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一句成语叫做“锋芒毕露”,锋芒的本意是指刀剑的尖端,后人将之比作一个人的聪明才干。古人认为,一个人若无锋芒,则是扶不起来的“阿斗”,所以有锋芒是好事,是事业成功的基础,在适当的场合显露一下既有必要,也是应当。然而,锋芒可以刺伤别人,也会刺伤自己。如果一个人自恃有才,就狂妄自大,锋芒毕露,将才华当成炫耀自己和骄傲的资本,以博取大家的赞美和羡慕,满足自己的虚荣心,那么他的下场就可想而知了。
不妨把鲜花让给其他人
不要以为自己立了功,就有了讨好上司、固宠求荣的法宝和资本。事实上,立了功,其实是很危险的事情。要不历史上怎么有那么多人,功成就身退了呢?立了功,的确说明你是有才华、有智慧的,可是你绝对不能居功自傲,独享荣誉,而要恰到好处地把功劳让给上司。否则小心上司给你安个“居功自傲”的罪名把你“灭”了,也正遂了身边那些嫉妒你、眼红你的人的心。
三国末期,西晋名将王浚于公元280年巧用火烧铁索之计,灭掉了东吴。三国分裂的局面至此方告结束,国家又重新归于统一,因此王浚的历史功勋是不可磨灭的。岂料王浚克敌致胜之日,竟是受谗遭诬之时:安东将军王浑以不服从指挥为由,要求将他交司法部门论罪,又诬王浚攻入建康之后,大量抢劫吴宫的珍宝。这不能不令功勋卓著的王浚感到畏惧。当年消灭蜀国,收降后主刘禅的大功臣邓艾,就是在获胜之日被谗言构陷而死,他害怕重蹈邓艾的覆辙,便一再上书,陈述战场的实际状况,辩白自己的无辜。晋武帝司马炎倒是没有治他的罪,而且力排众议,对他论功行赏。
可王浚每当想到自己立了大功,反而被豪强大臣所压制,一再被弹劾,便愤愤不平,每次晋见皇帝,都一再陈述自己伐吴之战中的种种辛苦以及被人冤枉的悲愤,有时感情激动,也不向皇帝辞别,便愤愤地离开了朝廷。他的一个亲戚范通对他说:“足下的功劳虽然大,可惜足下居功自傲,未能做到尽善尽美!”
王浚问:“这话什么意思?”
范通说:“当足下凯旋之日,应当退居家中,再也不要提伐吴之事,如果有人问起来,你就说:‘是皇上的圣明,诸位将帅的努力,我有什么功劳可夸的!’这样,王浑能不惭愧吗?”
王浚按照他的话去做了,谗言果然不止自息。
喜好虚荣,爱听奉承,这是人类共有的弱点,作为一个万人瞩目的帝王更是如此。有功归上,正是迎合了这一点。你想谁不愿意功劳卓著?尤其是作为君主,哪个能容忍臣下的功劳超过自己呢?
“伴君如伴虎”,是古人总结出来的至理名言。懂得如何与领导相处、明哲保身,充满着智慧的结晶。一些人自以为有功便忘了上峰,总是讨人嫌,特别容易招惹上司的嫉恨。把功劳让给上司,才是明智的捧场,才是稳妥的自保。在官场上如此,在职场上亦是如此。
小江很有才气,编辑的杂志很有一套自己独特的风格,因此很受欢迎,有一次还得到创新奖。一开始他还很高兴,但过了一段时间,他却失去了笑容。他告诉一位朋友说,他的上司最近常给自己脸色看。
这位朋友问清楚他的情况后,指出了他犯的错误。原因是这样的:小江得了创新奖,受到了上级领导的好评,因此除了新闻部门颁发的奖金之外,另外还给了他一个红包,还当众表扬他的工作成绩,并且夸他是块主编的料。但是他并没有现场感谢上司和同事们的协助,更没有把奖金拿出一部分请客,他的上司刘主编从此处处为难他。遗憾的是,小江不相信朋友的分析,结果3个月后就因为呆不下去而辞职了。
这份杂志之所以能得奖,自然是小江贡献最大,但是他也不能独享了这份荣誉,这让上司怎么想?自然觉得他目中无人,恃才自傲。其次,因为小江的才华也让他产生不安全感,害怕失去权力,为了巩固自己的领导地位,小江自然就没有好日子过了。
与上司相处,一定要在各方面维护他做上司的权威,不要恃才傲物,居功自傲,那样最终会成为上司和同事的“眼中钉”。工作中取得了成绩,会给你带来一定的荣耀,但是,你一定要把这份荣誉归功于上司,把鲜花让给上司戴,把众人的目光引到上司身上。否则,若是你抢了上司的风头,后果就严重了。
不要随意卖弄自我
好卖弄的人往往都是虚荣心很强的人。虚荣是人心灵深处的魔鬼,使人变得自负,误以为自己很了不起,无所不能,可事实上并非如此。一些人为了引人注意,为了出风头,以满足自己永无止境的虚荣心,就不分场合、地点、对象,拼命地卖弄自己。
赵女士就是一位爱卖弄自己的人,她每天总是利用一切机会让人们知道她的存在。一位老兄在为儿子差两分没被清华大学录取而苦恼时,一旁的赵女士生怕没了机会,忙插嘴道:“真是的,我那儿子也不争气,要升初中了,才考了99分。”旁人不难看出,她到底是自贬还是自夸。一年秋季,她办完调动手续,满以为会被热情地欢送,岂料送行的只有一名例行公事的干部。
王先生在刚到工作单位的那段日子里,在同事中几乎连一个朋友都没有。那时他正春风得意,对自己的机遇和才能非常自得。因此每天都极力吹嘘他在工作中的成绩,吹嘘每天有多少人找他请求帮忙等等得意之事。然而同事们听了之后不仅没有人分享他的“成就”,而且还极为不高兴。
