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大事年表(1 / 1)

1920年9月30日,张爱玲出生于上海麦根路,原名张煐。

1921年12月11日,张爱玲1岁,其弟弟张子静出生。

1922年,张爱玲2岁,随父亲张志沂迁居天津。

1924年,张爱玲4岁,母亲黄逸梵奔赴英国游学,张爱玲在姨奶奶的看管下开始私塾教育。

1928年,张爱玲8岁,父亲辞去职务并搬回上海,母亲也结束游学返回上海。同年,张爱玲开始学习绘画、英文和钢琴。

1930年,张爱玲10岁,插班到黄氏小学读六年级,并正式改名张爱玲。同年,其父母离婚,张爱玲仍和父亲一起生活。

1931年,张爱玲11岁,入读上海圣玛利亚女校,结识好友张如谨。

1932年,张爱玲12岁,母亲奔赴法国,张爱玲首次在校刊发表短篇小说:《不幸的她》。

1934年,张爱玲14岁,父亲再婚,迎娶孙宝琦之女孙用蕃,张爱玲写出《理想中的理想村》《摩登红楼梦》《后母的心》等文章,未发表。

1937年,张爱玲17岁,从圣玛利亚女校毕业,因与后母争执被父亲拘禁半年。

1938年,张爱玲18岁,从父亲家中逃出,至母亲和姑姑处生活。同年,参加伦敦大学远东区入学考试,得第一名。

1939年,张爱玲19岁,因战乱持伦敦大学成绩单入读香港大学文学系,结识挚友炎樱。

1940年,张爱玲20岁,以《我的天才梦》参加《西风》杂志征文,获第十三名荣誉奖。同年,获香港大学两项奖学金。

1941年,张爱玲21岁,珍珠港事件爆发,香港沦陷,张爱玲在围城期间担任医护人员。

1942年,张爱玲22岁,与炎樱一起返回上海,住在姑姑家中,开始文学创作生涯。于英文杂志《二十世纪》发表《中国人的生活与服装》《中国人的宗教》《洋人看戏及其他》等散文与影评。

1943年,张爱玲23岁,经亲友介绍结识《紫罗兰》主编周瘦鹃。5月,张爱玲在该刊发表小说《沉香屑??第一炉香》,张爱玲在上海文坛崭露头角。6月,张爱玲继续发表《沉香屑??第二炉香》。7月,张爱玲结识柯灵,此后在《杂志》《万象》《古今》等刊物发表《茉莉香片》《到底是上海人》《心经》《倾城之恋》等一系列小说、散文,初露锋芒。

1944年,张爱玲24岁,1月,在《万象》连载长篇小说《连环套》,7月腰斩。2月,在《天地》发表《烬余录》,后发表《花凋》《谈女人》《红玫瑰与白玫瑰》等一系列小说、散文。9月,张爱玲的小说集《传奇》出版,四天后即再版,轰动一时。《杂志》编辑部多次举行《传奇》座谈会,张爱玲也出席了一系列作家交流会。12月,《倾城之恋》舞台剧在上海上演,反响热烈。

同年,胡兰成因仰慕张爱玲文名而前去拜访,两人日渐生情,纠缠不断。8月,胡兰成与妻子离婚,与张爱玲结婚。11月,胡兰成前去武汉接管《大楚报》,结识小周。

1945年,张爱玲25岁,散文集《流言》出版,并在《杂志》上发表《留情》《我看苏青》等小说、散文。3月,胡兰成回上海,坦诚小周之事。5月,胡兰成再次离开。8月15日,日本投降,抗战结束,胡兰成开始逃亡生涯。

1946年,张爱玲26岁,2月,前去温州寻找胡兰成,发现胡兰成身边的另一个女人:范秀美,失望而归。同年,应桑弧邀请编写电影剧本《不了情》《太太万岁》,两人也因此结缘。

1947年,张爱玲27岁,在《大家》月刊发表小说《华丽缘》和《多少恨》。6月,给胡兰成写分手信,正式离异。

1950年,张爱玲30岁,以梁京为笔名在《亦报》上连载长篇小说《十八春》。7月,应夏衍邀请参加上海市第一届文代会。

1951年,张爱玲31岁,以梁京为笔名在《亦报》上连载中篇小说《小艾》。同年,桑弧结婚,与张爱玲的感情无疾而终。

1952年,张爱玲32岁,离沪赴港,为香港美国新闻处翻译作品,并结识好友宋淇、邝文美夫妇。

1953年,张爱玲33岁,为生计奉命撰写两部长篇小说:《秧歌》《赤地之恋》。同年,父亲在上海病逝。

1954年,张爱玲34岁,《秧歌》《赤地之恋》出版。张爱玲寄《秧歌》给胡适请求点评,结下友谊。

1955年,张爱玲35岁,11月,张爱玲离港赴美,借居在纽约救世军办的女子宿舍,与炎樱重逢,并一同拜访了胡适。

1956年,张爱玲36岁,2月,张爱玲前去纽英伦州的麦克道威尔艺术营居住,开始撰写英文小说《Pink Tears》,并结识美国剧作家赖雅,日渐生情,于当年8月结婚。

1957年,张爱玲37岁,CBS上映电影《秧歌》。同年,母亲在英国病逝。

1958年,张爱玲38岁,获资助在加州从事写作半年,发表小说《五四遗事》,为香港的电影公司编写《情场如战场》《桃花运》《人财两得》等剧本。

1960年,张爱玲40岁,正式成为美国公民。

1961年,张爱玲41岁,因生计回香港发展,途中出访台湾,结识白先勇、王帧和等青年作家,后于香港完成《红楼梦》《南北一家亲》等剧本。

1962年,张爱玲42岁,回美,与赖雅搬到黑人区的廉租公寓,相依为命。

1966年,张爱玲46岁,长篇小说《怨女》、Pink Tears(中文版)在香港《星岛日报》连载,并将《十八春》改写为《半生缘》。

1967年,张爱玲47岁,任雷德克里芙女子学院驻校作家,开始翻译《海上花列传》。同时,《半生缘》在香港《星岛晚报》和台北《皇冠》杂志连载。同年,赖雅去世。

1969年,张爱玲49岁,任职于加州柏克莱大学“中国研究中心”。

1971年,张爱玲51岁,接受水晶先生专访,同年,从柏克莱大学“中国研究中心”离职。

1972年,张爱玲52岁,移居洛杉矶,从此开始隐居生活。

1973年,张爱玲53岁,在《皇冠》发表《初评红楼梦》,其小说、散文也由台湾重刊。

1974年,张爱玲54岁,在《皇冠》发表《二详红楼梦》,完成《海上花列传》翻译。

1976年,张爱玲56岁,出版第二部散文集《张看》,并发表《三详红楼梦》。

1977年,张爱玲57岁,出版《红楼梦》评论文集《红楼梦魇》。

1979年,张爱玲59岁,发表小说《色,戒》。

1981年,张爱玲61岁,出版《海上花注译》。同年7月29日,胡兰成于日本东京去世。

1983年,张爱玲63岁,出版《惘然记》。

1987年,张爱玲67岁,出版《余韵》。

1988年,张爱玲68岁,出版《续集》。

1991年,张爱玲71岁,姑姑张茂渊在上海病逝。

1993年,张爱玲73岁,完成《对照记》。

1995年9月8日,张爱玲的遗体在洛杉矶西木区公寓被发现,享年75岁。9月19日,遗体在洛杉矶玫瑰岗墓园火化。9月30日,骨灰撒于太平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