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2020,房子与梦想 (2)(1 / 1)

在这个“立体城市”项目的研究中,有一个产业研究,说这个立体城市里,居住人口的60%就在这个建筑体系里就业,所以要买房你必须得跟我建筑体系里的产业体系相关。假如我这里边有医疗产业,那么你必须是符合这个条件我才卖给你,所以说你是医生或护士我卖给你,这样你跟我的产业有相关性,假如你是炒房的我不卖给你,我需要谁在这里我就卖给谁,这样保证我的产业和城市是平衡的,这样我们有40%的人是移动在外边就业的,而60%的人在这个城市就业,减少了交通和外部的负担。当然,你可能一周出去一次,比如说在北京,当你刚开始出来混的时候,活动范围都很少,你在汉口住很少去武昌,你在海淀住很少来朝阳,随着你越来越牛,你跑的地方越来越多,人都有一个习惯,一般来说在生活和就业的地方,如果说相对稳定,每天大部分时间都会在这几个点上转。所以我们在“立体城市”里首先要考虑到产业和居住人群的相关性,然后我们来选择卖给谁,所以炒房团虽然有钱,但他们来买我不一定卖。

当然,房子再怎么盖也是商品房,“立体城市”项目也不例外,一旦进入市场,一定遵循市场的价格规律,有人可能质疑,即使没有炒房团,这样的价格也不太现实,因为它不是我个人说了算。

诚然,这个项目做这么大,投500亿,我一定会有融资,一定会有各种各样的财务安排,可能那些家伙非得说你能多赚为什么多赚,最终可能是“取法不上,仅得服中,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别人或许是这样的结果,但我做事从来都是追求理想顺便赚钱。这个项目,我跟地方政府、跟各个方面都在谈,我希望城市用这种方式节能,同时节地,同时节省大家手里的钱,从而解决我们目前备受困扰的交通、住房等这些社会问题,这是我们的理想。当然我们测算过,目前这个价格,对于所有的投资者来说都是有足够回报的,但是不排除个别投资人他们可能会提出一些要求,会略有变化,但我相信百分之八十到九十我们会坚守这个底线,否则我们这个试验和理想就变成骗局,不是骗你们而是骗我自己。我们就是要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告诉市场,告诉城市的领导者,告诉未来的人,城市原来可以这样。

我们没有竞争者

只听我这么说,有人会怀疑这个项目的可行性,但他如果看到我们已经做的工作就会放心了。毛利率也不用担心,整个财务安排的模型非常的复杂,涉及到方方面面,所以我有把握做好财务安排。至于后期的销售预估,这也是我们一直在考虑的一个问题,假如没人买怎么办?但是我相信这样的状况不会发生,因为相比市场上其他产品,我们有三个有利条件。

第一个有利条件是我们有很大的质量上的保证和便捷性。因为我们现在选的地点在北京,现在修了铁路,到我们现在的地方20分钟,说远不远,交通一定很便利。在建筑质量上,我们内装的标准现是按日本的标准测算的,不是按照当下传统的标准测算的,我们现在测算的全都是日本的专家,所以这个舒适度和标准是没有问题的。在工程质量上,我们整合全球资源来做这样一个计划,在全世界做这样复杂建筑最好的是韩国和日本,我们也在用这些人做,研发中心则放在新加坡,设计团队是全球组织,大概整个计划的完成,光设计和软性的投入的这部分要有五千到七千人,所以这样一个系统是极其复杂而又有质量保障的。

第二个从售价来看,我们要控制在1万块钱以内,如果是精装修加上前面讲的因素,又在一万块钱以内,我觉得在北京绝对有非常大的竞争性,这一点不应该怀疑。

第三个是从同类产品的竞争者来看,我们的竞争者很少,这个计划是在与万通的控股公司相关的其他企业中展开的,没有在上市公司中做,因为它现在不是传统的房地产项目,也不牵扯到跟上市公司同业竞争的问题。这个想法实施起来需要很多勇气和改变。日子过得好的很多企业不愿意改变,日子过的不好的企业没能力改变。所以我不担心这个问题。

拆掉惯性思维这堵墙

别人不做,不是因为他难做,其实这个项目并不太难,我们也不需要政府给以什么特殊照顾,我们做了很多对照研究,包括现在所有的规划政策法规我们一条条来对照,应该说我们完全不需要特殊政策,就按照现有的法规,特别是城市规划,我们都能做,没有什么特别的事,因为我们做这个项目之前,我们的建筑师、交通专家、消防专家、社会公共专家等都到日本到全球同样密度的地方考察过,看完以后回来研究,最后得出的结论就是,这个项目的所有问题在现有的法律政策范围内都能解决,不需要特别的政策照顾,只需要一点,自己说服自己改变观念。这一点恰恰是别人不做的原因,这就是我们做这个事最大的困难:打破我们长期习惯的做房地产的思维。

