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1 / 1)

PPI

所谓PPI,英文全称Producer Price Index,中文叫生产者价格指数,或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是指用来衡量制造商出厂价格平均变动的指标。它是统计部门收集和整理的若干种物价指数中的一员,市场敏感度非常高。具体地说,当PPI高于预期时会有通货膨胀风险,反之则有通货紧缩风险,因而是制定和核算国民经济的重要依据。

目前,我国纳入PPI调查的产品有4000多种,覆盖全部39个工业行业大类,涉及调查种类186个。

PPI会对与之对应的CPI(消费者价格指数)产生一定的影响,这主要是价格的传导规律在起作用。它们的主要区别是:PPI反映的是生产环节的价格水平,而CPI反映的是消费环节的价格水平。

参见“核心CPI”条目。

PX项目

所谓PX,是一种化学物质,英文名叫P-Xylene,中文名叫“1,4-二甲苯”或“对二甲苯”。

PX是一种可燃、有毒、有刺激性的物质,主要用于合成聚脂纤维、树脂、涂料、燃料和农药等原料。对于其毒性,有人认为不高(主要是工业机构及其支持的科研机构),有人认为较高(主要是环保机构及部分科学家)。折中而言,可以认为这是一种低毒物质(低毒不代表无毒),其毒性主要体现在慢性中毒上,急性中毒并不明显。

在美国、澳大利亚等国,PX并不属于危险化学品,可是在欧盟是被列为有害毒品范畴的。因为当人体吸入过量的PX后,会对眼睛及上呼吸道有刺激作用;浓度高时会对人的中枢神经有麻醉作用,甚至出现急性中毒。反复接触,会使得人的皮肤脱脂,并可能影响听力,对人的生殖和发育造成毒害,所以它被环保人士称为“断子绝孙项目”。至于它是否会致癌,目前证据还不足,既不能肯定,也不能否定;但一般认为,作为苯系列物质中的一种,长期接触不排除导致癌变的可能。

平时很少听到的这一化学名称,为什么会突然成为财经新闻热词呢?究其原因在于我国的PX市场需求量大,而这就产生了丰厚的利益需求,从而使得各地大干快上发展PX项目。据预测,最近10年内我国将至少要建10多个年产80万吨的PX项目才能满足市场需求。而不用说,无论这些项目建在哪里,都会因为其有毒而导致当地居民的强烈反弹。尤其是在沟通不畅、政府不尊重当地居民意愿、各种利益纠缠在一起时,就更容易爆发民间与政府的强烈冲突,形成群体性事件。

从全球范围看,大型PX项目的安全性一般很高,其排放物可以进入循环利用,污染很小,所以在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它们的PX项目是允许建在市区附近的。但话又要说回来,由于控制PX项目污染主要依赖于政府监管和企业自觉,所以一旦企业只想着赚钱、政府只想着税收,就必然会见利忘义,这种污染风险就显而易见了。尤其是在环保法规执行不到位的背景下,仓促引进PX项目风险骤增。

泡沫经济

所谓泡沫经济,是指一种资产或一系列资产出现了比较严重的价格泡沫,并且这种泡沫资产总量要占宏观经济总量相当大的比重;泡沫资产与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具有某种直接或间接联系,一旦泡沫破灭,将会给国民经济造成困境,或者直接引发金融危机或经济危机。

在这里,泡沫经济强调的是经济,是全局。但不可否认,之所以会造成泡沫经济这样一种局面,是平时对经济泡沫处置不力造成的。研究表明,1980至1995年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181个成员国中,有135个国家在不同阶段经历过金融领域的严重困难,其中有一半以上国家在出现金融危机之前,都出现过泡沫经济,尤其是房地产泡沫,[1]这就能很好地证明这一点。

这就是说,要想避免泡沫经济,必须首先从防止经济泡沫尤其是房地产泡沫做起。但要做到这一点显然不容易。因为市场经济中必然存在着贪婪、存在着投机,而有投机就必然需要各种复杂的金融衍生产品做支撑。发展到一定程度,因为支撑这种投机活动的不是实体经济,所以必然要垮塌,美丽的泡沫就要开始破灭了。

