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分布式记账、匿名、可追溯、无法篡改等特性,非常有助于记录并保护版权,并因此催生一大批知识富翁。与此同时还会创新娱乐方式,甚至把你的山盟海誓真的留到天荒地老!
确权知识产权
制造知识富翁
创新游戏娱乐方式
创建新型社交平台
确权知识产权
目前著作权纠纷、版权保护不力、盗版行为四起的原因之一就在于知识产权确权难。可是在区块链下,版权保护问题将会得到很好的解决。
口说无凭,记录为证
在过去,知识创作都是写在纸上的,有纸稿为证;现在已进入电子化写作和创作时代,作家在电脑或手机上写作,手稿已**然无存,一旦发生版权纠纷,这时候如何确定是谁抄谁呢?区块链技术就派上用场了。
区块链的原理是,物品所有权都写在数字链上,谁出现得早、谁出现得晚、出现在哪里,都无法修改。不但如此,一旦出现智能合约中约定的情形,就能确保合同得到迅速而准确的执行,这样,不但能减少现实生活中的所有权属纠纷,还能降低仲裁环节中的人工干预成本和执行成本。
区块链确认版权分两大步骤:一是宣示所有权,加盖时间戳。创作者把自己的原创作品和相关协议上传到区块链,随后生成一个与文件相对应的哈希值,将文件的加密哈希值插入其中,被区块链矿工打包到一个区块后,该区块的时间戳就成了该文件的时间戳。“哈希值+时间戳”的这张数字证书,便能证明该作品的创作时间和权属关系。二是所有权跟踪,全过程追溯。接下来,在所有涉及该版权的使用和交易环节,区块链都会进行完整的记录,并且不可逆和无法篡改[1]。
依托分布式记账的完整记录,区块链能够有效保护知识产权。就好比说,你在区块链上上传一篇文章,系统会自动记录你上传这篇文章的地点和时间,那么以后如果有谁抄袭了你的这篇文章,说这篇文章是他写(上传)的,你就可以拿出证据来证明这是你的原创,是你最早上传的;甚至也不用你出面,该区块链中的所有人都知道其实你在他之前就已经发表过这篇文章,事实胜于雄辩。道理很简单,这时间戳是无法谁也改不了。
区块链版权保护的应用
2017年5月,美国一家名为Blockai的技术公司更名为Binded,主要业务转移到具有法律效力的记录上来,即推出一种旨在帮助艺术家采用区块链技术来保护自己创意作品的版权服务。
该公司认为,在互联网为创意作品带来大量机会的同时,内容保护已成为巨大挑战,尤其是独立生产者的数字艺术、文学以及计算机软件作品。所以该公司发誓要实现版权大众化,通过人工智能来为有版权的作品创建独特的指纹,以此来保护版权并确保艺术家获得应有报酬。
该公司首席执行官表示,他们已经两次累计融资150万美元。尤其是在第二次融资95万美元中,新加入的投资人包括日本报社、游戏公司、风险投资等。特别是日本投资者的加入,非常有助于建立全球化版权标准,这一点至关重要。否则如果在美国,要想提起版权诉讼请求首先必须在美国版权局注册一个新的版权。
不但如此,这个平台的优势还在于始终完全免费。即使作为中介媒介,与直接在政府版权局登记相比,它也具有两大无法比拟的优势:一是服务时间更短、服务费用更少(仅象征性地收取一些必要的版权登记费);二是能够创建一种独立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记录,并且在全球通用[2]。
而据迅雷集团首席执行官陈磊介绍,香港知识产权交易所也已经采用区块链来进行知识产权确权了。
例如,3DX光机是一项非常先进的技术,如果你要使用该技术,就可能需要购买一年或两年使用权,这个代价是很高的。那你能不能购买1000次使用权呢?目前来看并不可行,因为无法保证你购买了1000次使用权就只用1000次,超出了也不知道。这样的例子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见,成龙的“龙”字卖给一家企业使用10万次,结果却发现已经使用了几千万次,这就很难进行追溯。可是在区块链下,这样的难题便不复存在[3]。