不顾别人的感受,只顾卖弄自我,在多数场合是不受欢迎的。任何人都有一种逆反心理,都会自然而然地在心中对你的卖弄不屑一顾。如果你有优点,最好由别人去发现,而不是自我卖弄。
许多人都有一种虚荣的心理,比如在无意中获得了一件心爱的宝物,或办成了一桩得意的事情,往往爱在人前炫耀一番。这种炫耀久而久之就变成了一种卖弄,这样一来,别人知道自己拥有了宝物肯定会投以赞赏和羡慕的眼光,而且自己还因为有这样一件宝物,办成了一件漂亮的事而沾沾自喜。
有了好东西就和大家一起分享,把自己拥有的好东西露给别人看一看,把自己的得意之事说给别人听听,本来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但是,如果炫耀的心理太炽热,想听好听、奉承和赞美话的渴望太强烈了,人就陷入了“卖弄”的歧途。而这种卖弄有时就像是迷魂药,会让你上瘾,最后失去做人的本性。
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位年轻的律师花了一笔资金装修他的事务所。他买了一架豪华的电话机做装饰,现在这架电话机正摆在漂亮的写字桌上。秘书报告一个顾客来访,对于首位顾客,年轻的律师按规矩让他在候客室等了一刻钟。
当顾客被允许进来时,律师就故意拿起了那部豪华电话的话筒,为了给客人更深的印象,他假装接通了一个极为重要的电话:“可敬的总经理,我已对他说了,我们只是彼此浪费时间罢了……当然,我知道,好的……如果您一定要坚持的话……可是您要明白,低于两千万我不能接受……好,我同意……以后再联络,再见。”
他终于挂上了电话,面对那位顾客。而在门口站着不动的顾客脸色显得非常尴尬。“请问您有什么事?”律师微笑着问这位局促不安的客人。客人犹豫了半晌,低声说:“我是技术工人,公司派我来给你接电话线。”
那些卖弄者往往矫揉造作,故意要显露某些东西,企盼获得他人的喝彩,以满足自我的虚荣之心。这种人生状态虽不会给人带来什么灾难,但是常常会引发他人的厌恶,甚至鄙视,且易养成自我骄傲与自满的心理,于人生的发展大为不利。
托马斯·肯比斯说:“一个真正伟大的人是从不关注他的名誉高度的。”一个人不会因为自己的成就而傲慢,也就不会抱怨自己命运的悲惨。相反,贪慕虚荣的自我卖弄,是一种腐蚀人类心灵的毒药。所以,请丢掉你那颗虚荣的心吧,我们要像元代王冕《题墨梅》诗中说的那样:“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不要企图替你的上司做决定
谁是公司的最高决策者?当然是老板。无论大事还是小事,都必须由他最后敲定。如果他愿意听听你的意见,那你尽可以说说你的想法和看法。但是,你一定要记住一点,那就是你千万不能忘了自己的身份:你是下属,他是老板,即便你的意见是对的,你也不能强迫他采纳,更不能不自量力,自作主张,替他做主。这样就会显得你比他聪明,会让他很没面子,他自然也不会给你好果子吃。
罗马执政官马西努斯围攻希腊城镇帕伽米斯的时候,由于城高墙厚,士兵们死伤惨重却仍然未能攻占这座城镇。最后,马西努斯发现城门是最薄弱的环节,于是打算集中兵力猛攻城门,但要攻打城门就必须要用到撞墙槌,当时军中并没有这种器械。马西努斯想起几天前他曾在雅典船坞里看过两支沉甸甸的船桅,就马上下令把其中较长的一支立刻送来。
然而,传令兵去了多时,桅杆仍未送达。原来是军械师与传令兵发生了争执。军械师认为较短的那根桅杆才能真正发挥作用,不但攻城效果比长的那根要好,而且运送起来也方便,他甚至花了不少时间画了一幅又一幅图来证明自己的观点,而传令兵则坚持执行命令,既然上司要长的桅杆,他的任务就是把长桅杆送到上司面前。
面对军械师喋喋不休的说辞,传令兵不得不警告他,他们的统帅是不容争辩的,他们了解统帅的脾气,军械师终于被说服了,他选择了服从命令。在士兵离开以后,军械师越想越觉得自己的想法是正确的,他觉得服从一道将导致战争失败的命令是毫无意义的,于是,他竟然违抗命令送去了较短的船桅。他甚至幻想着这根短桅杆在战场上发挥功效,使统帅不得不赏赐他许多战利品以赞扬他的高明。
马西努斯见送来的是那根短的桅杆很生气,马上召来传令兵,要他对情况做出合理的解释。传令兵忙向他汇报,说军械师如何费时费力地与他争辩,后来还承诺要送来较长的桅杆。马西努斯对这名军械师的自以为是深感震怒,于是,他下令马上把这名军械师带到他面前来。
又过了几天,军械师才到达,他没有察觉到领袖的震怒,反而为能够亲自向领袖阐述自己的正确理论而洋洋得意。他仍然以专家自居,滔滔不绝地说了许多专业术语,并表示在这些事务上,专家的意见才是明智的。马西努斯见军械师仍然不改其说大话的老毛病,十分生气,立刻叫人剥光他的衣服,用棍子活活地将他打死了。
这名军械师可能至死也不会明白自己错在什么地方,他设计了一辈子的桅杆和柱子,还被推崇为是这方面最好的技师,凭他的经验,他知道自己是对的,因为较短的撞墙槌速度快、力道强,更适合攻城。他可能永远也没办法想通,在他费尽口舌向统帅解释了大半天,为什么统帅仍然坚持他的无知呢?
