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人的性格因子里总是含有对完美事物的追求,对什么事情都患得患失。特别爱为已经失去的事情而无缘无故地忧虑,他们总是渴望如果还有下一次,他决不会做出如此愚蠢的决定。你是否总为由于自己的失职给公司造成的损失而耿耿于怀,是否因为亲人的变故,而无法走出失落的阴影。要知道这些事情已经过去,它不可能再有下一次。一首古老的童谣说:“国王所有的马,国王所有的人,都不能使过去再生。”我们都应扬弃不能改变的事,再以所有的力量重新开始。
珊是一个十九岁的少女,六年来她却一直生活在痛苦的自责中。这使她那张本该充满生机的脸也变得十分苍白,看不到这种年龄的女孩儿应有的青春和朝气。
那是珊十三岁时发生的事。
那天,她缠着妈妈为自己买件新衣服。起初妈妈不同意,但珊执意要去且哭闹不止。妈妈无奈,拉着她上了街。
当穿着新衣服的珊高高兴兴地跟在妈妈身后时,前面突然冲出一辆车,珊只感到妈妈推了她一把,然后就失去了知觉。
醒来后才知道,妈妈为了救她而丧生在车轮下。
从此,珊开始了自责的日子:如果那天不是自己缠着妈妈去买衣服,结局肯定是另一种。是她害了妈妈,也害了爸爸,把本来美满幸福的家庭给破坏了。
珊在自责中也失去了很多东西:求学的机会、与同学的交往、与家人轻松愉悦的沟通,甚至还有对生命的感悟……
如果珊能明白她的自责非但没有减轻父亲的伤痛,反而还会使他更加郁郁寡欢,那么,她的这份自责是不是也变得无知且自私了呢?
事情的发生是我们谁都无法避免的,更是谁都不愿看到的。对于既成的事实,我们也不要陷入自责中,痛苦不堪。因为,生活还要继续。那时最重要的,不是退至一隅独自饮泣,而是坦诚地去承担。
有一个警察,在一次解救人质中漏掉了一个应该搜查的房间,结果使一个孩子惨死在歹徒的枪下。这个警察从此一蹶不振,认为那是自己的错。于是,他辞去了工作,来到了一家修道院里,每天都要对这个失误进行忏悔。而这,也正是他生活的主要内容。所以,陷入过度自责中的他,总是郁郁寡欢,一点儿也不快乐。
一个偶然的机会,那个孩子的姐姐知道了这件事。她找到这个警察,把他带到一群玩得很高兴的人们中间,并告诉他这些人都是在当初那个事件中被救出来的,现在他们过得都很幸福。而且,这些人对他一直都怀着感恩之情。当时,他的心情一下子好多了,因为在那一刻他发现自己并非毫无用处。从此,这个警察卸下了负罪的包袱,又投入到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去了。
事过之后,人们回想起前因后果,并将主要原因归咎于自己时,自我批评式的自责及由此引发的内疚感和负罪感的出现都是自然的。但如果超出了反省的限度,躲在自责中不努力做事,不积极生活,那就是对自己精神的折磨。这种略带自虐的心理是不健全的,因为它看问题时背向了阳光。你要知道自责不是你最好的挡箭牌,乐观地去生活才对。
忧愁的时候,你会利用宝贵的时间,去担心自己的事,去考虑别人的事。而这样,对于问题的解决没有一点儿益处。最终你是在浪费时间,使许多快乐的事儿也罩上了一层阴影。
记得有一个年轻人,在一次意外的事故中失去了两条腿。同时,他也陷入了一贫如洗的境地,因为他没有了劳动能力。但他并没有为此忧愁,而是装上了假腿,重新站了起来,并找到了一份残疾人的工作。每天他都很快乐,很充实,好像什么也没发生过一样。
每个人都会遭到不测,每个人都会有情绪低落的时候,大量的事情让我们心烦意乱,而各种问题又层出不穷。即使整日闲适自在,你也有可能因为无所事事而愁闷。可是,忧愁有意义吗?你成天心事重重、阴霾不开,事情就会朝着你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吗?更何况,许多人是为那些并不存在的事而担心,这又是多么荒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