那时他间或在大学做客座教授,主讲可操作的经济理论,据说他到很多大学的时候,场面都是相当火爆的。学生们早早就赶到教室占座,讲座一开始,就明显有一种吹牛的氛围在弥漫。可是,学生们使劲地鼓掌,那个场面羡慕就不用提了。

过了不到一个月,就听到点子大王在宁夏“现形”的消息。《南方周末》还有准确的数据和细节来展示他曾经的“辉煌”。尽管他百般狡辩,可是,人们已经看破了牛皮,谁愿意听他的!所以,一个人只有脚踏实地地实干,才能成就一番大事业。靠吹牛得到的荣誉,实在令人不敢恭维。因此,牛是吹不得的,志向的高远对于不操作或操作的不投入而言,形同无米之炊。

吹牛的人很令人鄙视,因为他们都是井底之蛙,看似高不可及的目光实际上很短浅。他们在夸夸其谈的时候,原本应该张扬的心灵被封闭在井底、荒野、沙漠,于是无休止地驻足不前。因此,聪明的人向来不吹牛,他们都知道实干的意义。只有实干才能出生产力,空谈没有价值。他们默默无闻地达到了吹牛者艳羡的境地。

本来,李小三和赵小六是从小一起长大的伙伴,后来,赵小六成了董事长,李小三也很激动地对别人说,董事长小时候还跟我一起玩泥巴呢。尽管他没说错什么,但是,如果把他俩放在同一平台上,他似乎更应该考虑自己为什么没有人家强。

实干出精英。赵小六在埋头苦干的时候,李小三正在那儿夸夸其谈;赵小六在拼命苦读的时候,李小三还在夸夸其谈;赵小六成为了董事长,李小三就开始感慨。在董事长面前,李小三丝毫也不脸红,并寻找下一轮的听众,享受让更多的井底之蛙仰视的滋味,尽管他自己根本不具备资本。这样,就不难理解深圳的街头为什么立着一头牛,吃青草献鲜奶的牛是用来拓荒的,没事吹它干什么?

鼠目寸光的人把具有远大理想的人看成是愚人。可是“愚人”们不在乎,他们拒绝恶意的中伤,而继续走好自己的路。因为有了实干的精神,胜利至少可能提前10年来临。

吹牛的习惯就像一个望远镜,当你捧着它站在地平线上,幻想着峰顶的美景时,人家已经脚踏实地地一步步攀上了高峰。

吹牛者令人鄙视、厌恶,吹牛的习惯既浪费口水,又浪费生命。如果你有吹牛浮夸的习惯,那就尽快地把它戒掉,生命有限,你应该抓紧时间去做点实际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