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 记(1 / 1)

2015年9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这个被称为“顶层设计”的文件,是指导和推动国企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在以后的一个多月里,我写了20多篇文章,接受采访上百次。作为一个学者,自己观点能得到媒体的广泛传播,实在是件很快乐的事,尽管常常每天只能睡4、5个小时。

黎雨是个很有眼光的出版人,当她看到媒体上连篇累牍的传播国企改革的新闻,她马上打电话找我,说要出一本解读“国企改革顶层设计”的书。虽然,这多是急就章,考虑到现实需要,便很快拿出来了。

呈现在读者面前的解读,半是理论文章,半是回答媒体的访谈,多数是“顶层设计”发表后写出来的。前面的“国企改革的核心是两权分开”,是我对这一轮改革本质的认识与理论思考,而“60要点解读”则是对文件的具体分解,也是本书的精粹所在。后面8章,大体上按文件的顺序排列,每章则按发表时间排序。对习近平总书记讲话解读,编排在指导思想这一章。我以为,必须把习近平关于国企改革重要论述与文件结合起来学习。随着十三五规划的临近,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供给侧结构改革,这与国企改革的任务具有同一性,我对此做出解读,文章亦收在国企改革指导方针这一编内。

我与很多同行的区别是,专心做一件事,心无旁骛。这五年只做国企改革研究这一件事,把这大半辈子的知识与经验积蓄都用在这一件事上了。其实我是从改革开始便投入国企研究的。1979年开始搞国企报道,1992年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994年研究混合经济,1995年研究资本经营,1997年研究股份制,2009年研究金融改革。我的研究方式总是一个人蹲在一个地方几十天,时间从容,也钻得进去。现在显得过于紧张,说的话一会儿便出现在网上了,像打仗一样紧张。幸好年轻时研究这些问题都是下过功夫的,有底气,心中不慌,也敢于决断,随时能说出主见。当然,自己现在急用先学,需要什么马上研究什么,也提高与充实了不少。

党中央、国务院重大政策出台,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企改革的重要讲话发表时,我总是在“第一时间”做出解读。中央全会、全国“两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与国务院国资委年度会议,我往往是在文件一出来便做解读。连续五年下来了,这个活似乎成了我的专利,体制内外的媒体也接受了这种现实,不自觉间形成了一个“舆论场”。

我能得到安慰的是,“顶层设计”中所提出的重大问题,我大多曾投入过精力研究。而且在前一两年甚至是前三四年便鲜明地提出过自己的对策建议。比如国企高管薪酬改革,我便提出差异化方针与市场化方向,而且提出职业经理人必须实施。这些建议开始声音弱小,有些似乎只是我一个人在媒体上说,后来变成宏大的声音,变成国家的改革主调。

现在,对照顶层设计文件看,我的对策建议基本上都是站住脚的,没有大的失误。这几年,关于国企问题的争论展示得愈来愈充分,这本书是对国企改革“顶层设计”出台前后所做的一次焦点梳理,也是对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历史进程的一种特殊记录。收入本书的文章,基本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在报纸、刊物、电台、电视台与网络媒体公开发表了的,也有我的博客、微博、微信上的文章。这些文章收入本书时,文字未作修改,只是有些篇幅较长,仅保留与我观点相关部分的内容。个别文章时间向前伸长些,例如分类与薪酬改革内容,读者可以以此与最后出台的文件做个对比,了解曾有过的争辩,对“顶层设计”理解得可能更充分,也更亲切些。

做政策与新闻解读,是件风险很大的事情。本来没有这个行当,实是移动互联网时代对观点新闻急迫需要与中国新闻发言人体制与机制极不健全的情况下出现的一种特有现象。做这件事情从来有两个标准,一是政治标准,一是学问标准。当官的重在求同,搞学问的重在求异,我能做到的是政治立场求同,观点方法求异,要有学者客观、公允的风格。我素来是有“我以我血荐轩辕”之心的,如此坚持,肯定不是所有人都满意的。尤其在不少政府部门媒体防范重于利用的情况下,我能得以发挥,实为幸运之至。借此,感谢国资委很多同志对我的信任、谅解与包容。幸好,我的上千次解读与中央决策精神是吻合的,是能站得住脚的。搞研究的人更考虑规律性,更多考虑理论的正确,而容易与现实需要脱节,有时说得早一点,透一点,容易有绝对化之嫌,因而对从事实际工作的人造成压力,带来麻烦。这是我们心中不安的。

每当重要国企消息出台时,我眼前马上就会浮现出那些充满期待而焦急的年轻人的眼神,能对他们有所帮助,也是一件愉快的事情,尤其要谢谢媒体朋友们的看重、支持与理解。我回答记者问,观点是我的,文章却是他们写的。为了保持体例的统一,没有在每篇文章中署名。这些记者是华晔迪、何宗渝、赵晓辉、张辛欣、李鲲、郭淼、李予昂、杨烨、温源、尚前名、崔丽、王林、史额离、刘辰瑶、李金磊、黄玉琦、张燚、王道军、赵嘉妮、顾梦琳、高江虹、夏旭田、康怡、陈蕴彰、王雅洁、汪时锋、刘丽靓、王雪青、左永刚、陈岩鹏、冯彪、马常艳、张艳玲、刘青山、任腾飞、丁国明、赵玲玲等等,还有一些没收入文章的年轻朋友们,可以开出很长很长一串名单,谨此对他们表示诚挚的谢意。还有在国资委新闻中心随我实习的孟书强、邹碧瑶、王鵷、展艺桓、麻可寒、相璇等同学,为本书资料整理做了工作,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清华大学孟禹、李佩昀写的分析国企深度新闻的论文也一并收入。这篇文章重点是研究“顶层设计”新闻解读现象的,有利于读者了解这五年国企改革的历史与新闻背景。

在编选这本书时,因为篇幅的限制,有两类新闻并未收入,我的观点在文章中所占篇幅较小,并未收入;同一主题的报道为多家报道,只收入有代表性的媒体。近年间,记者专访并不都代表自己的观点,出于对作者及原文的尊重,收入时对原文并末修改,谨此说明。

作 者

2015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