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接着宋军在西和州(今甘肃西和)设伏大胜,金统军判官完颜掴剌、木波部长赵彦雄等阵亡,遗憾的是史书上竟没有记载此战宋军主将是谁。但之后吴曦按兵不出,程松发现没有他的支持根本指挥不动川军。东、中路也全面开战。宋军主帅是殿前司副都指挥使、镇江都统郭倪,此人爱摇一把题有“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的折扇,常以诸葛亮自居。这位“郭亮”坐镇东路,以镇江武锋军统制陈孝庆为前锋,取泗州、虹县;以鄂州都统赵淳出中路取河南,皇甫斌副之。本来安排了程松、吴曦作为西路,但吴曦没有出兵。金国方面,以平章政事仆散揆兼左副元帅,在开封设行省,统领诸军抵御。陈孝庆麾下武义大夫毕再遇是岳飞部将毕进之子,武艺极高,可以开2.7石的硬弓,几乎与岳飞相当,人称“铁面黑马”。开禧北伐时陈孝庆派他率87人的敢死队快速攻克泗州,北伐首战告捷。郭倪准备授予他刺史,毕再遇答道:“国家河南八十有一州,今下泗两城即得一刺史,继此何以赏之?”坚辞不受。
紧接着宋军各路都取得了初步胜利,韩侂胄、郭倪都非常得意,当时甚至有人认为郭倪真的是诸葛再世。但事实上金军准备也很充分,当宋军的战线稍微拉长一点儿,就到了金军反攻的时机。寿州、唐州等地的金军先坚守不败,等北方援军赶到就将宋军纷纷击退。宋军唯一的亮点只有毕再遇,当宋军各路败退时,他率480名骑兵主动要求殿后。郭倪已经传令陈孝庆全军撤返,唯有毕再遇慷慨道:“宁死灵壁北门外,不死南门外也!”毕再遇率20名敢死队员伫立门中,金兵5000骑兵追来,毕再遇挥刀冲入敌阵。金兵看到他的旗号,骇道:“毕将军来也!”,被追逐三十余里,主将被毕再遇斩于马下。当然,480和5000这两个数字我们暂且持保留态度。有些故事说毕再遇用煮豆洒在地上,吸引金军战马吃食,趁机击败金军。然后毕再遇把羊捆在鼓上,敲了一夜的鼓,趁机撤离。这些故事看似很精彩,但不太可信。毕再遇击败追兵后,宋军大部队已经安全撤回,毕再遇烧毁灵壁城,也安全撤回,因功升左骁卫将军。
随后金军趁势发起全面反击,路线基本上就是逆着宋军北伐的路线,其中西线还发生了一件非常意外的事情:吴曦叛变了。吴家在四川经营八十余年,根深蒂固,但宋朝的社会基础是不允许分封建国的。异族经常以分封为饵,诱宋臣投降,绝大多数被拒绝,只有张邦昌、刘豫两个失败的例子。现在吴曦也想仗着吴家在四川的基础,试一下分封建国的滋味。开禧三年正月,吴曦献出宋军占据陕西境内的四州,向金称臣,金国册封其为蜀王,将四川划为他的封建辖领。但事实远非他想象的那么简单,吴曦将陕西四州割让给金国,百姓们不愿降金,纷纷顺嘉陵江南下。吴曦派兵驱赶他们回去,其中一位名叫郭靖的义士对弟弟说:“我家世代为王民,自金人犯边,我兄弟不能以死报国,避难入关,现在还被吴曦所逐,我不忍弃汉家衣冠,愿死于此,为赵氏鬼!”于是投江而死。时至宋代,国家公民可以归藩王管理,但不能当做私有财产转移。
吴曦派亲信扼守住要害,让四川宣抚使程松知趣地离开,程松真的就跑了!但有一个懦夫并不表示吴曦就可以得逞,一位管理仓库的小官:监兴州合江赡军仓杨巨源,在这个时刻站了出来。他首先联络吴曦任命的伪丞相长史(汉、晋的职务,相当于中央办公厅主任)安丙,调兴州中军统制李好义就在吴曦的宫殿中将其轻松诛杀。吴曦本人虽武艺高强,但近卫均不保护他,杨巨源等砍下吴曦首级,军民欢声雷动。杨巨源等自发诛杀吴曦之后,朝廷宣布吴曦谋反的诏书才送到。后人论曰:“蜀人知有吴氏而不知有朝廷,一旦曦为叛逆,诸将诛之如取孤豚。”宋王朝非常信任武将和地方官,可以交付大权,这并不是因为宋朝皇帝的心态好,而是社会进步的必然。在成熟的帝国政权结构下,国家公民占绝对优势的四川,哪怕是当了八十年土皇帝的吴氏家族,割据独立都是没有任何社会基础的,吴曦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四川一路由于吴曦被立即诛杀,没有造成危害,金军的反攻也就作罢。东路则进攻较深,仆散揆亲率三万军攻寿州,河南路统军使纥石烈子仁率三万军攻涡口(今安徽怀远),右副元帅完颜匡率2.5万军攻唐、邓,左监军纥石烈执中率二万军攻楚州。