顺便一提的是,虽然区块链在版权保护领域已有实际应用,但要大面积推广还面临以下两大挑战:一是相关法律的推出可能会很难,无法可依会是一个相当长的过程。二是哈希值生成费用大,一旦生成便无法改变;而每一因素的细微变化都会要求哈希值随之发生改变,这中间的成本相当巨大,至今还不敢想象有谁愿意进行这种看不到回报的初始投资。
制造知识富翁
知识产权确权带来的结果,必然是催生一大批知识富翁,通过真实而没被侵蚀的版税收入先富起来,并推动全社会创新意识的复苏。
作家如何靠原创致富
作家创作的范围很广,大到电影、小说,小到微信、短信,但只要是原创,在区块链下都可能靠版税收入致富。这种致富渠道主要有两条:
一是直接渠道。区块链改变了不能对文学、艺术品尤其是数字化作品身份进行认定的环境,从而买方在作品估值和交易时不再需要战战兢兢,就会大胆地根据作品价值进行定价,无需担心真伪和版权。例如,对于摄影作品来说,有价值的只能是原版(拥有版权的那一幅),电子版要想复印、转发多少份都可以,也就谈不上市场,两极分化十分明显。
这种优势对文学艺术家尤其是新兴艺术家、行为艺术家、观念艺术家、新媒体艺术家等将是极大的福音。例如,现在大家每天都会在朋友圈中分享文章和图片,还有快手和抖音等短视频。由于传播速度快,已经类似病毒营销了。在这其中,如果要想确定其知识产权或最早是谁首发的,绝非一件容易的事。这些文章、图片和视频的价值并不高,其版权价格通常在几元到几百元不等。可是,版权保护的成本就高了,仅仅是公证或司法鉴定费用就在千元左右,不但贵而且费时还长;如果是维权,成本会更高,甚至根本无法进行下去。
可是在区块链下,上述问题将会自动消失。上市公司安妮股份就是抓住这一痛点,开始尝试区块链技术运用的。2017年8月,它与版权家、艾瑞咨询、小米科技等12家知名企业及资深专家,共同发起成立了国内第一个版权区块链联盟,从而成为区块链驱动版权保护的重要里程碑。
举例说,如果有人要用一张图片,那么在付费后就会在区块链上拿到版权,然后系统会自动生成电子合同,证明这版权归你所有。相反,如果使用者没有得到授权就用了这张图片,运营公司就会通过区块链监测到你的这一侵权行为,同时请求法律维权服务。从目前行情看,一张图片的赔偿价格通常在2000元至5000元不等,高清广告图片会更贵。另外就是,区块链的版权保护范围覆盖全球,与国际版权保护和服务是接轨的。
除了区块链平台版权家,截至2018年3月我国已有450多家相关服务类平台,其中有10多家建立了运用区块链技术保护数字著作权项目[4]。2018年7月,360搜索又推出了拥有区块链版权认证、品牌流量收益、全网版权保护三大功能的原创图片认证平台“图刻”,帮助作者进行图片版权的确认、侵权监控并获取价值收益[5]。
二是间接渠道。区块链下的文化、艺术市场权属清晰,就会有助于吸引行业资金流入,从而“大河有水小河满”,间接带动作家致富。
区块链下的文学、艺术作品数字化后,会形成唯一的、不可篡改的标志,并由此伴随着它在流通领域全过程形成链式物流信息。这样,就必然会在客观上因为对艺术品保真、艺术家著作权的保护、艺术品市场信心的建立,带动整个行业吸引到巨额投资,从而促进文化、艺术市场大繁荣。而不再像现在这样,由于艺术品存在着鉴定难度大、定价复杂等问题,基金和券商只敢以证券交易、资产管理为主。
音乐家如何靠原创致富
区块链下音乐作品的版权权属清晰,当然会促使音乐家靠原创致富。许多明星已经奋不顾身地加入其中,并已尝到甜头。只不过,与国外明星的高调相比,国内明星还在低调摸索中。
这方面的全球第一人是英国女歌手伊莫金·希普,她2015年10月就把她的新歌《Tiny Human》单曲发在了区块链上,用户只要在其账户中存入以太币就能获得MP3文件使用权。在我国,最早涉足区块链的明星是SNH48流行乐女子团体,时间是2017年;后来者有汪峰等[6]。
这种音乐上链的做法有以下四点好处:一是实时监控流量数据,每一个流量都是实实在在的数据,如果用户不掏钱就休想得到其授权,并且不存在欠费问题;二是帮助作者通过精确而详细的数据争取公平的收入报酬,财产流向更加清晰、透明;三是区块链能够提供稳定的支付系统,“没有中间商赚差价”;四是在影视、艺术行业的推陈出新会变得更加公平和容易,不用“潜规则”就可以凭真本事吃饭,看市场而不用看导演。