现实生活中,像军械师这样自以为是的人随处可见,即便在上司面前也不懂得收敛。虽然我们不能否认他们的聪明才智,但是这就犯了领导的大忌,他们或许能接受你的意见,而绝对不容许你替他做决定,你的越俎代庖,会让他觉得你是自作聪明,对他不够尊重。所以应该记住:献策,而非决策。
王小姐年轻干练、活泼开朗,进入企业不到两年,就成为主力干将,是部门里最有希望晋升的员工。一天,公司经理把王小姐叫了过去:“小王,你进入公司时间不算长,但看起来经验丰富,能力又强,公司开展一个新项目,就交给你负责吧!”
受到公司的重用,王小姐欢欣鼓舞。恰好这天要去上海某周边城市谈判,王小姐考虑到一行好几个人,坐公交车不方便,人也受累,会影响谈判效果;打车一辆坐不下,两辆费用又太高;还是包一辆车好,经济又实惠。
主意定了,王小姐却没有直接去办理。几年的职场生涯让她懂得,遇事向上级汇报是绝对必要的。于是,王小姐来到经理办公室。“老板,您看,我们今天要出去,这是我做的工作计划。”王小姐把几种方案的利弊分析了一番,接着说:“我决定包一辆车去!”汇报完毕,王小姐满心欢喜地等着赞赏。
然而,她却看到经理板着脸生硬地说:“是吗?可是我认为这个方案不太好,你们还是买票坐长途车去吧!”王小姐愣住了,她万万没想到,一个如此合情合理的建议竟然被驳回了。王小姐大惑不解:“没道理呀,傻瓜都能看出来我的方案是最佳的。”
其实,问题就出在“我决定包一辆车”这句自作主张的话上。王小姐凡事多向上级汇报的意识是很可贵的,但她错就错在措辞不当。在上级面前,说“我决定如何如何”是最犯忌讳的。如果王小姐能这样说:经理,现在我们有3个选择,各有利弊。我个人认为包车比较可行,但我做不了主,您经验丰富,您帮我做个决定行吗?领导若听到这样的话,绝对会做个顺水人情,答应你的请求,这样才会两全其美。作为领导,喜欢的是那些谦虚好学的下属,聪明的你要把你的决定以最佳的方式传达给他,从主动地提议变成被动地接受。切忌急躁粗暴,多倾听和征求老板的意见和建议,少做一些不容辩驳的决定和争论,即使你可能是对的。即使对待能力不强的上级,同样要保持尊重,不要擅自行动和做决定。如果这些你都做不到,就有可能遭受老板的冷遇。因此,凡事要量力而行,不可擅作主张。
一个人的身份与地位决定了一个人的行事风格。如果你是下属,那么即便你有天大的才能,即便你的上司是个白痴,你也不能自作主张,替他做决定。要知道他才是公司的最高决策者,你充其量只有提提建议的权力,你替他做决定,就等于无视他的存在,不把他放在眼里,如此,他怎么能够容忍?怎么会给你好果子吃?
要懂得过满则溢的道理
我们知道,凡是鲜花盛开娇艳的时候,就要立即被人采摘而去,也就是衰败的开始。我们也知道,在武术中有一种高难度的拳术,即“醉拳”。“醉拳”的厉害,在于一个“装醉”——表面上看来跌跌撞撞,踉踉跄跄,不堪一推,而其实“形醉而神不醉”,醉醺醺之中却暗藏杀机,就在你麻痹大意之时,将你打趴在地。所以,有“花要半开,酒要半醉”之说,人生在世,也是这个道理。如果你才华横溢,聪明绝顶自然是好事,但同时也要懂得内敛,学会装醉,不然,当你志得意满、目空一切的时候,别人会把你当成枪靶子、眼中钉。
春秋时期,郑庄公准备伐许。战前,他先在国都组织比赛,挑选先行官。众将一听露脸立功的机会来了,都跃跃欲试,准备一显身手。众将首先进行击剑格斗,都使出了浑身本领,争先恐后。经过轮番比试,选出了6个人来,参加下一轮的射箭比赛。在比箭项目上,取胜的6名将领各射3箭,以射中靶心者为胜。第五位上来射箭的是公孙子都。他武艺高强,年轻气盛,向来不把别人放在眼里。只见他搭弓上箭,3箭连中靶心。他昂着头,瞟了最后那位射手一眼,退下去了。
最后那位射手是个老人,胡子有点儿花白,他叫颖考叔,曾劝庄公与母亲和解,立有大功。颖考叔上前,3箭射击,连中靶心,与公孙子都打了个平手。
只剩下两个人了,庄公派人拉出一辆战车来,说:“你们二人站在百步开外,同时来抢这部战车。谁抢到手,谁就是先行官。”公孙子都轻蔑地看了对手一眼,哪知跑了一半时,公孙子都却脚下一滑,跌了个跟头。等爬起来时,颖考叔已抢车在手。公孙子都哪里服气,提了长戟就来夺车。颖考叔一看,拉起来飞步跑去,庄公忙派人阻止,宣布颖考叔为先行官。
公孙子都因此怀恨在心。颖考叔不负庄公之望,在进攻许国都城时,手举大旗率先从云梯上冲上许都城头。眼见颖考叔大功告成,公孙子都嫉妒得心里发疼,竟抽出箭来,搭弓瞄准城头上的颖考叔射去,一下子把毫无防备的颖考叔射死了。
颖考叔的死是因为他不知道糊涂保身、锋芒太露的缘故。当今社会,此理仍然存在。你不露锋芒,可能永远得不到重任;你锋芒太露却又易遭人陷害。锋芒太露的人虽容易取得暂时的成功,却为自己掘好了坟墓。当你施展自己的才华时,也就埋下了危机的种子。所以,做人切忌恃才自傲,不知饶人。锋芒太露易遭嫉恨,更容易树敌,也就是说,有时才华不宜显,有时聪明须内敛。
乾隆年间,纪晓岚以过人的才智名扬全国,深得皇上赏识。有一天,乾隆宴请大臣。大臣们吃得很开心,饮得也很畅快。乾隆又诗兴大发了,他出了上联:“玉帝行兵,风刀雨箭云旗雷鼓天为阵。”
乾隆皇帝要求百官对下联,竟然没人能对得上。乾隆皇帝这下更来兴致了,他想显示他本人的才华,便点名要纪晓岚答对,想出一下这位大才子的丑。不料,纪晓岚却把下联对上来了:“龙王设宴,日灯月烛山肴海酒地当盘。”话音刚落,群臣赞叹。
乾隆皇帝听后,却不高兴了。他面有怒色,半天沉吟不语,大家颇为纳闷。纪晓岚当然明白是自己得罪了皇上,便接着说:“圣上为天子,所以风、雨、云、雷都归您调遣,威震天下;小臣酒囊饭袋,所以希望连日、月、山、海都能在酒席之中。可见,圣上是好大神威,而小臣我只不过是好大肚皮而已。”乾隆一听,立即笑逐颜开,连忙表扬纪晓岚,说:“饭量虽好,但若无胸藏万卷之书,又哪有这么大的肚皮。”
乾隆出的上联显示了一代帝王的豪迈气概,不料纪晓岚下联一出,十分工整,显不出乾隆上联的才气,乾隆一听,自然不快。幸好纪晓岚及时发现并为自己开脱,有意抬高乾隆而贬低自己。自然,君臣一唱一和,大家都高兴。
作为一个人,尤其是作为一个有才华的人,要做到不露锋芒,既有效地保护自我,又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华,不仅要说服、战胜盲目骄傲自大的病态心理,凡事不要太张狂,太咄咄逼人,更要养成谦虚让人的美德。所谓“花要半开,酒要半醉”,凡是鲜花盛开骄艳的时候,也就是衰败的开始。人生也是这样。当你志得意满时,且不可趾高气扬,目空一切,不可一世,这样你不遭别人当靶子打才怪呢!
