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归附契丹,三足鼎立(1 / 1)

铁血强宋 黄如一 1430 字 19天前

李继迁遭到宋军主力的强势镇压后,不得不考虑依附于更大的势力来对抗宋廷,他选择了契丹。雍熙三年(公元986年)春,李继迁派张浦带了很多钱财去向契丹投降。由于拓跋李氏历史上长期追随中原王朝与契丹作战,所以萧太后比较犹豫。但当时负责西部防务的西南面招讨使韩德威分析了扶植西夏正好可以牵制大宋,于是契丹帝国授予李继迁定难军节度使、银夏等州观察处置使,特进、检校太师、都督夏州诸军事,其弟李继冲副之。随后宋帝国展开了大规模的雍熙北伐,契丹帝国勉力支撑后更感到需要有人在背后牵制宋帝国,加大了对李继迁的扶植力度,许以公主下嫁。受到期权激励的李继迁也没有让辽帝国失望,第二年就在王庭镇大败知夏州安守忠,并围攻夏州两月有余,直到知麟州韩崇训率大军来援才退散。长年逃亡的李继迁第一次在宋军面前扮演了一次主攻的角色,第三方势力初具规模。端拱元年(公元988年),李继迁假称投降,赵普觉得这个打游击战的人很难缠,于是提议恢复李继捧的地位,让他去招降李继迁。

宋廷诏李继捧复为夏州刺史、定难军节度使、银夏绥宥静等州观察处置押蕃落等使,和辽帝国给李继迁的职务基本类似,并赐姓名“赵保忠”,还将五州的财政大权下放给了他本人,算是宋朝地方官员的一个破例。这位赵保忠,也就是李继捧,以及李继迁、继冲都还会被赐予赵姓,并且反复改名,为阅读方便,本书统一称其李姓名字。宋廷对李继捧寄以厚望,但李继捧回到西北后就与李继迁暗通款曲,表面上分事宋辽,实则左右逢源。宋辽都害怕自己养的狗咬不过对方,比赛着扶植对己方有利的势力,这两个超级大国就这样把行将消失的拓跋李氏势力重新养育了起来。接下来,李继捧兄弟分别向各自的主子大报军情,其实都是兄弟打假仗,你赢我一场,我赢你一场,输了就要主子增拨物资,赢了就邀封赏。李继迁甚至向辽帝国奏称自己穿越银、夏,攻克了远在陕西境内由折家世守的麟州,辽帝国刚刚遭遇徐河惨败,竟也不察真假,加封李继迁为夏国王,督促其继续进兵牵制。

淳化二年(公元991年),商州团练使瞿守素带兵来援夏州,李继迁恐不能敌,经由继捧降宋,授为银州观察使,赐名“赵保吉”;其弟李继冲授绥州团练使,赐名“赵保宁”;其母罔氏当年被曹光实俘获,封为西河郡太夫人,留居京师。但这个赵保吉,也就是李继迁仍然很不老实,瞿守素还是带兵攻打了他,他弃守银州,又奔入地斤泽。但真正感到威胁的恰恰是李继捧,瞿守素收服了附近不少党项部落,他觉得宋廷的控制越来越强,于是联系上重新成为游击队长的李继迁,向契丹投降。契丹大喜,许以永镇夏州,封西平王。李继捧的最终叛变令赵普很没面子,赵普一生以长远的战略眼光着称,对现代化国家体制的形成作出了重大贡献,但对党项的处理成为他一生中的瑕疵。李继迁也借助辽军重新占据银州,而且对韩德威不甚恭敬,韩德威大怒,曾带兵进攻银州,但毕竟远离本土,也拿他没有太多办法。随着李氏兄弟各自的实力增强,兄弟间的好日子也到头了,频频发生火并。

偏巧此时宋廷派出最强战将李继隆前来主战西北,这两兄弟岂是对手,两三下就被打趴下了,李继捧被擒,李继迁又逃入地斤泽(不知是第几次说“又”了)。李继隆研究了西夏的地势认为此地极其适合奸雄割据,大军进剿也找不到目标,只能构筑堡垒,切断粮运咽喉,可以遏制这类人的发展。并在银、夏展开大规模迁界行动,以绥、宥等州的官地安置移民,将八千余帐羌民迁入漠东,对李继迁的发展影响很大。李继捧被擒后,党项成了李继迁一个人的舞台,他曾试攻这些堡垒,没有成效,于是又向宋朝投降,遣张浦入贡,他的降、叛都是随时随地。太宗听说张浦是李继迁的谋主,于是给他封官,留居京师。李继迁丢失了最重要的智囊,曾请契丹出面把张浦要回来,但太宗没有理会。李继迁又谍知府州观察使折御卿病重,约契丹西南面招讨使韩德威来攻。府州吏民和家人都请折御卿保重身体不要亲自出战,但折御卿忠心耿耿,泣道:“为白太夫人,勿念我,忠孝岂两全?”坚持带病出征。