2016年9月,在新加坡举行的Music Matters音乐产业大会上,各版权管理平台就音乐产业透明度与区块链结合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一致认为区块链与音乐产业的结合将会引发一场新的革命[7]。
差不多同时,创建于2014年的区块链初创公司Synereo觉得,网络控制权全都集中在脸书和推特这样的巨头手里固然不行,但如果单靠以太坊等区块链也有缺陷,主要是所有运营历史都必须复制到维护作用的设备上去太麻烦,所以必须想方设法重建社交媒体。也是在这样的理念支持下,以色列的Synereo公司研制出了全球第一个可并行的去中心化区块链,即R链。这里的“并行”意味着可以在不同进程下同时运行,却又不会互相干扰;这里的“去中心化”,是指区块链被细分成组合件,互相构成统一的整体,却又不需要像比特币区块链那样重新计算,这样就大大提高了计算速率。很快地,它就通过出售股权和自带加密通证筹集到470多万美元,一举打破以太坊的垄断地位,成为全球最主要的分布式应用程序平台[8]。
其他主要的平台还有:Mediachain通过区块链协议,将内容创造者与作品一一对应;Mycelia通过区块链产权保护项目,为音乐人实现音乐自由交易;Monegraph通过区块链来保障图片版权的透明交易;等等。
带动全社会共同致富
以作家、音乐家作品为代表的版权保护,背后反映的是全社会对知识及知识产权的重视,这是一国推动经济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举措。
举例说,经常有人拿中国和美国两国的物价水平作比较,尤其是在生活必需品方面,甚至换算成同一种货币,美国的物价都要低于中国;而如果单纯从各项消费占收入比例看,更是要远远低于中国。接下来的问题是:美国人的平均收入要数倍于中国人,消费又那么低,他们的这些钱都用到哪里去了呢?实际上,大部分钱都流向于知识产权和人工。
知识产权保护得好,这种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氛围就会使得整个民族具有无比巨大的创造力。这不但体现在物质生产的高效率,同样也体现在精神文化、娱乐消遣等方面,并且会间接拉动内需。明白了这一点就知道,如果你一口咬定美国的发达是掠夺而来,那就不但没有抓住问题的实质,还会注定你继续穷下去。在美国,普通人的生活压力很小,哪怕你完全没有收入,也可以依靠政府给予的低收入保障过日子。根据1939年罗斯福政府创立的“补充营养协助计划”,人均收入低于贫困线[9]130%(2018年人均月收入在8450元人民币以下)的美国家庭包括绿卡居民,都可以向政府申请食品券福利(钱打在银行卡里,定点购物),仅此一项便足以满足日常生活开支,总人数约占全国人口20%。这些穷人与富豪的区别主要在于,没有那么多钱买各种保险(美国的保险价格高,性价比也高,所以保险费支出比例大)[10]。至于高收入的美国物价居然比中国还低,主要归功于市场化资源配置效率高。完全自由的市场能够实行最优化资源配置,这样也就大大减少了浪费,这便是制度优越性的一种体现——有本事的人靠创造(创新)吃饭,没本事的人靠制造(体力)吃饭,两者皆无的靠保障(政府救济)吃饭,各得其所,这社会就和谐了。
言归正传。如何才能使自己的国家充满创造力、摆脱贫困、走向这种良性循环呢?关键是两点:一是真正地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二是保护知识产权,让有创造力的人富起来,摒弃和根除一切盗版、山寨的做法。举例说。如果农民辛辛苦苦种了一熟地,可是就在庄稼成熟可以收割时突然一夜之间被人偷光,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政府还漠视不管,那还有谁会有积极性去种地吗!如果大家都不种地,吃穿又从哪里来!
