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冯言冯语论美国 (3)(1 / 1)

所以他们跟我们不一样,他就是很清楚很简单。我现在希望公司做事情也清楚简单,就像是,是什么就是什么,大家把心里藏的累的事摘了,要不磨叽来磨叽去,既耽误工夫,又弄得大家挺累。做个形象的比喻,中国人做事像谈恋爱,美国人做事像过日子。谈恋爱要模糊,过日子要直接。

比如两人刚谈恋爱,男的就说我爱你咱俩明天结婚把,女的说你神经病,你得一定花前月下浪漫一番,让她陶醉在浪漫里像吃了麻醉药,觉得大哥有情调、有派然后再求婚才成。一旦过日子你再花前月下地浪漫,花园里看月亮吃月饼还要作个诗净耽误工夫,结婚过日子哪有这闲工夫,小孩考试没及格呢,赶快帮他补习去。所以我们中国人做事大部分用谈恋爱的状态,所以慢,美国人是用过日子的状态直接来,讲求实用。

美国的文化制度不是我们的未来

美国文化制度优点不少,价值观也比较合理,中国文化制度还不健全,价值观也有些混乱,这毋庸置疑,但不能简单地说美国的现在就是中国文化制度的未来。因为美国的文化制度并不是普世的东西。

最近全人类都在讨论,媒体也参与进来,讨论有没有普世的东西,所谓普世不管美国中国,只要你现代化就必须有的,抽去了男人、女人、同性恋、单性恋、双性恋,是人都应该有的共性的特征,这就是我们现在找的普世价值。虽然我个人认为未来的文化制度需要确立一个明确的价值观,但这个价值观未必是普世的。各个国家都有各自固有的传统与特色,不可能完全摒弃,另起炉灶,全盘接受,除非是强权强行推行。比较合理的预测还是找到传统与现代的平衡点,在各自传统特色基础上确立起一个明确的价值观。其实美国就是这样的典型。

从这个角度说美国的文化制度只是在普世制度和价值体系中的一个个案,中国未来的文化制度也应该建立一个与现代化相适应的带有普世性的崭新的制度和与之相适应的一整套的自由和价值体系。如果跟美国一样纯属偶然,不一样也不妨碍。

中国人去美国追求什么

我这里有个数据,在全球的技术移民和投资移民中,中国人占50%,这些中国人里头有一半是去美国,其次是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其实这几个国家的制度差不多,那么,这么多人选择去美国到底追求的是什么?

这个问题,我觉得现在的新移民和以前的老移民不一样。你像静秋去了美国,读完博士后留在那,她那个年代开始追求的不是自由,追求的是富裕生活。相当于农民进城因为城里工资好挣,给富士康打工即使有跳楼的风险但他一个月能挣两千块钱。所以那个时候去西方出国首先是追求富裕。

今天的技术和投资移民主要不是追求富裕生活,因为他们是带着钱过去的。我觉得他们之所以出国,那边的自由环境是一个原因,你想学开飞机开坦克都可以学,在美国什么都可以学;另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那里健全的法制能带来安定感和财富的保障性,生活质量高;第三个因素是自然环境以及教育体系,他们都关心孩子,所以教育也是他们移民的很大原因。

美国和西方的经济需要健身

今天的许多新移民都有一个美国梦,但美国并不是完美的天堂。美国不好的地方我觉得也很多,比如说金融上的,整个金融危机以后我们开始重新审视美国,美国自己也开始反省,华尔街这套制度非常精巧,美国金融按照这种制度发展,时间长了之后,反而给那些巨大财富的创造设置了障碍,所谓的设置障碍就是过度经营化,实际上是制造业物质生产这部分的利益越来越减少,而虚拟经济这部分利益越来越大,我们从制度上面对美国金融监管,金融创新也提出了很多的建议。美国这次奥巴马的改革也是针对这部分做手术。这是其一。