所以,即使你有非常出众的才智,但也一定要谨记:锋芒太露,必遭人忌。不要把自己看得太了不起,更不要稍有成就便得意忘形,以为自己绝顶聪明。殊不知树敌太多,事事必受他人阻挠。该收敛时就收敛,夹起尾巴好做人,切勿光芒晃人眼。
老子曾经说过:“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即善于做生意的人,总是隐藏其宝货,不叫人轻易看见;君子之人,品德高尚,容貌却显得愚笨拙劣。因此告诫世人,“花要半开,酒要半醉”。有才华是好事,但不能作为炫耀的资本,既要显露才华,又要明哲保身,这才是为人处世、人际交往之上策。
骄傲是无知的表现
骄傲是一个人对自己在某个方面或领域有卓越价值的肯定,是人对自己成绩的认知。生活中,人们总是不会缺乏骄傲的理由,一件新衣服,一种新发型,都能引起他们的骄傲之情。骄傲的情绪,人皆有之,但过度的骄傲就是虚荣。
很多时候,骄傲和虚荣常常是一对孪生兄弟,虚荣的结果常常是骄傲。一个心性骄傲的人,从不会把别人放在眼里,他们都认为自己比别人强。但他们忘了,高傲的人只能让人厌烦,要知道人外有人,太过骄傲只能自取其辱。
古时候有则笑话,说有人做了首诗自吹道:“天下文章有三江,三江文章唯我乡,我乡文章数舍弟,舍弟跟我学文章。”转了一个大弯,还是自己的文章好,如此骄傲之人做的文章未必就真好。
生活中,我们也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越是知识渊博的人越表现得谦逊无比;相反,越是那些“一瓶不满半瓶晃**”的人越喜欢张扬。所以,一个人要想圆通处世或者成就大事,都必须要戒傲,做到有才学而不张扬,有情趣而不肤浅!
相传南宋时江西有一名士傲慢之极,凡人不理。一次,他提出要与大诗人杨万里会一会,杨万里谦和地表示欢迎,并提出希望他带一点儿江西的名产配盐幽菽来。名士一听就傻了眼,他实在搞不懂杨万里要他带的是什么东西,只好说:“请先生原谅,我读书人实在不知配盐幽菽是什么乡间之物,无法带来。”
杨万里则不慌不忙地从书架上拿下一本《韵略》,翻开当中一页递给名士,只见书上写着:“豉,配盐幽菽也。”原来杨万里让他带的就是家庭日常食用的豆豉啊!此时名士面红耳赤,方恨自己读书太少,才明白为人不该傲慢。
骄傲有很多的害处,但最危险的结果就是让人变得盲目,变得无知,变得更加虚荣。骄傲会培育并增长盲目,让我们看不到眼前一直向前延伸的道路,让我们觉得自己已经到达山峰的顶点,再也没有攀升的余地,而实际上我们可能正在山脚徘徊。所以说,骄傲是阻碍我们进步的大敌。
曾经有一个学者,学富五车,精通各种知识,所以自认为无人可以和自己相比,很是骄傲。他听说有个禅师才学渊博,非常厉害,很多人在他面前都称赞那个禅师,学者很不服气,打算找禅师一比高下。学者来到禅师所在的寺院,要求面见禅师,并对禅师说:“我是来求教的。”
禅师打量了学者片刻,将他请进自己的禅堂,然后亲自为学者倒茶。学者眼看着茶杯已经满了,但禅师还在不停地倒水,水溢出来,流得满地都是。“禅师,茶杯已经满了。”“是啊,是满了。”禅师放下茶壶说:“就是因为它满了,所以才什么都倒不进去。你的心就是这样,它已经被骄傲、自满占满了,你向我求教怎么能听得进去呢?”
