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元就的诞生(1 / 1)

宛如梦幻 赤军 2148 字 19天前

毛利氏源出镰仓幕府的初代公文所别当,也是著名的兵法家大江广元,广元子季光所领为相模国毛利庄,其后人遂以地名为苗字。建武三年(公元1336年),季光之孙毛利时清成为安艺国吉田庄的地头——这就是小豪族毛利氏的由来。

明应六年(公元1497年),毛利元就诞生在吉田郡山城,他是次子,幼名松寿丸,后取名少辅次郎。在松寿丸4岁的时候,其父毛利弘元让位给长子兴元,自己退居猿挂城。6年后(公元1503年),弘元病殁,年仅39岁。

当时的毛利家,幼主临朝,重臣环绕——兴元虽然继承家督之位有年,年龄却不大,要在弘元去世后的第二年才始元服。当时大内氏纵横于西,尼子氏崛起于东,安艺诸豪族夹在中间,朝秦暮楚,只能勉强维持生存而已——毛利氏也不例外。

毛利元就就在这种险恶的环境下成长起来。他15岁元服,取名少辅次郎;20岁时长兄兴元病殁,元就辅佐兴元之子、年仅两岁的幸松丸即位。次年的永正十四年(公元1517年),他初次上阵,参加了有田合战,对抗安艺守护武田元繁。

安艺武田氏原本同样从属于大内家,当尼子势力蓬勃发展的时候,当主武田元繁突然易帜,倒向尼子氏,并趁着毛利兴元去世的混乱机会杀入安艺国山县郡。毛利元就接到大内氏的命令,出兵与武田军在有田城下交战,以少胜多,突入敌本阵,杀死了武田氏大将熊谷元直与元繁本人。此战(有田中井手·又打川的合战)之舍身奇袭的原理和以后织田信长在桶狭间杀死今川义元是一样的,因此又有“西国桶狭间”之称。

战后,大内义兴把山县郡的一半赏给毛利元就,然后满意地回国了。同年,元就娶了小仓山城主吉川国经之女阿玖为正室。

此后的永正十五年(公元1518年),毛利元就进攻备后国赤屋郡,大获全胜;大永元年(公元1521年),毛利氏倒向尼子方;大永二年(公元1522年),攻克坂城。这些仗都是在东西两大强豪的授意下发动的,毛利氏的势力并未因此而得到扩张,终究,毛利氏不过是大内东进或尼子西征棋局上一枚小小的棋子罢了。唯一可欣慰的是毛利元就的勇名从此响彻西国,他在家中的地位也日益稳固。到了大永三年(公元1523年),27岁的毛利元就面临第一个大的人生转折点。

这一年的四月,毛利元就的长男少辅太郎(隆元)诞生;六月,尼子兴久开始大规模的安艺侵攻战,毛利氏作为尼子方的附属,也被迫发兵参与。六月十三日,毛利元就和老丈人吉川国经统率4千兵马,向镜山城发起了进攻。守备镜山城的,乃是再度降服于大内氏的守护武田氏大将藏田房信。元就施巧计说动了房信的叔父作内应,很快将城池攻克——通过此战,毛利元就开始从一员猛将向奇变百出的智将转化。

七月十五日,毛利幸松丸在吉田郡山城病殁,福原广俊、志道广良、桂元澄等老臣召集诸将连署书状,迎接毛利元就继任家督。八月十日,毛利元就进入吉田郡山城。

当时毛利氏家臣团分为两派,一派拥立元就,另一派却倾向于元就的异母弟相合元纲。尼子兴久为了可以长时间控制毛利氏,暗中支持元纲派发动政变。第二年(公元1524年)年初,元纲派的阴谋终于败露,首脑日下津城主坂上总介、长见山城主渡边次郎左卫门等均被元就杀死。相合元纲退到船山城,四月,船山被志道广良攻陷,元纲战死。

战国时代,父子兄弟相争的惨剧屡屡发生,并且其背后往往都有他国势力的煽动甚至控制。以后在谈到织田家的时候,我们还会有情节几乎一模一样的故事要叙述。就连一直被认为感情甚笃的武田信玄、信繁兄弟,也因为第四次川中岛合战时,信繁所在的阵列位置过于偏离本队,而有“被信玄谋杀”的说法出现——这正是乱世中悲哀而脆弱的人心啊!