知识产权保护也是如此。《阿凡达》电影在美国拍了10年,一张新的游戏光碟要卖四五十美元,并且规定在电影上映期间是不许出售光碟的;可是就在该影片在美国上映时,盗版碟片在中国已同步上市,售价只有5元人民币,从网上下载更是一分钱都不用花。所以,美国人恨死中国的盗版行为是很好理解的[11]。知识产权保护在技术上如果过去有一定难度,那么在区块链下将会变得相对简单,关键是看政府有没有这个决心。
创新游戏娱乐方式
目前全球游戏产业步履维艰,但区块链的出现给它打了一针强心针。或者说,区块链的出现为游戏娱乐方式的创新提供了巨大契机。这不但存在于理论探讨上,而且已经有了许多落地应用。
游戏爱上区块链的两大成因
区块链被游戏看好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两者堪称是天然契合的“欢喜冤家”,二是游戏发展本身已经遇到瓶颈、在寻求突破。
从天然契合角度看,区块链的分布式记账、智能合约、共识机制在游戏中有着极强的应用前景,其最关键的核心是“确权”两字。
要知道,目前的主流游戏存在两大问题:一方面是,玩家虽然有虚拟资产,但这些虚拟资产包括账号和装备只存在于游戏场景中,运营商如果要搞小动作,立马可以给你修改数据或删号,容不得你有半点抗议,甚至你根本就不知道。也就是说,这些虚拟资产虽然是你的,但你只有使用权而没有“产权”。可是在区块链下,由于这些虚拟资产是上链的,所有人都知道这是属于你的,所以你不但拥有使用权,更拥有所有权,谁都无法侵蚀或“没收”。另一方面,你的积分和业绩同样有可能被人修改;可是在区块链下,因为游戏规则被写入智能合约,程序是自动运行的,所以这种担忧就可以完全不必,包括游戏开发者也不能随心所欲。
从游戏发展瓶颈看,游戏行业在过去20年里经历了爆发式增长与迭代,从2001至2006年的“端游”(客户端游戏),到2007至2012年的“页游”(网页游戏),再到2013年至今的“手游”(手机游戏),几乎每6年一次交互;盈利模式也相应呈现出“光盘收费”“时长收费”“道具收费”的变化,而目前正好处于变革期。红利衰退,寡头垄断,已经成为游戏行业的痛点,所以彼此都在千方百计寻找突破口,而区块链游戏或许正是这样的风口。
《2018区块链游戏产业白皮书》表明,2017年11月横空出世的Crypto Kitties(迷恋猫)是以太坊上第一个现象级区块链游戏,从那时候开始到2018年4月处于区块链游戏的1.0时代,其主要特点是野蛮生长,圈钱为主;之后便进入区块链游戏的2.0时代,其主要特点是画面精良,不是养宠物就是博彩、虚拟资产交易,快速开发、快速盈利。
但与此同时又不得不承认,由于目前传统游戏市场的主要份额被几家巨头垄断着,所以区块链游戏无法得到产业主流资源支持,所以总体来看,区块链游戏还在缓慢的蜕变之中,传统游戏巨头对此尚未表现出过高的兴趣来[12]。
区块链游戏的落地应用
2016年7月,一款名叫Takara(日语“宝藏”的意思)的游戏风靡全球。这是一款基于位置的游戏,玩家可以在游戏设定的地图上寻找比特币和其他有价值的东西,如优惠券、入场券、忠诚度积分、公司股票等,通过GPS定位亲自到达上述指定地点就能获得这些“宝藏”,然后把上述奖励全都记录在区块链上,便可以在现实生活中进行交易。
与此相似的还有另一款区块链游戏,这就是区块链公司Loyyal发布的Dubai Points。玩家在游戏中同样可以把一次普通的旅行变成寻宝游戏,可以通过到达游戏指定地点来赚取积分,攒够了积分后,就可以在迪拜市内特定的地点投入使用。而这样一来,也就大大增强了游戏趣味性,加深了玩家对区块链的认识[13]。