镇江副都统毕再遇再次勇担重责,在楚州以北的勇抗金军。金军在中伏大败,继而集结十万大兵围攻小城,毕再遇率军奋力抵抗。《宋史》记载宋军箭射光了,毕再遇用青罗伞盖在城头招摇,吸引金军射来二十多万支箭,解了燃眉之急。这似乎是诸葛亮草船借箭的现实版,但小说中诸葛亮用船队借了一夜才借到10万支,正史上毕再遇用伞盖借到20万,这个数字值得商榷。之后毕再遇升为镇江都统,在楚州坚守三个月之久,金军损耗无数也无可奈何。不过金军本意也只是趁势反击,提高议和价码,事实上,金军主帅仆散揆及其继任者都元帅完颜宗浩相继薨于军中,三易其帅,形势也不是很有利,于是退兵议和。但金国提出的议和条件中却有一条恐怕是韩侂胄不能接受的,那就是要用他的脑袋来换回淮北的州县。当然历史上也有樊於期自愿献首以助荆轲刺秦王的故事,但韩侂胄显然不是这种人。大怒之下的韩侂胄拒绝议和,继续作战。但他已经赌输了,如果战胜,他的威望将如日中天,成为诸葛再世。但战败了,等待他的下场就不那么好了。
名相史浩之子、时任礼部侍郎史弥远联络和韩侂胄有仇的杨皇后、权主管殿前司公事夏震,趁韩侂胄上朝时,在路上将其棒杀,与金议和。和议拖到两年后的嘉定元年(金泰和八年,1208年)终于达成,史称《嘉定和议》。《嘉定和议》的主要内容是宋金两国由叔侄又改为伯侄关系,岁币由20万增为30万,并立即赔款300万缗。金国归还淮北州县,但宋方也确实开棺割取韩侂胄、苏师旦首级送到金国,还追复秦桧的赠、谥。和议成后毕再遇屡次上奏辞官,最后以保康军承宣使免去实职。隆兴和议后的一段时间里,宋军没有大的战事,素质下降很快,在开禧北伐中表现很差,毕再遇堪称这一个时期唯一的亮点。而和议在当时也引起广泛争议。小校罗日愿刺杀史弥远未成,一位太学生更是写下“自古和戎有大权,未闻函首可安边。生灵肝脑空涂地,祖父冤仇共戴天。晁错已诛终叛汉,於期未遣尚存燕。庙堂自谓万全策,却恐防边未必然。”的诗句,将韩侂胄比作为国捐躯的晁错和樊於期,但也委婉指出他的失策为国家带来重大损失。辛弃疾在战前壮志凌云地写道:“看试手,补天裂。”战后只能留下“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的哀叹。关于韩侂胄这个人,当时和后世的评价都很复杂。
大部分人认为他以私利挑开战端,非常不应该,但飞头求和,又值得叹惜。金国安葬他的头颅后谥为“忠谬”,意为“忠于谋国,谬于谋身”。元代所修《宋史》将其列入《奸臣列传》,但周宝珠老师的《简明宋史》认为这是“历史上的一大冤案”。周宝珠可能认为他是主战派,而主和的才会是卖国贼。但这似乎又忽略了另一个问题:韩侂胄专权期间实施过“党禁”,打击理学派,严重伤害言论自由,完全不符合儒家的治国理念,这才是他被列为奸臣的最重要原因。
金国虽然赢得这场大战的胜利,但金军表现出来的水平也不高,而更重要的是金国已经陷入四战之地。当初辽国很好的领导了草原上的游牧部族,即使是天祚帝逃到蒙古草原时仍得到蒙古诸部的支持。但金国远远没有这个水平,宋朝灭辽后短短数十年,草原上的诸多部族已经纷纷成长为独当一面的强大军事组织。尤其是成吉思汗统一了蒙古诸部,这是一个比当年鼎盛时期的匈奴、突厥更强大的游牧帝国,进入中原的金国将如何面对?而理论基础深厚的南宋遭到开禧北伐的失败后,连续清理了不孝的皇帝、不忠的藩王、不智的宰相三位典型,开始总结经验,加强训练,渐渐恢复了战斗力,占据中原的金国又将如何抉择?南宋一雪靖康之耻的机会,终于就要来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