骄傲是陷阱,只有克服和防止骄傲,才能在人生之路上不断前进。古人讲:“君子宽而不慢。”综观古今中外成大事者,都是虚怀若谷、好学不倦、从不骄傲的人。
骄傲是目中无人的盲目行为,是不自量力的狂妄作风。骄傲的本质是自我崇拜,是虚荣心膨胀的体现。当一个人过高地估计了自己的地位、声誉和财富,并对此产生自我崇拜时,便产生骄傲的心态。骄傲的人,其实是无知的人,他们不知道自己能吃几碗干饭,他们不懂自己只是沧海一粟……
若真有本事,又何须炫耀
是金子,无论在哪里都会发光。如果你有才华,那么就无须炫耀自己,无须哗众取宠,无须靠别人的眼光来证明自己的存在。有些人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总喜欢炫耀和表现自己。真是“老王卖瓜,自卖自夸”。其实,你若真有本事又何须炫耀?
先来看一则寓言故事:
斑鸠强占了小喜鹊的窝,看着无家可归的喜鹊,斑鸠开心地说:“你可知道谁是鸟中之王?”
小喜鹊胆战心惊地说:“您是鸟中之王!”斑鸠满意地飞走了。不久斑鸠又啄光了小麻雀头上的毛,然后傲慢地问小麻雀:“你可知道谁是鸟中之王?”
小麻雀吓坏了,结结巴巴地说:“当然您……您是鸟中之王。”
斑鸠这下神气极了,它真的把自己当做鸟中之王了,耀武扬威地飞来飞去,见到一种鸟就向其炫耀自己的身份。迎面碰到了老鹰,它又问老鹰:“你可知道谁是鸟中之王?”然后得意洋洋地等待着回答。
可是,它没有听到老鹰说它是鸟中之王的回答,只看到老鹰扇了一下翅膀,它感到一股强风向自己袭来,然后就重重地从空中跌落在草丛里。它听到老鹰在它头顶上恶狠狠地说:“这下你知道谁是鸟中之王了吧?”
斑鸠不知高低,自我吹嘘为鸟中之王,结果被老鹰一巴掌就打出了原形,威风扫地。其实,真正实力雄厚的才是王者,光靠嘴上功夫是吹不出实力的。有本事要让别人去说,不能老王卖瓜、自卖自夸。不知收敛、吹嘘自己的人,当真相被揭开时只会颜面无光、威风扫地。
生活中,有些人总好炫耀自己曾经的辉煌,甚至把炫耀先人的业绩当做自己的光荣,这是并不光彩的。资历深自然值得尊重,但老是挂在嘴唇上当歌唱,就会贬值了。一个真正成功的人是不喜欢自吹自擂的,因为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如果你真有本事,又何须炫耀呢?
东汉初时的名将冯异在建立东汉王朝的战争中屡立功勋,然而他在每次战争后,总独自躲在大树下,而不像其他人那样,聚在一处争说自己的功劳,因而他赢得了“大树将军”的美称。梁国的宰相沈约对梁武帝称赞冯异说:“此陛下之大树将军也!”功劳是客观存在的,别人抹杀不掉,自己的吹嘘也终是徒劳。
实际上也是这样,有不少居功自傲的人,最终还是落得身败名裂的下场;只有那些继承了谦虚美德的老实人才能“赢得生前身后名”,为人所津津乐道。
美国南北战争时,北军格兰特将军和南军李将军率兵交锋,经过一番空前激烈的血战后,南军一败涂地,溃不成军,李将军还被送到爱浦麦特城去受审,签订降约。无疑格兰特将军是最后的胜利者,但是他并没有对自己的成绩自吹自擂,而是表现得非常谦虚。他很谦恭地说:“李将军是一位值得我们敬佩的人物。他虽然战败被擒,但态度仍旧镇定异常。像我这种矮个子,和他那6尺高的身材比较起来,真有些相形见绌。他仍是穿着全新的、完整的军服,腰间佩着政府奖赏给他的名贵宝剑;而我却只穿了一套普通士兵穿的服装,只是衣服上比士兵多了一条代表中将官衔的条纹罢了。”这一番谦虚的话听在人家耳里,远比无数次的自吹自擂好得多。
有本事要让别人去评价,不必自我吹嘘、自我炫耀,因为你的成绩、你的成功,别人会比你看得更清楚。只有对自己的成就持有怀疑态度的人,才爱在人家面前强出头,以掩饰那些令人怀疑的地方。
曾经有人说:“愈是不喜欢接受别人赞誉的人,愈是表明他知道自己的成功是微不足道的。”假使一个人常常把一点儿微不足道的成绩当做一桩了不起的事情,那他无异于是在欺骗自己,就像那些被魔术欺骗了的观众一样。这样的人早晚将会走上失败之路,因为他早已没有自知之明了。一个没有自知之明的人做事就如同盲人摸象,又如何会取得成功呢?
好自我炫耀的人,常常是外强中干的。他们的目的只不过是为了引起大家对他们的关注,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没有本事就不要胡乱吹嘘,否则被人揭穿真相会颜面尽失;有真本事也不要挂在嘴上,俗话说“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你有几斤几两,旁观的人心知肚明。因此还是收敛一下嘴上功夫,用行动说话最好。
耍小聪明只会自食其果
洪应明在《菜根谭》中说:“文章做到好处,无有他奇,只是恰好。”才智的使用也是如此,用至好处,应是适当。当智则智,当愚则愚,愚也是一种智。必要时,甚至装一装“低能儿”,做一做“糊涂人”,都是明智之举。明朝刘基云:“智而能愚,则天下之智莫加焉。”意思是说,智者能带几分愚,就是天下的大智慧了。所以说,大智若愚总是智,贵在“大智”,妙在“若愚”。
可惜很多爱慕虚荣的人都不懂得大智若愚的道理,他们认为自己聪明过人,有才气,能力强,故而沾沾自喜,看谁都是豆腐渣,唯有自己是朵花。
其实,聪明人分两种,一种是真聪明,一种是假聪明,也就是小聪明,区别在于他们对聪明的使用不同。前者懂得韬光养晦,也就是能够审时度势地做到深藏不露,不到火候时不会轻易使用,做到大智若愚;后者则盲目自傲、自以为是、好大喜功,这就是小聪明。
西方有这样一种说法:法兰西人的聪明藏在内,西班牙人的聪明露于外。前者是真聪明,后者是假聪明。在从政的过程中,在出将入相的过程中,切忌只知伸而不知屈,只知进而不知退,只知耍小聪明而不知深煎于密,只知自我显示而不知韬光养晦。
古人说:“君子要聪明不露,才华不逞。”如果一个人总是喜欢显露自己的才干,那么他必然会遭受很多的挫折,这是做人太单纯的表现。在现实生活中,做人要善于藏锋露拙。有才干本是好事,但是带刺的玫瑰最容易伤人,也会刺伤自己。
所以,真正聪明的人会掌握“度”。所谓“过犹不及”,就是说,太聪明了反倒不如不聪明。明代大政治家吕坤以他自己丰富的阅历和对历史人生的深刻洞察,在《呻吟语》中说了一段十分精辟的话:“精明也要十分,只须藏在浑厚里作用,古今得祸,精明人十居其九,未有浑厚而得祸者。今之人唯恐精明不至,乃所以为愚也。”译成今天的话就是:精明还是非常需要的,但要在“浑厚”中悄悄地运用。古往今来得祸的人绝大多数都是精明的人,没有因浑厚而得祸的。现在的人唯恐不能精明到极点,这就是他们之所以愚蠢的原因啊!