我们习惯的思维是我买一块地,跟政府、跟市场去博弈,怎么样成本控制,怎么售价。我们现在做一个类似城市的规划,做一个城市要打破所有的思维,我为了要打破这个思维,现在做的最大的工作就是通过各种渠道向社会传达这样一个概念,让社会认同。

比如我才约了三个作家让他们来写“立体城市”的小说,我一个一个和他们谈,我拿了很多建筑师、规划老师画的效果图,让他们看看是什么样,然后他们写在“立体城市”中发生的爱恨情仇。在网上写,最后你们在网上看。大概两三个月你们会看到这样的小说,要通过这样的形式,让大家改变观念。我们还打算把它做成一种游戏放到网上,现在正跟巨人讨论怎么做,预计在2011年开测,到时候你们就可以先在这上玩,最后会挣到一定钱,这个钱在现实买房的时候有用,可以打折;另一方面,游戏完全按照真实建筑体系设计,我们让大家在玩的过程中体验,这样一个“立体城市”在哪儿走得通在哪儿走不通,哪有问题,及时反馈给我们,我们在现实中来完善。这样你玩得很熟了,你将来买了这个房,你就知道自己去哪,就像你在国贸,你突然一天到国贸不知道怎么走,但是你先在游戏中把国贸走熟了,你将来到国贸自然会走。

其次,我们关于立体城市有很多重要的研究,这些研究我们会请公司所有重要的决策者和工程技术人员参与,目的就是要让他们的观念改变,有很多事最大的敌人是思考问题的一个习惯。比如我一说一平方千米中建出600万平方米的建筑,大家第一反应肯定是那么大的楼密不密啊?其实并不密,因为容积率就6。日本有一个城市1.2平方公里,容积率12,已经建了700万平米了,我们去那考察过,怎么走都很舒服。这就是你的观念,这个观念不改变,我们往哪走都走不了。

此外,我们还有一个“立体城市”建筑展,我们把它做成模型陆续在各个城市,甚至全球范围内展出。如果你们有空可以去万通中心看,万通中心放了两个模型,看到这个建筑体系,你就明白600万的建筑体系放在1平方公里上是怎么回事了,差不多把望京所有的建筑重新摆一下。怎么个摆法,不好说,我举个例子大家就明白了。我们原来的收音机是电子管,最早的计算机是一个房子大,功能又差,占地又大的机器,今天的城市就是这样。我们现在做的城市是晶体管——还不是集成电路,晶体管收音机看着小了,但台多了功能也好了,晶体管型的城市也是一样,一定比原来更好使但是体积很小,不能说小反而你这个功能差了,而是比原来更舒服。

“立体城市”的美好未来

“立体城市”有一个必须面对的问题,就是国人心理、潜意识上的土地情节,这也是思维改变与观念问题,我们提到的一系列工作都是为了改变这个而努力的。其他像绿化问题也是如此,只是固有观念在阻碍你的想象。立体城市的绿化肯定和普通社区有区别,但并不比现在社区的绿化差,只是绿化的方式不一样。如果你看我们“立体城市”模型的话,你会发现它比你想象的绿化要好很多,我们有垂直工厂,所有的柱子都变成种草莓的地儿,日本就是这样,柱子就是水泥,我外面包上一层,然后都无土栽培,实际种的都是西红柿一类的植物。我们的绿化生态节能环保比现在你能想象的要好很多,诸如此类这种问题不用担心。

至于建筑的寿命问题,现在国内的建筑寿命一般在27到30年必须要拆,西方建筑的寿命一般在90年,我们现在做的这个项目,日本建筑专家专门把建筑做成永久性建筑,当然不是永远不变,建筑也会更换,但这个过程保持三重节奏,每次只换一部分,它的建筑结构和我们现在的建筑结构不一样,可以保证建筑不会塌。这样就可以无限使用下去,会保持它永久的存在。所以不会有拆迁或者大的迁徙,除非有战争发生,那是不可控力。

另外我们在防震方面也有准备,举例来说,比如老城没有拆迁,你们觉得这个地方防震性能好还是国贸防震性能好?大家肯定认为国贸防震性能好,因为现在日本的技术能够把建筑做到地震地下晃楼不晃,它底下就像放了一个弹性的弹簧。这个防震技术日本已经做得非常好,所以国贸的防震肯定比胡同里传统民居防震好。再比如,迪拜塔高不高?但它的防震比草棚子好。我们在这方面从技术上有深入的研究,所以现在做的当然比通常做的防震好,你看着高,实际上比低矮的房子防震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