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随意制定人民币汇率低估标准,利用中国外汇储备只能购买外国国债的规定,借此对中国进行敲诈、盘剥中国从对外贸易顺差中积累起来的微薄利润,这无疑是到中国来抢钱。
美国逼迫人民币汇率升值,其实质在于来中国“抢钱”。道理明摆着:人民币汇率调整涉及到金融、货币的重新分配;人民币汇率升值的直接结果是大大减轻美国的外债负担,等于中国自动免除美国的大部分债务。明白了这一点就知道,为什么美国对人民币汇率问题不依不饶了。
美国众议院筹款委员会在2010年9月29日通过了针对人民币汇率问题的法案,需要注意的是,人民币汇率作为金融问题并不是由经济学家们根据经济理论和模型来确定,而是由美国政府议员和官员们单方面提出,这就形成了从古到今全球货币金融学上最荒诞的一幕。
接下来问,这些议员们是根据什么为依据呢?其标准是 1:一是在长达18个月的时间里,一个国家的政府长期并且大规模地至少对一个汇率市场进行了干预;二是在长达18个月的时间里,一个国家的“实际有效汇率”至少被低估了5%;三是在长达18个月的时间里,一个国家的全球经常账户余额巨大并且这种状况长时间地持续;四是在长达18个月的时间里,一个国家政府持有的外汇储备资产超过未来12个月偿还债务所必需的数量;或者超过该国货币供应量的20%;或者超过该国在此以前4个月的进口总值。
美国议员制定的上述依据从何而来?不得而知。但容易看出,这几乎是为中国及人民币汇率“量身定做”的。所以也就难怪,美国这几年来总是把矛头对准人民币汇率问题了。
从道理上说,一个国家究竟是采取固定汇率、浮动汇率还是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都是这个国家的主权,符合国际金融学常识,也符合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原则,由不得别人说三道四。在全球经济学界,从来就没有达成过对某国货币汇率是否被低估进行衡量的任何标准。
而现在,美国从它自己身上掏出一把自制“橡皮尺”,比划一下,就说中国的人民币汇率“低估”了。这样的“标准”出自美国政府官员口中,连任何经济模型都没有,这就不得不让人奇怪了。
解释只有一个:那就是美国完全是从自身利益出发,来对包括人民币汇率在内的其他全球主要货币说三道四,目的就是为了“捞钱”,根本没什么标准;或者说,它们的标准是可以根据需要随意制定的。
例如在2005年时,当时中国实行的还是固定汇率制度,所以美国官员一再“教导”中国说,固定汇率制度是如何糟糕、落后,人民币机制需要向浮动汇率制度迈出一大步。
不用说,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率实行改革,开始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了。可是接下来,等到美国“出事”,具体地说就是2008年从次贷危机引发了全球金融危机,美国一看形势不妙,就再也不提人民币汇率浮动性的好处了。中国出于对稳定全球经济的角度,果断恢复了类固定汇率制度,得到美国官员的一片叫好,这时候的美国就再也没有提到所谓的人民币汇率“操纵”问题。
而现在,全球金融危机还没有完全过去,美国睁眼一看,它前一阶段用来抗击金融危机所开印的大量美钞已经大大增加了债务负担,2010年末美国的国债数额差不多已经达到国内生产总值的规模,在外贸存在大量逆差、国内失业率达到历史最高水平的背景下,唯一的办法就是持续不断地贬低美元汇率,以便促使其它全球主要货币汇率上升,来转移美国政府的财政负担、减轻政府压力。
这样看来,美国逼迫人民币汇率升值的举措,实际上是这一系列战略阴谋中的一部分,目的就是要从持有美国国债最大的国家(中国)身上开刀,从中国国库里抢钱。
请不要忘了,本书前面就已经提过,就在这次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之初,美国推出7000亿美元金融援助计划时,美国著名智库国际战略评估中心就积极主张美国对中国采取军事行动,呼吁通过战争方式来消除美国在中国的债务,并且认为这是解决美国衰退与中国崛起两者之间矛盾的“唯一办法” 2。
由此可见,从经济角度看,美国与中国开战是“很划算”的。因为只要战争一打响,中国所拥有的美元储备就自动作废,而当时中国拥有的美元储备要大大高于美国推出的7000亿美元规模。这表明,美国采用军事手段来对付中国,确实有可能作为摆脱金融危机的首选目标。
但考虑来考虑去,美国终于还是放弃这种“最好”也是“最坏”的打算,搞**裸的单边金融霸权。其主要手段是,一方面持续贬低美元汇率,逃避自己的债务责任、侵吞其他国家的劳动果实;另一方面,自行制定标准给其他主权国家套上“汇率操纵国”帽子,混淆是非。
美国为什么会如此明目张胆呢?主要原因有两条:一是美元作为全球主要储备货币的垄断地位,二是中国外贸出口不得不需要美国市场。两者结合起来:一方面是中国商品必须出口到美国、不可能放弃美国市场,另一方面是美国可以趁机采取各种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包括要求人民币汇率升值,征收反倾销税、反补贴税,以及设置各种技术壁垒、绿色壁垒、社会壁垒、汇率低估惩罚税等借口,目的都是一个,那就是“雁过拔毛”,从中国身上抢钱。
那么,作为中国来说,这方面有什么反制措施吗?有,这主要是两点:一是修改《中国人民银行法》,规定外汇储备既可以购买美国国债,也可以购买中国国债,把投资利益留在国内;二是在对外出口商品时换回中国所需各种资源,而不仅仅是美元纸币。例如,可以加强与亚非拉资源国家的外贸合作,中国先用人民币购买这些国家的资源,然后再让这些国家用人民币购买中国的商品。这既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必然途径,又能最大限度地避开美元汇率变动对人民币的影响。
1 张庭宾:《美国“汇率报复”本质是“抢”中国税收》,2010年9月27日第一财经日报。下同。
2 见本书第一章“引发实体战争并非不可能”一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