耍小聪明的人有两种灾祸,一个是被人猜忌防范而招祸,另一个是自己会把事情办坏而难成大事。它可以使人得意于一时,获得心理上的满足,然而终究还是自毁,永远不会取得真正的、伟大的成功。一个欲成大事的从政人员若耍小聪明,就会早早地被扼杀在摇篮里。因而,我们要从杨修之死中汲取深刻的教训,在人际关系复杂的社会里,不要一味只是耍小聪明,炫耀自己的才能,必须懂得待人接物的大智慧,才不致吃亏、遭忌。
《菜根谭》中说:“操履不可少变,锋芒不可太露。”意指自己的操守和志向不可有一点儿改变,自己的才华和锐气更不可过分地暴露。又说:“聪明人宜敛藏,而反炫耀,是聪明而愚懵其病矣!如何不败?”一个才智出众的人,应该是聪明不露、才华不逞、深藏若虚的。若自以为了不起,过分炫耀自己,表面上看来像是聪明,其实却有点儿近乎无知,这样的人又如何不失败呢?
锋芒毕露,炫耀才能,不仅会招致旁人忌恨,并且也会使自己轻浮自傲,恃才傲物。所以,一个人无论身处官场还是商场,都最忌一味地耍小聪明,不管必要或不必要,不管合适不合适,时时处处显露精明,那样不仅不会对你未来的发展有所帮助,反而会成为招灾引祸的根源。
才高自敛方是自保之道
我们身边总是不缺自视清高的人,更不缺狂妄自大的人,他们自恃有才,就好为人师,目中无人,就忘记了“山外有山,楼外有楼”的道理。本来有才华是上帝对个人的恩赐,可是如果人们将这当成骄傲的资本,那结果就不尽如人意了。
祢衡年少才高,目空一切。建安初年,20出头的祢衡初到许昌。当时许昌是汉王朝的都城,名流云集,司空掾、陈群、司马朗、**寇将军赵稚长等人都是当世名士。有人劝祢衡结交陈群与司马朗。祢衡说:“我怎能跟杀猪、卖酒的在一起?”劝其参拜赵稚长,他回答道:“苟某白长一副好相貌,如果吊丧,可借他的面孔用一下;赵某是酒囊饭袋,只好叫他看厨房了。”这位才子唯独与少府孔融、主簿杨修意气相投,对人说:“孔文举是我大儿,杨德祖是我小儿,其余碌碌之辈,不值一提。”由此可见他何等狂傲。
献帝初年间,孔融上书举荐祢衡,大将军曹操有召见之意。祢衡看不起曹操,抱病不出,还口出不逊之言。曹操求才心切,为了收买人心,还是给他封了个击鼓小吏的官,借以羞辱他。一天,曹操大会宾客,命祢衡穿戴鼓吏衣帽当众击鼓为乐,祢衡竟在大庭广众之中脱光衣服,赤身露体,使宾主讨了个没趣。曹操恨祢衡入骨,但又不愿因杀他而坏了自己的名声。
曹操心想像祢衡这样狂妄的人,迟早会惹来杀身之祸,便把祢衡送给荆州的刘表。祢衡替刘表掌管文书,颇为卖力,但不久便因倔傲无礼而得罪众人。刘表也聪明,把他打发到江夏太守黄祖那里去。祢衡为黄祖掌书记,起初干得也不错。后来黄祖在战船上设宴,祢衡因说话无礼而受到黄祖呵斥,祢衡竟顶嘴骂道:“死老头,你少啰嗦!”黄祖是个急性子,盛怒之下便把他杀了。当时,祢衡仅26岁。
祢衡文才颇高,桀骜不驯,本有一技之长,受人尊重。但是祢衡没有因为这一技之长而受惠于世。他恃一点儿文墨才气便轻看天下。殊不知,一介文人,在世上并非有什么不得了,赏则如宝,不赏则如败履,不足左右他人也。祢衡似乎不知道这些,他孤身居于权柄高握之虎狼群中,不知自保,反而放浪形骸,无端冲撞权势人物,最后因狂纵而被人杀害。
其实,一个人狂妄自大的程度并不取决于他有多少学问,而是取决于他的态度。也就是说,狂妄的人实际上也许并没有多少学问,往往是自吹自擂,夸夸其谈。他们所表现的高傲、不屑一顾等神态,实际上是一种心灵空虚的补充剂,以维持其虚荣心。
在一个风景优美、繁密茂盛的森林里,居住着许多动物,不但有狮子、老虎、狼、狐狸等食肉动物,还有蚊子、蜘蛛这样的小生命。
有一只蚊子,它每天都在想:“在这个王国中,狮子应该是百兽之王了吧,没有比它更有力更强大的动物了。只要我能把它打败,那么我将会成为森林大帝。”
经过一番认真的准备,这只蚊子终于向狮王宣战了。它扇动着翅膀飞到狮子面前,对狮子说:“狮子,我不怕你,你并不比我强大,不信,咱们较量较量。”
可惜蚊子的声音太弱小,狮子根本没听见,仍在那儿悠然地闭目养神。蚊子见了,气得火冒三丈,用尽吃奶的劲儿对狮子喊道:“你这只笨狮子,咱们比试比试,看你有什么本事?不论是用爪子抓,还是用牙齿咬,我都比你强得多。”说完蚊子吹着喇叭,鼓足了力气向狮子冲去。
狮子这下可慌了,觉得脸上奇痒无比,睁大了眼睛瞧,还是看不清蚊子进攻的方向。蚊子恶狠狠地向狮子的脸上咬去,它专咬狮子鼻子周围没有毛的地方。狮子左躲右闪,用力晃动着头,张开血盆大口猛扑向蚊子,只是蚊子小巧灵活,狮子的嘴巴总是落空。气得它拼命挥动着爪子,一顿乱抓乱挠,尽管如此,它还是没有捉住蚊子。
蚊子高兴极了,向狮子威胁说:“快认输,不然我咬死你。”狮子从来没受过这个罪,它怒吼着扑向蚊子,不过很遗憾,又失败了。气得狮子哇哇乱叫,蚊子趁势又朝狮子发动了进攻,叮得狮子用爪子把自己的脸都抓破了。没办法,狮子只有落荒而逃。