2017年3月,区块链公司Indiesquare则在全球最大的综合性数字游戏网络发行平台Steam上,推出了一款名叫“比特币虚拟现实”(Bitcoin VR)的区块链游戏。在该平台上,玩家可以购买、下载、讨论、上传、分享游戏及软件,采用的是合约方通证钱包和有关数字加密货币的协同制接力游戏。与过去别的游戏所不同的是,该游戏能够让玩家真切感受到区块链,甚至还能在里面走来走去。
具体地说,它在windows10的操作系统上,采用类矢量制图法,玩家可以在虚拟现实图上散步,现场观看交易在区块链上实时处理的视觉效果和合约方通证交易。其中的单人游戏只需用到一个虚拟现实耳机,就可以配合模拟器玩。在游戏中,你可以用弓箭来修改区块链,可以实时看到比特币交易的宝石从天而降。这种交易正是通过块状物体和宝石来显示的,交易规模越大所创造的宝石也越大。你甚至可以拿宝石来观看交易细节,或者用你的弓箭把这些宝石从天上射下来[14]。
2017年3月,马来西亚电子游戏工作室Xhai Studios宣布将区块链正式引进其电子游戏平台,一些游戏项目将与NEM区块链通证相整合。在该平台上,游戏开发者可以在游戏架构中直接调用支付功能,这样也就不存在对第三方支付的依赖了;而对于游戏玩家来说,则可以将区块链通证与游戏中的货币、点数自由进行双向兑换,方便得很。
为了表彰区块链游戏的巨大创新和变革,中国国际数码互动娱乐展览会和国际智能娱乐硬件展览会官方在2018年8月4日上海举行的第三届黑金娱乐硬件奖颁奖晚会上,还特地在八大奖项中新设立了区块链硬件奖。活动主办方表示,他们相信区块链技术将会给游戏娱乐产业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所以特别增加这一新的分类,请大家关注新兴的区块链硬件[15]。
创建新型社交平台
区块链企业贝克链认为,未来的区块链将会是集价值传输、功能开发和社交应用于一体,就像互联网领域中的微信和脸书一样。该公司技术总监大胆预测:“目前大家手机里安装的社交应用如微信实际上是点对点的通信,未来都将绕不开一个向去中心化升级的过程。所以我们认为区块链的未来一定会是一个社交的平台,如果能把社交做好,那么区块链的未来将出现一个非常巨大的增长!”[16]
在2018年7月美国《财富》杂志公布的世界500强企业中的120家中国企业中,有46家涉足区块链,占比超过1/3。这从一个侧面表明区块链正在从概念层面落地,未来存在着巨大的发展空间。
内容经济越来越一体化
区块链下的内容经济越来越一体化,下面通过一个实例来加以说明。
美国POPC公司是全球广告界第一个区块链共享广告平台,先后在加拿大、新加坡、中国、日本等成立分公司,通过将底层区块链技术封装,提供给各广告、传媒平台,以及提供智能合约设定、智能合约触发、自动分账、数据上链、数据查询等服务,全面打造智能、透明、开放、诚信的广告生态。
更令人感兴趣的是,POPC利用区块链在广告平台上实现精准营销的同时,能够让内容生产商、内容投资者、内容消费者都能得到合理的激励与回报。这上面的每个环节,只要参与内容生态都会得到相应奖励,从而实现自己的价值。以内容生产商为例,创造并发布有价值的数据内容后,就能从两个渠道获得回报:一是通过内容和流量评价体系获取回报,二是借助于投资模式获得一次性收入及后续分成。而对于读者来说,则会在浏览、分享新闻和广告内容时,根据自己所创造的流量价值获取相应回报。
