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秘密早准备,距离好把握 (1)(1 / 1)

什么时候,你会不由自主说出自己的秘密?

往往是对方说了一个秘密的时候,你会交换一个。

年轻人小范就是这么被同事忽悠的。她同事偶尔对她聊起自己的初恋,小范觉得对方很拿自己当朋友,于是就说了自己的秘密,小范的秘密是她暗恋的人是自己的领导,而领导是已婚人士。

此语一出,小范自己都后悔,果然纸还是包不住火,此事慢慢传开,产生了很不好的影响。小范最后离开了那家公司。

处理这件事情,小范错在交换了不平等的信息。不管同事是无意交换还是有意设计,在本质上,小范应该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当和同事聊天的话题从工作转移之后,小范应该有能力打断话题的延伸。

人和人之间只要开始对话,就进入了一个对话系统,进入到某个系统中的时候,要有自己的话题,而不能随着对方的话题走,这就像一些明星为什么反感和记者聊天,因为当他们进入记者的提问系统中时,他们就一步步走进记者提前设计好的问题中,无论他们怎么回答,记者都能够按照自己想要的东西,写出一篇报道。

原因是什么呢?谁设计话题,谁就有控制权。

不要进入别人的语言系统,有时候要主动打断你不希望接续进行的话题,维护自己的思想,这让你不会轻易对别人说出自己的秘密,也防止你被自己说出来的话套牢,自己挖坑自己跳。

在工作中,正式的场合一般不会引起越界和透露秘密的问题,只有非正式场合,与同事私下在一起的时候,才会出现问题。据我长期对职场的观察,大部分职场人私下的休闲时间是不愿意和同事过多参与休闲活动的,那么就只有公司组织集体活动的时候,才被迫增加与同事的信息交换程度。

公司组织集体活动对于拉近同事之间的距离非常有好处,可是对于个人来说,为了不让这次活动中过多透露个人信息,造成和同事交往的压力,在这里,我给读者一个好的方法:白天可以和同事聊心情,聊天气,晚上如果过了11点之后,最好闭上嘴巴就睡觉。

因为过了11点,人的意识就不受控制了,如果你是没有准备好可以交换的假秘密,你就会不自觉地把自己的心声说出来,不论你对眼前的这个人是否有足够的了解。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万种人。

你是否有这样的体验,花钱买的东西总是不忍轻易丢弃。

花自己的钱买来的书会认认真真地看,赠品得来的书,却经常看都不看就丢掉。带着“免费”的心情去看书,总觉得书里讲的道理很一般。

商业社会认可这样一点:不怕你足够贵,只要你足够值。

看看超市,如果只要价格高,就没有人买,就不会出现那么多层次的产品了。恰巧相反,那些被定了高价的名牌商品,不仅更能得到使用者的精心保护,最终还提升了商品本身的品牌效应。

曾经有过这样的试验,就是让人们试穿不同品牌的运动鞋,试验的结果是:跟那些价格较低的运动鞋相比,穿高价位的运动鞋让人在感觉上觉得更舒服。

正是因为了解这种情况,我宁愿前期花更多的时间,了解读者更需要解决的心理问题和职场问题,慢慢写一本书,让读者有所花费,有所求再去吸收,而不会随意发免费的帖子表达自己。当然,我尊敬那些网上发帖,分享职场经历给人参考的热心人。

有人找我做咨询,只要不是朋友,或不是特别了解我的人,要谈事情,请先付费或者付出完整的时间。他可以不听,但是如果他想了解,需要先付出,才能得到。

职场中也是如此,有个故事这么讲的:渔夫出海,偶然发现他的船边游动着一条蛇,嘴里还叼着一只青蛙。渔夫可怜那只青蛙,就俯下身来从蛇口救走了青蛙。但渔夫也可怜这条饥饿的蛇,于是找了点食物喂蛇,蛇快乐地游走了。

渔夫为自己的善行欣慰。时过不久,他突然觉得有东西在撞击他的船,原来,蛇又回来了,且嘴里还叼着两只青蛙。

这个故事给人的感受很复杂,在这里我只想说,有时候,好意未必有好的效果。

在公司里,要尊重自己的劳动价值,为领导提供更多的帮助可以交换更多的信任,能为晋升铺路。但是与同事相处是平等的,要多衡量自己的投入产出比。

当帮助别人被以为是你的习惯,就不是好人缘的基础,职场中的好人缘绝对以能力强优先。如果你总是无偿提供劳动,就容易致使你的受益人懒惰;你过于善解人意,就会培养别人的贪得无厌。

人有两扇翅膀才能驾驭金钱,才能飞翔。

第一就是敢于花掉它,花掉它才能拥有它。

第二要能控制金钱,花费有度才不会被金钱所控制。

从人脉的角度来说,有这两点态度,才能让金钱成为辅助自己的工具。

又能花钱又能节约的人既不会让人觉得他铺张浪费,也不会让人觉得他吝啬小气。

听起来让人觉得匪夷所思,实际上并不矛盾。

讲一个我朋友的故事,大家就明白了。

朋友是个儒商,他非常喜欢到国内外旅游,只要他想去一个地方,他一定会订最好的酒店,只要环境舒适,景色优美,花再多的钱都没有关系。有时候,一晚上的花费足够普通工薪阶层半年的收入。但是朋友钱花得非常坦然,也毫不心疼。

值得称道的却是朋友并不是一个“烧钱”的没有社会责任感的人,不说私下对贫穷山区捐款的数目让认识他的人自愧不如,就是平时他使用一件日用品的时候,也一定能够做到“物尽其用”。他热爱国画,但他从未浪费过颜料,任何东西都是彻底用完,才能够再换新的。这一点,又让我们觉得这是个有环保意识、不浪费的人。

看懂了这个事例,你会在基于对人性的把握的基础上,重塑自己的金钱观。进而保证你有钱的时候,花钱不被人妒忌,能花展示了你的能力和品位,省钱不让人感觉抠门,这展示了你粗中有细的做事风格。

我二十几岁和大学同学聚在一起的时候,大家都是炫耀自己赚了多少钱,也就是公司给我们发了多少钱的底薪。那时候,我们误以为那个钱数就代表了资历与能力。

但是现在,经历了越来越多的事情,思考的深度也越来越深,我终于懂得了,能赚多少钱不是衡量价值的唯一尺码,也不是人际交往的筹码。例如,当我的某个同学年薪500万的时候,实际上和我无关,他就如同某个明星人物一样。收入只是个数字,不会引起我过多的关注,只要前提条件是我无求于他。他的钱不但和我没有丝毫的关系,也撼动不了我和他之间的交往和平等的关系。

什么时候我才感到他的气势?永远不是他银行卡里有多少钱,而是要看他往外花了多少钱的时候,我开始审视和关注他。因为他的企业给他一笔巨款让他决策投资,花掉的那些钱就代表他的能力、心量、眼光、投资手段、甚至是社会贡献等。那时候,我们几个老同学开始以同学中有这号人物为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