“我赢了!”蚊子得意地吹着胜利的喇叭,唱起欢乐的凯歌飞走了,一边走一边喊:“我战胜了狮子,我才是最了不起的,我要当森林之王。”蚊子得意忘形地飞着,完全忘了四周存在的危险,突然,它钻进了一个软软的东西中,身体被粘住了。它挣扎着,想要离开,但是越挣扎粘得越紧,这下它清醒了,原来自己被蜘蛛网粘住了。
一只蜘蛛凶相毕露地向它爬来,蚊子完全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险境,它大声地对蜘蛛说:“蜘蛛,我刚刚打败了狮子,你快放了我,我不屑和你打仗。”蜘蛛听了冷笑道:“蚊子,你别白费气力了,不管你曾经打败过谁,现在都是我的俘虏,吃掉你易如反掌,你将成为一只蜘蛛的晚餐。”
蚊子最后叹息着说:“我同最强大的动物都较量过,取得了辉煌的战果,没想到却败在一只小小的蜘蛛手上。”
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要争强好胜,更不要狂妄自大。要知道,强中更有强中手。争强好胜、狂妄自大可能一时会得胜,但一定不会长久。这样的人,迟早会自食其恶果。恃才傲物放在心中无关紧要,如果在言行上表现出来,就会招来诸多的祸端。
“假糊涂”才是“真聪明”
在日常生活中过于聪明的人,常常是别人猜忌妒嫉的对象。因为任何有所图谋的人,都不希望事情在刚开始筹划时便被识破。真正智慧的人,为了保全自己的一切,必会千方百计地掩饰自己的高明之处。
据古人传说,在舜未登上天子位的时候,他的异母弟弟象,为霸占家业,几次要谋害他。昏庸的父亲和后母也总是偏心、纵容象。有一次,父亲和后母找舜,说谷仓顶坏了,要他爬上去修理。当舜刚爬到仓顶,父、母、弟弟就抽了梯子,放了一把火想要烧死他。幸亏他撑起大斗笠,乘着一阵大风往下一跳才得以脱险,从而保全了自己的性命。
有一次,父亲和后母要“命运多舛”的舜去淘井。那井很深,刚把舜吊到井底,上面的人就收了绳子,推下去几大堆泥土,以为这一回舜死定了。象很高兴。没想到,当他来到舜的卧室时,却看见舜正坐在**弹琴。这是怎么回事?原来那井底还另有一个出口,舜是从那里逃脱的。这一下,象惊呆了,他悔恨、羞惭不已,上前向哥哥道歉。而舜呢,显出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他微微一笑,说:“我并不计较。”
有一次,万章与孟子谈论到这个故事中的舜。万章认为,舜或者是糊涂,或者是伪善,二者必居其一;孟子则不同意这种看法。万章说:“怎么不对?两件事里,都表现出舜并不知象要害他,这岂不是糊涂?”孟子说:“怎么不知道!只不过是舜对弟弟仁慈罢了。”万章说:“依您之见,舜是心里忧心忡忡,表现得却像没那么回事,这岂不是强颜为欢,是十足的伪善吗?”孟子直摇头:“不,这怎么叫伪善?既然象已承认自己错了,有悔改之意,舜又怎能不高兴?这不叫伪善,而是叫宽宏大度啊。”
战国时,齐国的隰斯弥去见田成子,田成子和他一起登上高台向四面眺望。三面的视野都很畅通,只有南面被隰斯弥家的树遮蔽了。田成子当时也没说什么,隰斯弥回到家里,叫人把树砍倒,没砍几下,隰斯弥又不叫砍了。他的家人问:“您怎么这么快就改变主意了呢?”隰斯弥答道:“谚语说,知道深水中的鱼是不吉祥的。现在田成子将要干一件大事,事情非同小可,而我却表现出我能够在精微处察觉事情的真相,那我必然会有危险了。不砍倒树,未必有罪;而知道了别人的隐秘,那罪过和危险就不得了。所以我才决定不把树砍倒。”
从以上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表面上似乎舜、隰斯弥很傻,糊里糊涂。而实际上这是一种精明人的糊涂啊!中国人素来是很精明的,越是精明的人越知道聪明人处世难,容易招致妒嫉、非议,甚至为聪明而丧生。曹操因为妒嫉杨修的才能而杀了他;隋炀帝因为妒嫉薛道衡的诗才,也把他杀了,还吟着薛道衡的诗句“庭草无人随意绿”,洋洋自得地说:“你还能写出这样的好诗吗?”所以,从老子开始,中国人就深悟了“大智若愚”的道理:越是聪明,越应该表现得愚笨,以便在别人的轻视和疏忽中找到自我发展的空间。
古话说:“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所以一些真正有智慧的人,一般都采取“守拙”的方法,以保护自己。那种把聪明全露在外面的举动,实际上才真正是愚蠢的行为。
不要躺在过去的辉煌里长睡不醒
如果你曾经站在充满鲜花和掌声的领奖台上,那是值得你骄傲的。但是对于现在来说,那已经成为永远的过去了,别人不会永远记住你的风光,你也不要把那一次成功当成永远的成功和永远骄傲的资本,不要躺在那温暖的赞扬声里长睡不醒!