举例说,POPC作为全家第一家区块链资讯类新闻APP,打造出了全球最流行的收入方式,那就是看广告赚钱,并且是真正地把这种方式落到了实处。读者在这上面浏览新闻和广告,就能每篇赚到1至10个广告力不等;如果邀请好友,还能获得系统赠送的广告力,并且没有上限。
这样做的好处是打通了线上、线下的互动和引流,从而使得该平台成为操作性、趣味性、娱乐性、互动性俱有的体验场,不但能吸引用户看广告,而且还能提高广告转化率。并且在区块链下,这种价值量化和流通能够做到非常精准,还非常真实(不可篡改)[17]。因为广告投放过程高效并可追溯,所以能根据用户平时看广告的习惯,自动推送分类广告,而不是随意轰炸式地砸广告。
而读者通过阅读、分享广告以及每天签到获得通证奖励后,便能把这些通证用于储蓄增值、购买商品、兑换服务、投资理财等需求。现实生活中虽然已有按点击付费的广告阅读方式,但由于做不到去中心化,所以难保其中没有弄虚作假。尤其是在互联网广告中,因为广告客户和用户之间的接触越来越少,所以作弊比例也越来越高。只有在区块链下,因为去中心化特性,用户数据在区块链中的每个节点都有备份,才会把这种舞弊造假行为降到最小限度。
想想看,原来读者看广告都有一种厌恶和抵触心理,而现在因为能为自己创造收益,态度便来了一个180度的大转弯,变得乐于接受了,这又会对商家锁定用户、扩大投放效果产生什么样的颠覆作用!
顺便一提的是,由于区块链能够做到多私钥的复杂权限保管,所以能够切实保护用户隐私和数据安全,杜绝用户信息在互联网上被随意调取和使用等乱象[18]。
粉丝经济越来越值钱
长期以来,内容创作者都在利用粉丝从事营利活动,或订阅付费,或现金赞赏,或推销商品。但这里存在两个问题:一是这些方式并非每个人、每种内容都适用;二是即使适用,也可能会遭到社交媒体的广告屏蔽、强行免费服务等影响收入实现。可是在区块链下,这些担心就不必了。
查尔斯在Reddit担任数字货币工程师时,就已经发现这些问题,并决心采用一种人人都可以通过点对点网络互相连接的应用软件;如果你想查看这个网络上的内容,就必须支付少量比特币给网络上的同伴,而这实际上就是赞赏给原作者的奖金了。但是,他的这一设想并没有得到平台管理层赞同,并且他的另一种用数字货币来奖励发帖人的替代方案也遭到否决。
在这种情况下,2017年6月他作为联合创始人正式推出了一个基于数字货币的社交媒体网络Yours,目标是要解决社交媒体内容生产商利用区块链来收取少量的费用。他把Yours称为“媒体收费墙”,并且认为“区块链是微支付的完美解决方案”。鉴于之前区块大小受限以及高额交易费的原因,他决定放弃采用比特币支付而改为莱特币。
而其实,在这之前一年的2016年推出的社交媒体平台Steem就已经这样做了。Steem同样采取区块链来奖励人们发布并分享内容,作者每一次发布或转发有价值的内容时,都可以获得与美元挂钩的Steem通证;当读者对内容进行投票时,也会得到类似奖励。那么,Steem在这其中究竟起什么作用呢?这主要是让读者在内容投票上有更多话语权。
其他基于区块链的类似平台还有Taringa!、Akasha、Synereo等等。
在这其中,Taringa!的运作相对成熟。这是拉丁美洲最大的一家社交网站,它通过比特币的形式把项目中的广告收入分配给内容创造者,把区块链支付和广告收入紧密结合在一起。