且说毛利元就既斩相合元纲,稳定了家族内部,于是在次年(公元1525年)三月,再度叛离阴谋策划他兄弟相残的尼子氏,向西投向大内氏的怀抱。六月,元就攻陷贺茂郡米山城,收降豪强天野兴定。享禄三年(公元1530年),元就次男少辅次郎(元春)诞生,三年后(公元1533年),三男德寿丸(隆景)诞生。

就在德寿丸诞生的同一年,毛利元就还收服了与自己有杀父之仇的大将熊谷信直,攻克高松城,并与高田郡五龙城主宍户元源签署和议,次年又商定婚约,将长女五龙姬许嫁于元源之孙隆家——这一系列战斗和政治谋划,却不是为了大内氏或为了尼子氏,而是为了毛利氏本族的发展和昌隆。

百万一心

毛利元就在接任家督之初,就花费很大工夫重筑居城吉田郡山,把它作为控制整个安艺国的根据地。如今在郡山遗址上仍然矗立着一块石碑,上刻筑城时候作为口号的四个字——“百万一心”。其中,百字缺少横下一撇,而万字为简写,下方的折画出头,从上往下,其实应该读作“一日一力一心”。这个口号,很好说明了毛利氏崛起的最大秘诀,那就是团结一心,共同奋斗。

从大永三年到天文五年,整整14年的时间,毛利元就终于在安艺国站稳了脚跟,成为东西方两大势力都绝不敢轻视的强大的地方力量。时机到了,该是雄鹰展翅高飞的时候了。天文六年(公元1535年),元就把尚未元服的长男隆元送到大内家做人质,获得了西方势力的全力支持。

就在这种背景下,发生了上文所述的尼子氏西侵的吉田郡山城合战和大内氏东征的月山富田城合战,毛利元就趁机攻灭安艺守护武田氏,将势力扩展到安艺国西部。

大内氏在月山富田城下撤兵的时候,沼田城主小早川正平在鸱巢川与追兵恶战,大败后自杀。小早川家与濑户内海贼众关系很好,也拥有强大的水军,正拼命寻求陆地上的强力靠山。经过反复协商,天文十三年(公元1544年)十一月,毛利元就三子德寿丸作为小早川分家兴景(毛利兴元的女婿)的继承人,更名小早川隆景,进入竹田城,并于6年后娶小早川正平之女,正式继承沼田小早川本家。

安艺豪强吉川氏和毛利氏数代姻亲,但是吉川兴经却在富田城下倒向尼子氏,与大内、毛利联军交战,此事在战后引发了吉川家内部的分裂。在毛利元就的暗中策划下,最终决定由元就次子少辅次郎成为吉川家的养子和继承人,改名吉川元春。天文十六年(公元1547年)八月,兴经退隐布川,元春正式成为吉川家当主。

这就是所谓的“两川体制”,由吉川和小早川两翼辅弼,毛利氏这只西国雄鹰,就可以放胆展翅高飞了。曾经有这样一个传说——某日,毛利元就将三个儿子都召唤到身边,要他们一人折断一支箭,三子很轻松就完成了;接着,元就把三支箭合在一起递给他们,结果连最武勇的吉川元春也无能为力。元就趁机讲明了团结一心的道理,果然三子联合一体,把毛利家推到了光辉的顶点。

类似传说,中国各时代各民族中层出不穷(比如吐谷浑王阿柴的故事),因此也难以考证,究竟是毛利元就抄的中国故事呢,还是根本编这个传说的人抄的中国故事。笔者倒是更喜欢黑泽明电影《乱》中的情节,那是一部把毛利家“三矢之誓”的故事和莎剧《李尔王》相结合的虚构影片——片中的老头子一文字信虎也是拿了三支箭交给三个儿子去试折,老大、老二装模作样摆摆架式,都无法成功,老三却抬起腿,轻松地就把三支箭在膝盖上折断了,把老头子事先准备好的一肚子的团结道理给硬生生憋了回去……