韩德威见到他还能上马赶紧退去,李继迁也只好退兵。但回来之后折御卿也病重去世,年仅38岁。太宗知后非常伤感,赠侍中,以其子折惟正知府州事,充洛苑使,世镇麟、府,作为朝廷的右臂。折御卿就是折德裔的儿子,也就是杨业妻折氏(佘太君)的弟弟。折家也是西北羌族首领,被特许以私家势力镇守西北,终北宋一朝167年,忠心耿耿,从无反叛自立之意。每次朝廷需要用兵,折氏都奋勇作战,立下战功无数,成就了“折家军”的赫赫威名。府州折氏和夏州李氏的初始情况非常类似,但却走上了完全不同的道路。李继迁虽然在对宋作战中非常不利,但对诸蕃部作战却连连获胜,极大的收拢了羌蕃诸部人心,实力越来越强,最后能集结数万兵马围攻灵州,向朝廷索要被羁押的张浦,并成功劫走40万石军粮,使灵州城陷入绝境。供奉官(宦官)窦神宝非常勇敢,坚守灵州不失。灵州即今甘肃灵武,一座易守难攻的坚城,是控制陕西到河西走廊的最大要塞,宋廷为之震动,决定派大兵围剿。

诏以静难军节度使李继隆为灵、环等十州都部署,总领全军,出环州,侍卫步军都虞候、容州观察使丁罕出庆州,殿前都虞候范廷召出延州,殿前司都指挥使王超出夏州,西京作坊使、锦州刺史张守恩出麟州,五路进援灵州并会剿李继迁。李继隆是出了名的“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他违诏没有立即救援灵州,而是围魏救赵,直接攻打平夏部的核心。太宗得报大怒,遣引进使周莹持手诏前往诘难。但李继隆坚持指挥权,与丁罕合兵后继续进军,结果行军十余日连李继迁的影子都没找到,又找不到水源,只好退回环州。张继恩一路遇到李继迁主力,孤军不敢出战也退回。这下李继隆才知道围剿土匪跟对弈耶律休哥不是一回事儿,羞愤难当,暴跳如雷。所幸王超、范廷召两路合兵后捕捉到战机,王超之子、年仅17岁的王德用,率5000精兵深入沙漠,大破李继迁,俘获军主、指挥使等27人,但终因水源匮乏退兵。这么多宋军在帝国头牌名将李继隆的带领下,浩浩荡荡五路出兵,在沙漠中打了不少转,最后却无功而返。

李继隆在和战神耶律休哥的正面对抗中大显神威,面对李继迁这个游击队长却找不到头绪,可见深入沙漠作战的难处。不过李继隆毕竟艺高人大胆,李继迁部将史癿遇率兵驻扎在橐驼口西北双雉,以断绝吐蕃诸部到陕西的通路,被熟藏族蕃官癿遇报告给李继隆。李继隆派副都部署刘承蕴、田敏出击,史癿遇来不及逃走,被阵斩。宋军斩首数千级,俘获驼马万计,取得围剿李继迁以来最大的胜利。李继迁又试攻保安军、灵州等城不胜,见势不妙立马又投降。太宗已经病重,接受其投降,恢复“赵保吉”的姓名以及定难军节度使等职务并遣返张浦。李继隆深知他的投降是毫无意义的,但确实无法在正面战场上抓获像泥鳅一样滑腻的李继迁,被迫考虑如何防御这股来去如风的马匪。经过考察研究,李继隆认为保障灵州确实很困难,但朝廷坚持要守,保障其粮运就是关键。原来从陕西经陆路向灵州运粮,既耗费又无保障,于是李继隆力排众议要求重建古原州(今宁夏固原)以保障水路运输,并作为灵州的犄角。此城即为镇戎军,即将成为下一位名将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