另外就是Synereo,它是一家用权益证明方式来运营去中心化的社交媒体网络,2016年9月通过发售通证成功获得200万美元的众筹资金。与众不同的是,它是采用逐步把一个中心化的、基于服务器的模型转换成一个去中心化模型的[19]。
实事求是地说,这些基于区块链的社交网络所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就是用户惯性。就好比说,脸书平台上的用户数量已经超过20亿,而目前这些平台上的用户数如果能达到四位数,就已经欣喜若狂了。出路只能是两点:一是想方设法把原来在其他平台上的粉丝吸引到新平台上来,二是在新平台上另起炉灶、慢慢培养粉丝。这两点如果成功了,或者能实现优势互补,那就很可能是一笔十分合算的买卖。
明星的粉丝最多,所以明星与粉丝的互动就完全可以借助于区块链。
2018年1月,全球第一个汇聚多国精英的粉丝经济区块链Fans Time正式上线。该区块链由泰国公主娅雅殿下担任名誉主席,由位于新加坡的基金会负责项目运行,管理执行团队来自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比利时等多个国家,具备丰富的娱乐市场核心资源和跨国媒体运营经验。该平台上线后,与全球顶级明星、经纪公司、粉丝经济相关企业达成深度战略合作,旨在搭建一个去中心化新型社区,在“人人皆明星、人人皆粉丝”的新型氛围下,充分挖掘培育个体IP价值,重构明星粉丝价值。
数字表明,2017年全球泛娱乐产业总产值超过3000亿美元,其中电影票房市场超过400亿美元,演出市场前100强超过100亿美元,电视剧市场规模超过300亿美元,这还不包括市场规模25万亿美元的全球电商市场中由网红带动起来的经济效益150多亿美元。而所有这些,都离不开核心IP价值的塑造和粉丝消费者的带动。例如,在中国,三位美少年组成的演唱组合TFBoys,其队长王俊凯18岁生日之际,粉丝就筹款为他购买了18颗天际恒星、18架无人机表演、18种濒危动物等,各种海陆空豪华礼物总价值超过1亿美元,参与人数高达5.5万人次,令人不容小看。
如何确保粉丝经济健康有序发展,并且具有安全便捷的交互通道,区块链在这方面大有作为。例如,Fans Time平台建立后,就努力实现“每个人”都能受到珍视的目的,而不被技术、资本、权力等人为中介所压迫。通过去中心化、智能合约、身份鉴别、支付结算等基础设施,打通各生态合作方,解决明星的信息登记、版权登记等基础溯源和征信问题。由于去除了传统粉丝经济中的中介化现象,所以能够实现明星和粉丝实时互动,既能让明星变现,又能让粉丝追梦,还能有助于根除虚假交易,减少资本控制下的文化偏见和各种潜规则[20]。
2018年7月30日,中国家喻户晓的流行歌曲组合、粉丝数量多达上千万级别的凤凰传奇也正式登陆该区块链平台。至此,该平台活跃用户已经多达12万人,双周交易额高达23.46亿元[21]!
山盟海誓终于可以到天荒地老
区块链的分布式记账功能,同样可以运用在恋爱、婚姻上。
举例说,过去虽然有山盟海誓一说,但显而易见,任何肉体都会在百年之内消失。可是,如果你把恋人或情人的表白包括文字、录音、视频等作为信息记录在区块链上,构成共享数据载体,就可以让全网共享,让地球人都知道;甚至哪怕你不在地球上,而是在外太空,同样可以分享。同时,因为区块链数据无法篡改、不能删除,所以你的这条信息就真的可以到天荒地老,到地球(不,应该是宇宙)末日。即使你还没有这样做,仅仅是畅想一下,都会觉得无比浪漫!