第二,美国的社会越发成熟之后,跟我们现在的问题不太一致,可以说,美国的市场经济现在已经进入更年期,我们现在是青春期,所以我们的问题是要猛长个,他则是太稳健不适宜长身体也不利于健康,但他已经习惯了而浑然不知。比如美国的工会,美国那边工会你要谈判非常辛苦,所以你看航空公司上都是大妈,为什么?航空工会基本上你不可能解雇她,所以漂亮妞不会上天都在地上,天上的空姐变成了空嫂空妈越来越老。这点在欧洲也是,这对他们的竞争力影响较大。而我国处于青春期没有这么多顾及,没有这么多劳工保护,不好的一面是对劳工保护不够,好的一面则是企业发展灵活,创新快,干这个不行很快就能换成干别的。所以我们的问题大都是年轻的问题,年轻的问题就是只管长个,我们的经济增长速度每年都是个点,这就是长身体。而社会的心智部分,像科学发展和谐社会、公民社会建设、社会改革、政府改革等这些还没有发育成熟,跟不上身体的生长速度,有不足,犯错误在所难免。

对欧洲、美国他们来说,长个的年龄已经过了,四五十岁还长个就是生病了,他们只需要维持成熟。所以在西方成熟经济体增长少不是他们的错,因为他们的经济平均GDP人均在3万5到4万美元,是我们的10倍。但最重要不是他们长不长的问题,而是健身的问题,50岁最重要的是锻炼,每天都要锻炼。他们经济在锻炼这块我认为做得不够好,该淘汰淘汰不了,过度的福利过度的保护,就像堆积的脂肪下不去一样,而且身体开始缺钙,不够结实,有些该增长的该挑战的,有时候活力不够,做不到。

这其实是个结构性问题,最近总理也在讲,你们西方的问题是结构性问题,不是说中国人民币汇率给你搞坏了,我觉得这话讲的是对的。所以我们跟美国经济不在一个发展阶段,不能简单比较,我们现在能跟俄罗斯比、跟印度比,因为大家都是长个的时候。

美国精英怎么看中国

精英阶层和民众阶层不一样,精英阶层里有三类人,他们对中国的看法不同。

一类人是商人和自由主义研究人员。大体上,商人是图利的,普遍对中国有好感,只要有钱赚这个事就好谈。“商人无祖国”是过去讲的老话,看来不无道理,现在国际通行语言是货币,商人现在相对更看好中国。比如过去我们一有问题,波音公司这些商会会替我们沟通。

第二类精英是在学校里边,公共知识分子里边非常有意思,有很多左派,现在的所谓新左派是批判资本主义的,属于学院派。他们批判资本主义的同时,有些东西会和中国比较,比如他们会吹捧中国,歌颂中国,但他跟商人好感又是不一样的。

另外还有一些,即所谓美国右翼的传统自由主义价值观的捍卫者,一些智库,国会的一些议员,这部分人对中国总是很小心,提防中国的也有,批评打压中国的也有。

其实这些看法都不难理解,我去比利时、英国的时候,总理接见了我们,我觉得他讲得有点道理,就是两个角度,一方面是世界怎么看中国,一方面中国自己怎么看自己。明白了这个,就能明白别人为什么有这种看法了。

打个比方说,我们邻居突然暴富了,而且关键问题是他晚上把录音机声音开得很大在家跳舞很吵,买的车很好但是挡住了的自行车我来气。从他的角度来说,他可能不知道会吵到你,他没有停车场,他不知道车停进来会挡住了我的自行车,也许知道就不这样了。大家都不知道这样,因为大家以前都没车,他也不适应,他第一次开车,我也不适应第一次门口停车,这时候彼此之间的摩擦非常大。

邻居之间如此,社会与社会、国与国之间也是这样,任何一方有变化,彼此都需要开始重新选择,重新适应。中国经济在全球经济体突然出现的时候,彼此都要适应一段,然后各自再找出选择来学会相处。所以现在的欧洲、美国,跟我们都是这样,都要重新选择后学会相处。他们要学会与一个经济不断成长的中国相处,以前他们习惯了一个低眉顺眼拿着几美元在手里不敢花的中国人,现在的中国人则到全球吆五喝六买东西,而且我们买东西不要退税,欧洲人觉得特奇怪,买这些东西好几千怎么不要退税,有百分之十几呢,这帮哥们嫌麻烦,那么多人排队,也就弄几百欧元,算了走吧。他们得熟悉这样的中国人。

