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2002年初开始变现通用再保险公司持有的有价证券,当时总共有23218份未结算合约,涉及884个交易对手(有些名字我根本读不出来,不过按照我的估计绝大多数的信用等级都不高)。从此以后,部门经理们在对待这些未结算合约的时候更谨慎,也更巧妙。但是在接近两年之后,公司仍然有7580份未结算合约,涉及453个交易对手。
——彼得·林奇
[巴菲特是这样炼成的]
巴菲特认为,投资股票应该限定在自己熟悉的范围内,不熟不做。关于这一点,可以通过伯克希尔公司收购通用再保险公司后大刀阔斧地整合金融衍生产品上看出来。道理很简单,一方面,巴菲特对这些业务项目并不熟悉;另一方面,这些保险业务给通用再保险公司已经造成了巨大损失,需要加以清理、整合。
巴菲特在伯克希尔公司2003年年报致股东的一封信中说,伯克希尔公司在2002年初开始变现通用再保险公司持有的有价证券,当时总共有23218份未结算合约,涉及到884个交易对手。经过两年努力,通用再保险公司仍然有7580份未结算合约,涉及到453个交易对手,但显而易见比原来好多了。
巴菲特实施这一举措的背景是什么呢?原来,1998年伯克希尔公司以160亿美元代价收购了通用再保险公司,巴菲特曾经为这一收购行动感到十分兴奋。他说,这桩收购业务所发生的协同效应将会使得伯克希尔公司和通用再保险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进一步拓展业务,而这是两家公司独立经营根本不可能达到的效果。
所以,巴菲特在以6300万美元的现金红利支付了通用再保险公司原来实行的股票期权计划后,结束过去、开辟未来地对以前那些管理人员说,以前你们关心的是通用再保险公司的股票价格,因为这直接和你们的个人利益有关;而从现在开始,你们的收入就将完全取决于自己的工作业绩啦。
巴菲特原以为,通用再保险公司接下来的经营业绩将会如他所愿,而实际上情况根本没他想的那么乐观。
在收购通用再保险公司的前一年即1997年,该公司年销售额还有10亿美元左右,可是在并入伯克希尔公司后的1998年至2002年间,却发生了70亿美元的保险亏损。
从通用再保险公司非常广泛的保险业务范围分析,这些亏损额主要发生在全球范围内的承保船只和飞机险业务方面。
更让巴菲特感到难堪的是,通用再保险公司1999年收入出现下跌直接导致伯克希尔公司股票市值低于面值。
巴菲特对此有些生气。2000年1月31日的《布里奇新闻》报道说,巴菲特认为这种情形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他的意思是说,对于那些他原来不熟悉的公司衍生产品部门通通都要剥离出去。
从具体数据看,通用再保险公司的金融衍生产品部门2000年亏损0.63亿美元,2001年盈利0.11亿美元,2002年税前亏损1.73亿美元,2003年税前亏损0.99亿美元,这个部门由此成为巴菲特眼里的讨厌鬼。
2000年2月22日通用再保险公司正式对外宣布,它们正在对公司金融产品业务从战略角度进行权衡,以决定哪些部门和业务需要最终被剥离出去。
2001年通用再保险公司终于迈出了实质性一步,决定把金融产品业务中可以控制的风险部分出售给摩根·斯坦利公司两位前高级管理人员,一位是皮特·汉考克,另一位是罗伯特·门多萨。
毫无疑问,这样做的目的是要转嫁大部分交易风险,只让通用再保险公司承担其中一部分很小的经营风险,把自己经营不好的业务部分转交给懂行、有能力的部门或公司经营管理。
巴菲特的教子、通用再保险证券交易公司的马克·巴恩在一次讲话中说,对于通用再保险证券交易公司来说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步骤。把这些业务出售给皮特·汉考克和罗伯特·门多萨,他们所带来的资源能使通用再保险证券公司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继续拓展业务,有助于实现通用再保险公司的经营目标。
而巴菲特认为,把业务出售给皮特·汉考克和罗伯特·门多萨最好不过了,他对此充满信心。因为在他眼里,皮特·汉考克和罗伯特·门多萨正是他认为的那种理想对象,他希望他们能够成为永久性股东。
然而令巴菲特感到遗憾的是,在接下来的2002年初双方并没有就这个问题达成协议。所以,巴菲特最终不得不取消金融衍生产品部门,彻底放弃这项业务。
据摩根·斯坦利公司2003年10月20日公布的研究报告说,当时的伯克希尔公司通过通用再保险公司证券部经营的金融衍生产品大约有1.4万种。这项业务虽然在2002年就已经出现了税前亏损1.73亿美元,可是并不能保证未来不会继续亏损。测算表明,截止2002年末如果所有交易对方都出现违约的话,通用再保险公司的损失将会达到50亿美元左右,这可是一个骇人听闻的数字。
所以从这一点上看,巴菲特及时终止没有盈利把握、不熟悉的业务部门,把风险控制在合理、有效范围内,实在是一项明智之举。
[启示录]
巴菲特认为,通用再保险公司购并后一连出现大幅度亏损,主要原因是衍生产品业务不容易把握造成的,所以要大刀阔斧地进行整合。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这同样可以理解为做自己熟悉的事,不熟不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