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销售农产品虽然销的是农副产品,但决不表明这项工作只能由农民和“农二代”能做。作为一项新兴产业,凡是具备相应条件的,都可以把它当作一项事业来做,并且取得成功。
杨世明既是“农二代”,又是“高级白领”,他摇身一变成为“梅林核桃王”的经历就能说明这一点。
2001年,杨世明从山东工商学院毕业后,来到深圳一家著名的月饼生产企业做管理培训;两年后跳槽到一家快速消费品公司当总经理助理,月收入七八千元。虽说是助理,但因为总经理和其他老板一年中也不会来公司两次,所以他实际上干的是总经理的活,主要负责某品牌纸巾在深圳各大商场、超市的供应。
结婚后他发现开销变大了,这点收入一家三口不够用,而在职场上他的这个职位和工资说高不高、说低也不低了,以后的发展空间并不大。于是,他于2007年决定辞职,自己创业。
辞职后因为过去没什么积蓄,所以只好先从小买卖开始做起。本来他想加盟一家鸭脖子店的,突然听说有个朋友在南京兼职销售河北石门的核桃,一个月能赚好几千块,并且人很轻松。于是他连忙拉了一位朋友去深圳的两大农贸批发市场了解行情。一打听还真是这么回事,深圳的核桃批发价只有每斤18元;再去家乐福超市看,即使特价还要每斤34.8元,正好相差一倍。
杨世明想,核桃这东西便于保管、运输,同样也是快速消费品,所以觉得做这个应该很不错。
进一步调查发现,当时在深圳市场上卖的核桃主要来自云南和新疆。云南是他的家乡、云南核桃皮薄仁好很受消费者欢迎;而新疆核桃由于路途遥远,物流成本当然就居高不下、缺乏竞争力了。
恰好这时候,他家里还有一袋二姐从家乡带来的核桃,于是他又从批发市场去买了一点进行比较。最后在网上一查,这云南大理的核桃居然在历史上很有名。几个因素综合起来,杨世明更觉得这事值得做。
他马上给在家乡的二姐打电话,了解当时的核桃价格。仔细一算,采购价加运费、损耗之类运到深圳至少比超市要便宜。并且这东西富含不饱和脂肪酸,一直以来深受消费者欢迎,销售应该没问题。接下来,至于做批发还是做零售、是自己开店还是进超市都是可以考虑的,但就是绝对不能放在大街上卖,否则卖不出价钱不说,销量也一定上不去。
杨世明过去就是专门与商场、超市打交道的,深知其中的内幕和甘苦。如果要进超市,什么进场费、条码费、店庆赞助费、公司周年赞助费、节日赞助费、周年赞助费、物流仓储费、销售返利、促销费(包括海报费,端架费,堆头费)至少要占销售额的12%至25%;更重要的是压款严重,通常要60至90天。在此期间,一旦你断货或供应不上,还要受到超市的处罚,这日子可不好受。所以他想,对于没有多少本钱的自己来说,网上销售几乎是唯一选择。
拿定主意后,他马上打电话给二姐,收购了400多斤核桃,经过八天的长途跋涉于2008年1月中旬运到深圳。
这时候马上就要到春节了,他整天忙于在深圳的各大门户网站和跳蚤市场去发帖子。为了尽快打开市场,第一批核桃的价格他定为每斤18元,3斤起免费送货;货到时先尝后买,觉得不好他二句不说马上就走。结果没想到,第一天就卖出去了二三十斤,后来,回头客就越来越多了。
勤进快销的好处在于资金积压少,缺点是多批次进货品质无法保证、价格波动也大。有鉴于此,随着销量逐渐上升,他决定干脆在老家找个加工场——在每年秋季核桃上市时大量买进,然后就放在那里干燥;老家有的是地方,不愁没有存储空间。
2008年9月,第一次囤货时他心里还没底,所以只以每吨4万多元的价格囤了5吨。可是不到2009年2月就卖光了,这让他极大地提高了勇气,后来的囤货就翻了一倍,一直保持在40万元以上。
也正是在2008年,他第一次请父亲在老家为他收购了一批特殊的核桃,当地人称为“草果核”。长圆形,壳薄,肉香还略带点甜味。两个核桃放在手上一起捏,就能捏碎皮,很受消费者欢迎。2009年春节他在淘宝网上开设了网点,“两下子”就把核桃卖到了全国各地。
那究竟是什么“两下子”呢?这第一下子,就是租借别人的饮料仓库作为核桃中转站。
由于冬季是饮料销售的淡季,仓库比较空,而且还很大,而这时候恰好是核桃销售旺季。不用说,这样做能够极大地降低仓储成本,同时又能保证货物发送速度,收货、发货都很方便。
这第二下子是降低物流成本。
一开始时,他买了一辆汽车专门用于送货,可是很快发现这样做成本太高。尤其是随着销售越来越大,这种成本增长速度更快;可与此同时,他也有“资本”与快递公司讨价还价了,最终达成了首重3公斤快递费5元、续重每公斤1元的优惠价格,仅此一项就能省下不少运费,让顾客得到更多实惠。
现在,他每月付给快递公司的费用有1万多元,足见他的核桃销售有多么火。
杨世明过去在快速消费品领域摸爬滚打,消费者心理学掌握得很好。在消费者看来,如果拿到的一大袋核桃里只要发现有一棵是小的,心里就会不开心,他会觉得这老板偷工减料了,更别说遇到空核桃或铁核桃了。如果是这样,回头客就没了。
针对这一点,他专门请了4名员工,其中有两人专门负责在仓库里打包分等级。他把3类核桃品种分成七八个等级,分别按照大小、口味、消费对象分类,目的就是要使得消费者买到的核桃品质相对稳定、符合预期,从而赢得回头客。
实践证明,这一目的他完全达到了。例如,在他的分类中,有一种专门销售给孕妇的“瘦核桃”。出生在核桃之乡的杨世明说,核桃的口感区别非常大,而一般经营者对此不太敏感,而其实老人、孕妇、小孩都会有各自不同的需求。如老年人比较喜欢个大、味浓的核桃,它们的含油量比较多;孕妇喜欢瘦型核桃,清爽而有回甘;等等。为此,他专门闯入妈妈群、孕妇论坛去发广告,联合搞活动等。
针对他过去3斤起邮的规定,可是有些消费者反映并不希望一下子就买这么多,而更喜欢经常吃新鲜的,同时又希望能免费邮寄,杨世明想出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那就是在经营核桃的同时,又增添了新疆大枣、夏威夷果、碧根果等相关休闲食品。
这样,消费者有了更多的选择,同时又符合他3斤起邮的规定;而这对于杨世明来说,既做成了这些生意,又扩大了经营范围,可谓有利无弊。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核桃销售具有季节性,所以淡季时他也会联系月饼厂家销售月饼、填补空档。由于他在经销核桃时已经积累起了良好的信誉,所以这也带动起了月饼销售,一季能销80多万元。他说,对他来说这是意外收获,过去是不敢想的。
三年多下来,每斤30元左右的核桃他从来不打折销售,可是在网上的销量依然直线飙升,“梅林核桃王”的名气也慢慢地传开了,2010年的销售额高达320多万元。[1]
1 管亚东:《网上卖核桃年销320万元》,载《深圳商报》,2010年12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