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皇帝被俘,但宋朝的军民却没有放弃,8岁的益王赵昰、4岁的广王赵昺逃到温州,随后又逃到福州。益王被奉为天下兵马都元帅,广王副之。五月一日,益王即皇帝位,史称宋端宗,改元景炎。以陈宜中为左丞相兼都督,尚在扬州坚守的李庭芝为右丞相,陈文龙、刘黻为参知政事,张世杰为枢密副使,陆秀夫为签书枢密院事。不久文天祥从元营逃回,任为右丞相兼知枢密院事。不屈的君臣们重建了宋廷,仍然没有放弃。江南、四川各地的许多州县虽然被切断外界联系,但仍然闭城固守,誓不降元。李庭芝仍坚守扬州,元军从德佑元年下半年就开始围攻扬州,阿术筑长围围困,扬州城内缺粮,死者满道。至次年二月,路上的死人都被活人割来吃了,但军民依然坚守不降。太皇太后和恭帝投降后,也向扬州发出诏谕,李庭芝登城对使者道:“奉诏守城,未闻有诏谕降也。”不久全太后(宋度宗皇后)、宋恭帝被元军押往大都,通过扬州时又来劝降,全太后诏曰:“现在我和嗣君都已经臣服,卿尚为何人守扬州?”当年徐徽言尚可对金人道:“我为建炎天子守土!”现在李庭芝并不知道益王逃脱的消息,以为大宋已经彻底灭亡,无话可答,但依然不降,发弩射死使者。李庭芝涕泣誓师,尽散金帛犒军,遣姜才率四万兵出城夺两宫,当然没有成功,退回闭城坚守。知真州苗再成也出兵夺驾,仍没有成功。阿术又遣使来劝降,被李庭芝斩使焚书。但阿术可能也很欣赏李庭芝,坚请赦免李庭芝,仍然给他机会投降,非常有诚意。李庭芝始终没有答应,率军继续坚守。七月,李庭芝得到诏书召他和姜才入朝,得知宋廷尚有一脉,欣喜若狂,立即留淮东制置副使、知扬州朱焕守城,自与姜才率7000兵走海路南下。阿术率兵追击,李庭芝暂避入泰州,被元军所围。不料此时朱焕却献扬州城以降,元军抓住李庭芝的部将和妻儿到泰州城下劝降,裨将孙贵、胡惟孝等开门投降。李庭芝听说后赶紧投莲池自尽,水浅未死被俘。
阿术本来不想杀李庭芝,朱焕却说:“扬州自用兵以来,积骸满野,都是因为李庭芝、姜才所为,不杀他们怎么行?”这个朱焕的逻辑能力如此高妙,阿术不由得深为叹服,于是杀李庭芝、姜才,扬州人民听到无不泣下。阿术立即猛攻真州,苗再成战殁,真州失守。继而通州、滁州、高邮等地相继失守,两淮完全失陷。四川仍在激烈战斗,元军甚至并不占优势。直至景炎三年(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元军攻占四川各地,将重庆陷入孤城境地,四川制置使兼知重庆府张珏依然坚守不弃。最后,元将汪良臣、不花、塔海铁木儿率大军从水陆两路猛攻,都统赵安开门请降。张珏一边继续顽抗一边自杀,自杀数次未果,携妻小逃到涪州才被元军俘获,押送至大都路过安西(今陕西西安)时终于自杀成功。而击毙蒙哥汗的合州钓鱼城仍然是永远无法攻克的坚城,这一次元军通过更长时间的围困,由于连续两年秋旱,城内终于断粮。合州安抚使王立对部将说:“我们当然应该尽忠死节,但满城生灵怎么办?”后来王立与元帝国领西川行枢密院李德辉联系,特奏元世祖,如果投降则请不屠城。
钓鱼城自宋蒙开战以来坚守近四十年,让蒙(元)军吃尽了苦头,元军无不深恨此城,蒙哥汗更有明确遗命“若克此城,当尽屠之”,但由于确实无法攻破,元世祖特许不屠。于是王立向李德辉请降,保全了一城人民,堪称蒙古征服史上的一个奇迹。后来李德辉卒时,王立率合州居民为其披麻戴孝,以感恩德。至此,四川、京湖、两淮相继被元军攻占,现在残宋就只剩下福建、两广。伯颜入临安前,文天祥便出使元营。虽然元军占尽优势,伯颜非常骄横,但文天祥不卑不亢,引得伯颜大怒,将宋使全部扣押。但押运北上路过镇江时文天祥又逃脱,乘海船离去。后益王在福州即位,召文天祥为观文殿学士、右丞相兼知枢密院事。不久文天祥与陈宜中议论不合,以都督身份外出募集了很多义勇军,收复江西部分州县。但这些义勇军毕竟不是正规军的对手,很快又纷纷败下阵来。面对元军兵锋,宋廷又离开福州继续往南方迁移,来到泉州。当地势力最大的土豪是蒲寿庚,此人本姓Abu,阿拉伯裔,六世祖迁居四川,后迁居泉州,通过海上贸易发了大财。蒲家对促进海上贸易和打击海盗都有重大贡献,宋廷授予其官职以资鼓励,蒲寿庚已累官至福建安抚使。
但蒲寿庚经过投资收益分析,认为帮助流亡宋廷不如投降元军赚钱多,于是将宋廷赶到海上,后漂泊到广东潮州落脚。事实上此时流亡宋廷仍有御前军17万,民兵三十余万,只要找到一个海路畅通的大城安顿,完全可以与元军一战,以图后举,泉州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但蒲寿庚这位商人为了经济利益拒绝救国,宋廷未能在泉州落脚,是流亡失败的一个关键因素。此时蒙哥汗之子昔里吉在北方叛元,元世祖急调伯颜入卫,追击流亡宋廷有所缓和。文天祥又趁机组织义军北伐,收复了一些州县。元世祖设江西行中书省,以塔出为右丞,麦术丁为左丞,李恒、蒲寿庚、程鹏飞为参知政事,负责追击残宋。李恒率陆军击败文天祥,蒲寿庚引海军追至广州湾。文天祥一度几乎被俘,参谋赵时赏冒充文天祥,掩护其逃脱,但赵时赏和文天祥的妻儿被俘,后被杀害,文天祥领导的第二次抗元又被压制。景炎三年(祥兴元年,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流亡宋廷已经被挤压到广东海上,宰相陈宜中号称去联络占城国(在今越南南部),结果又当了逃兵。五月,宋端宗座船被飓风所毁,救起来生了一场大病,不久驾崩,年仅11岁。宋廷又拥立7岁的卫王赵昺为帝,史称宋末帝,改元祥兴,以宋度宗皇后杨氏为太后摄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