2018年8月,传统的七夕节前夕百度APP就推出了“一诺一生,用区块链永久记录我们的爱”的活动。用户把要告白的内容填好,便可生成自己的专属告白;发给对方或发在朋友圈里,别人点开链接便能看到里面的告白卡上写着的名字,但表白内容会被打上马赛克,只有输入手机号码才能看到具体内容,被见证次数前100名用户还有机会获得奖品。
无独有偶,京东金融也借助区块链推出了“帽子证明”的小程序。依次点击“开始领证”“创建爱情代码”“约TA领证”,对方接受邀请后支付9元服务费,就能拥有一张在区块链上永久记录的“爱情占有证”[22]。
这些山盟海誓除了直接发布在区块链上,还可以通过区块链电子邮件来达到同样的目的。
与传统的在网上发送电子邮件相比,在区块链上发送电子邮件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区块链的去中心化特点,决定了在区块链上发送电子邮件会点到点直达,这样也就极大地增强了电子邮件的安全性和保密性。二是区块链的可追溯特性,使得每封邮件都能查到其最初发出的地址,这样就为追踪和打击违法、垃圾邮件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三是区块链的透明性特点,使得如果想一次性发送几十上百万封垃圾邮件的话,那么这些邮件都会需要经过验证、编码、执行,一笔笔记录和存储在不属于任何人的分布式网络中,从而成为一笔很不划算的买卖。四是区块链的低成本特点,使得发送电子邮件的成本极低,或许这又会引发为了拥有更高安全性、保密性和实效性而愿意支付相关费用,从中获取更高的收益。
1 徐明星等:《图说区块链》,北京:中信出版社,2017,P215、216。
2 Lester Coleman文、Wendy编译:《区块链公司Blockai再融资95万美元,更名Binded誓要实现版权大众化》,巴比特资讯,2017年5月29日。
3 《区块链的价值是互联网的十倍》,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对话”栏目,2018年5月27日。
4 苏杰德:《区块链技术破解版权保护难题,广泛应用仍待商业化探索》,载《每日经济新闻》,2018年7月30日。
5 《360搜索上线原创图片认证区块链平台“图刻”》,中国网,2018年7月30日。
6 吴捷:《这些娱乐明星竟然都和区块链“有染”》,巨推链,2018年4月30日。
7 《有了区块链,音乐人再也不用担心“潜规则”了》,搜狐网,2016年11月9日。
8 王二译:《R-chain:第一个可扩展的、速度极快且图灵完备的区块链》,巴比特资讯,2016年9月3日。
9 在美国,贫困线是动态调整的(2018年的数据是年收入12140美元,约合每月6500元人民币)。动态调整的目的,是要确保贫困率保持在15%左右(50多年来一直如此),近年来这一绝对人数在4500万人左右。以典型的美国家庭为例,一对父母加两个子女组成的四人家庭,贫困线为年收入25100美元(约合16万元人民币)。如果按照这一标准来对照中国,70%以上都是贫困人口。
10 《美国人钱都花在哪了》,搜狐网,2018年7月19日。
11 《观点:美国穷人真的比中国多吗》,搜狐网,2018年7月19日。
12 《从ChinaJoy看区块链游戏:东风已吹起,前途仍难测》,网易网,2018年8月9日。
13 《2016年最具前景的五大区块链用例》,巴比特资讯,2016年8月20日。
14 Margaret:《区块链开拓又一新领域——开发虚拟现实游戏》,比特币资讯网,2017年3月31日。
15 吴晓宇:《30款产品加冕,第三届黑金娱乐硬件奖揭晓》,中关村在线,2018年8月4日。
16 《区块链3.0呼之欲出,它究竟将以何种方式打开》,中华网,2018年7月30日。
17 《全球正在流行看广告赚钱,POPC打造看广告秒赚平台》,每日经济网,2018年7月27日。
18 《基于区块链的共享广告收益平台popc席卷全球》,华财网,2018年7月30日。
19 高远:《区块链是否能够拯救社交媒体影响者》,金色财经,2017年7月18日。
20 《首个全球化粉丝经济区块链项目FansTime正式上线》,凤凰网,2018年2月3日。
21 《凤凰传奇于今日正式上线FansTime DAPP》,小岛财经,2018年7月30日。
22 张超:《区块链“恋”上七夕节,你的个人信息会“出轨”吗》,载《成都商报》,2018年8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