由于事业取得了一定的成功而骄傲,有些人常常把一时的成功当做永久的成功,从此固步自封,止步不前,甚至前功尽弃。
我们常说:“好汉不提当年勇,”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但是,很多人常常不能走出曾经胜利的辉煌记忆,习惯沉浸于虚无的胜利幻想中。他们因为过去的一次成功就自我满足,眼前显现的永远是早已逝去的鲜花与掌声。所以,他们自视清高、目中无人,更有甚者,为了维护自己的所谓“面子”和虚荣心,非但自己不思进取,还伺机嘲讽别人的努力,最终导致了正常心理的扭曲。
有新闻报道:“某大学一名男生自杀了!”消息很快传遍了整个校园,整个城市乃至全省。谁能相信他会自杀呢?4年前,他可是以全省第一名的成绩考入这所大学的。一个如此优秀的学生怎么会轻生呢?
熟悉他的同学、老师和老乡,都为他的轻率而备感痛心。谁能想到4年前他的风光呢?这所大学虽是重点,却一直鲜有省状元考进来。他进校后,学校领导、老师对他倍加重视,仅他个人的宣传就做了半个学期,他成了全校的热点人物,简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老师的宠爱、同学的羡慕以及一些人的吹捧,让他有了飘飘然的感觉。从此,他变了,从那个勤奋上进、谦虚好学的少年变得极其高傲,他想当然地认为自己就是最棒的。所以,当然就不用像其他同学一样刻苦用心。他经常因为觉得老师讲得不好而不去上课,也从不参加集体活动,而是时常沉浸于武侠小说、言情小说的世界里混沌度日。
老师为他的滑坡而担忧,经常劝导他要戒骄戒躁,可是他总是把老师的话当做耳边风。他认为,自己这么聪明,对付那些考试是小菜一碟。就这样,虽然他从未在期末考试中挂“红灯”,但成绩平平。转眼到了大四,保研名单上自然没有他。于是,他终于不甘示弱起来,向全班同学宣称,他要考上全国最著名大学的计算机硕士研究生。
从此,他开始起早贪黑地学习了。无奈,由于大学期间专业功底太差,最终他的成绩没有过线。这对于骄傲惯了的他来说,无疑是当头一棒,整个人像崩溃了一样,在成绩公布榜前默默伫立了很久。
当天晚上,宿舍的同学发现他没回来休息,也没太在意,以为他心情不好,去哪里散心了。可是,第二天一大早,人们在教学楼前发现了他的尸体。他的口袋里装着一份浸透了鲜血的成绩通知单和一封遗书。他说:“因为我知道自己再也骄傲不起来了,所以我选择了死亡。对我而言,没有了骄傲就如同剥夺了我的生命。”
一个年轻的生命就这样离去了,正是因为他一贯沉醉于自己曾经的辉煌之中,一旦梦幻变得支离破碎,他那颗习惯了赞扬和追捧的心,便难以负荷以至于精神崩溃。有一位哲学家说过:“一个人若种植信心,他会收获品德。”而一个人若种下骄傲的种子,他必将收获众叛亲离的果子,甚至带来不可预知的危险。这位男同学如此那般地自满自得,不懂得戒骄戒躁,脚步一味地停留在原地,而虚荣心却日益膨胀,最终由于心理压力承受不住,使年轻的、本来该有所作为的生命走向了终结。可悲的是,直至死前他也未能明白自己失败的原由,是骄傲害了他,是虚荣心害了他!
人如果有了名气,常常会飘飘然。那个4岁就懂得让梨的孔融,是家喻户晓的人物。小小年纪就出名,长大后先被提拔做了侍御史,后来又改任北海相。他以为自己既有才又有名望,所以待人傲慢,甚至多次戏弄与侮辱曹操,同其他官吏也合不来,遭到上怒下怨,以致遭人陷害,说他想图谋造反,不但自己遭受杀身之祸,而且殃及到两个儿子。
拿破仑,一个著名的军事家,也是一个只愿躺在过去的辉煌里不愿醒的人。他率领的军队曾出奇制胜,所向无敌。可是胜利冲昏了他的头脑,战绩使他骄傲自大,目空一切,武断专横。他过高地估计自己,丧失了客观分析敌情的能力,终于导致滑铁卢战役的失败,由战争之神变为阶下囚。
大文豪王尔德曾说:“人们把自己想得太伟大时,正足以显示本身的渺小。”因为“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谁也不是常胜将军。曾经的胜利,曾经的辉煌,就应该留在心底,闲来无事,偶尔拿出来回味一下实无不可。万不可把它当成永远的荣耀而从此止步不前。一个真正的智者,是不愿靠吃老本生存的,更不会原地踏步,而是力求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一辈子总对自己不满意,这是胆小怕事的表现;一辈子自满自得,这是愚蠢的表现。过分地自我感觉良好实际上是一种无知,它虽能满足自己一时的虚荣心,也常使人错生优越感和自我幸福感,但实际上是自欺欺人,最终导致心理的变态和精神的崩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