当然我们现在也要看到,所谓发达国家跟我们的差距,在于他们GDP经济总量比我们小,但人均GDP比我们高10倍。他们现在不适应中国的这个状态,我们自己也不适应,比如说我们有钱了出去旅游,到国外到底是应该大声说话还是小声说话,小声说话人家把你看成日本人了,大声吆喝人家说你不文明,多少分贝算文明?没有标准。这种情况下彼此都在重新定位,像我刚才说的邻居这样都在重新定位重新适应,这个过程相对来说比较尴尬和不舒服,但是不会有仇恨。像我们刚才说的邻居,他有一天买了房搬走了,我们这个社区又消停下来,大家又重新安静。孩子可能会有个印象,小时候隔壁邻居突然有钱挡我的路,仅此而已,最多写在日记里成为回忆,对现实不造成冲击。

我们看看现实社会周边的人,每天发生这样的变化,我们不能只让别人适应自己,我们还得适应别人,同时自己适应自己,还有一点,就是加强沟通,这样等大家都慢慢适应了,矛盾也没了。比如毕业十年开个同学聚会,许多人变化很大,混得好的混得不好的,幸福的不幸福的,女生嫁人了没嫁人的,你会发现彼此很别扭这段,都要有适应。但是到更年期以后再聚会就不这么别扭了,都熟悉了,适应了,反正都这样了,怎样都是过日子。

美国有美国的好,中国有中国的料

美国有美国的好,中国也有中国的优势。从经济发展的动力来说,中国至少在三方面比美国有优势。

第一是爱学习。为什么?中国是尚文崇文,日本人是尚武,日本人家里搁把刀,中国人家里搁支笔。中国文化里头谁家孩子爱学习是好人,中国人的学习精神实在是应该说根植于我们的文化中。我们前几年开财富论坛的时候,一看去的企业家三分之二是中国人,印度人很少,几乎没有日本人。

第二是不休息。在欧洲包括美国法定节假日你必须休息,你不休息去上班会被起诉,为什么?这叫不公平竞争,我都歇了你还上班挣钱叫不公平竞争。我们现在不休息或很少休息,甚至有些企业有些人工作起来是“5+2”、“白加黑”。“5+2”是五个工作日加两天周末,而24小时连轴转叫“白加黑”。我到美国后发现,我最大的痛苦是过周末。我有时候自己一个人出差,过周末我在酒店里干嘛?我得拉人说话去哪逛,但最后你找不到美国人只能找到中国人,因为人家都休息了。

第三是不花钱不消费。不消费当然对内需不好,但政府企业投资能力在不断增强,鼓励投资,储蓄高了之后,大家转化为信贷资产转化为其他金融投资,从中国来说这些东西和中国文化有关传统有关,造成了中国经济增长制度以外的动力,非常强大。

从整体上来看,我觉得中国现在这个状态还有一些其他的优势,你比如说我们人口多,人口多市场大,我们可以完全融入到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过程中,但又不完全取决于外部市场,外部市场不好我内部市场可以发展,这时候人口多变成了一个优势,可以让我们在外部市场和内部市场之间找到平衡。这是我们未来持续经济增长比美国要好。

另外,中国的互联网应用企业可以逐步做得比美国好,我们手机用户互联网用户基数大,我们只要稍微增长一点、全球化一点,就能产生巨大的影响力,这是我们很大的优势。

还有一些优势,我觉得取决于未来制度性安排是否合理,社会改革政治改革能否给改革注入新的动力,像汽车你踩一脚油门跑一段再踩一脚油门再跑一段。前三十年经济改革的油门踩了,踩了以后现在又需要踩油门,你怎么办?如果领导人踩油门踩得不对,反而踩刹车了,那我们的优势丧失了,人口多立即变成了过去的问题,成了负担;如果踩得对,踩了政治改革或社会改革,中国又前进三十年。这件事情如果做得对,那中国的优势就会持续地保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