天文十五年(公元1546年),50岁的毛利元就让位给刚被大内家放回来的人质——长男隆元,自己退居二线。名为退隐,其实元就仍然掌握着家中的主导权。

为了进一步密切自己与大内氏的联系,3年后,毛利元就派吉川元春、小早川隆景二人出使山口,觐见大内义隆。期间,元春和大内重臣陶隆房结为兄弟,并商定为毛利隆元迎娶义隆的养女(内藤兴盛之女)。此后不久,大内和毛利联军就攻入备后,神边城主山名理兴逃走出云。

第二年,眼看外交形势一片大好的毛利元就,开始整顿家族内部事务。二月,吉川元春正式进入吉川氏主城新庄小仓山;七月,诛杀叛臣井上元兼一门,并以此为契机,要求福元贞俊以下家中武士238人递交血书,宣誓效忠;九月,奇袭布川,杀死吉川兴经;同月,小早川隆景继承沼田小早川本家……

毛利元就严密了家中的等级秩序,由亲信到谱代到外样到土豪,层层辖制,构筑了牢固的封建家族体制。这点,从每年元旦庆贺的日程安排就可以很清楚地看出来:元日,身份低微但就居于元就身边的御马屋方众(俗称马回众)一起向元就朝拜献礼;二日开始,一族众(包括一门众和谱代众)和外样众(包括被称为一户众或一所众的各地土豪)登城朝贺,一直延续五六天;八日为寺家众;九日为佐东(佐东银山)众;十日为国众(独立势力)。

就这样,毛利元就整顿了家臣团,强化了一元统治,积聚了实力,终于迎来了弘治元年(公元1555年)改变历史的“严岛合战”。

战场上的标识物

日本古代战斗时区分敌我和不同部队的标识物,和世界各国相同,主要为军旗。传说军旗最早出现在源平合战中,源氏白旗、平氏赤旗,用以标识敌我双方,后世常把家纹绘上军旗,但也有例外——

比如武田信玄,在其本阵往往树立多面军旗,包括代表源氏的白旗,代表武田氏的白底或红底割菱家纹旗和红底九花菱家纹旗,代表信玄自己的蓝底或黑底金字“孙子四如真言”(疾如风、徐如林、侵略如火、不动如山)之旗和御旗(上绘日轮,中以条隔,下绘割菱),此外,还有诹访明神旗、胜军地藏旗、八幡菩萨旗,等等。

再比如上杉谦信,以长尾为苗字的时候,军旗上绘长尾九曜纹,继承山内上杉家后,军旗上绘上杉竹雀纹,此外,还有天赐御旗(深色底红日轮)、刀八毘沙门之旗(白底,上书一个黑色的“毘”字)。传说当上杉谦信发动总攻击的时候,本阵就会立起“乱龙之旗”作为信号,这是一面白底、上写草书黑字“龙”的军旗。

朝仓氏的家纹为四瓣三木瓜,但朝仓义景有单绘一木瓜的军旗;斋藤氏的家纹为抚子,但斋藤道三另有立浪纹旗;今川氏的家纹为二引两,也受赐可以使用桐纹,但今川义元另有赤鸟纹旗——某些情况下,是一家多纹,某些情况下,则是某位家督个人所好。

除军旗外,日本古代还有两种特别的标识物,即马印和指物。所谓马印,乃是大将位置的标记,可以是旗,也可以是高杆上挑着别的什么惹眼的物件。比如伊达政宗的马印为“黑之二段鸟毛笠”,杆顶扎一丛金色羽毛,下面附两顶黑色羽毛编成的斗笠;丹羽长秀的马印为“枝弦竹上金之短册”,杆顶扎着竹枝,每个分岔上都系挂着很多金色的长条形纸片;织田信长的马印为“金伞”;丰臣秀吉的马印为“金瓢箪”(金葫芦);等等。

所谓指物,即武士背上所插的靠旗,一般为单面,呈1∶2或1∶4长方形,书写姓名或绘制家纹。此外,也有部分特殊编列的武士会佩戴特殊的指物(有可能两面或多面),比如武田信玄的使番(传令兵)所背负的红底白蜈蚣靠旗,德川家康的使番所背负的黑底白“五”字旗,诸如此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