所以说,从本质上看,泡沫经济并不是指一般意义上的商品价格涨跌,而是指由于过度投机导致的商品价格严重偏离价值,先是暴涨,然后是暴跌,因而它是反常的,破坏力也大。

20世纪全球出现过多次泡沫经济浪潮,其中八九十年代日本泡沫经济的破灭,使得日本经济整整倒退15年,是其中比较典型的一次。

日本从1955年起至1985年完成经济起飞,进入全球发达国家行列,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日本的国土面积并不大,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土地资源变得越来越紧缺,于是日本人普遍认为“地价只会上升、不会下降”,纷纷把房地产投资当作最主要的资产保值增值方式。大家都这样想、这样做,土地泡沫就必然形成了。

所以从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开始,一方面是日本的房地产价格飞速上扬;另一方面是,人人都用房地产去作抵押,然后向银行贷款,去寻找新的投资机会。泡沫最严重时,日本东京一个城市的土地总价就超过美国全国土地价格的总和。想一想,这怎么也不可能。所以在进入1991年后,日本的土地神话开始破灭,以土地为抵押的贷款项目成为日本难以消化的不良债权,许多家庭被迫宣布破产。

在我国,局部地区的房地产泡沫也有这种迹象。在我国内蒙古鄂尔多斯,这颗草原明珠的人均GDP一度超过香港,房价、菜价、出租车价格超过北京和上海。这固然说明当地的富裕程度,但同时也表明其中的泡沫太多了。当终于有一天,天量资金无法找到突破口时,泡沫就只能破灭。当地政府也曾用高额补贴来吸引实体经济,但无奈,已经习惯了每年20%以上暴利的虚拟经济又怎么会看得上每年不到5%利润的盈利模式呢?更不用说,泡沫经济破灭时,政府的补贴本身也没有了来源。[2]所以说,亡羊补牢远不如未雨绸缪更重要啊。

参见“经济泡沫”、“实体经济”、“虚拟经济”条目。

平均工资

所谓平均工资,是指城镇职工全年平均的工资总额。

城镇职工平均工资及其增长速度,是目前最受我国公众关注的统计数据之一,但说实话,这也是对公众来说最没用的数据。究其原因在于,这个数据不但与读者理解的概念相差甚远,而且只要一提到“平均”,就很难与某个具体的人挂起钩来。也就是说,无论你的工资收入是多少,不是比平均工资高就是低,即使恰好等于平均工资,也不能说明任何问题。

了解“平均工资”的概念,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把这些概念搞清楚了,知道职工工资的数据是多少,发放这些工资的人数也有了,所谓平均工资数据自然也就出来了。

城镇职工

按理说,城镇职工工资总额中的“城镇职工”,应当包括所有在城镇就业的人员。可是我国统计部门发布的平均工资总额却只包括以下三部分:一是国有企业、国有事业、机关单位;二是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单位;三是其他单位,如内资企业的股份有限公司、股份合作公司、联营公司、有限责任公司,外资企业的外商直接投资企业、外商合资企业、港澳台合资企业等,大约只涵盖1.2亿城镇从业人员;并不包括乡镇企业、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资料表明,我国城镇在岗职工一共有3亿人,也就是说,差不多60%的员工没有统计在内。[3]要知道,那些没有统计在职工平均工资中的成员,恰恰是工资收入最低的人。据我国部分地区调查得到的统计结果,私营企业从业人员的平均工资只相当于城镇劳动统计报表中平均工资的60%。[4]这就是说,如果把私营企业从业人员的收入水平也纳入整个劳动统计报表制度的话,将会明显降低历年来公布的职工平均工资数据,拦腰一截也有可能。

平均数

平均数最能反映总体的一般情况和变化趋势。可是平均数也分为多种,如算术平均数、加权平均数、中位数等。

目前我国职工平均工资中所采用的平均数,是算术平均数。说穿了就是,把所有人的工资总额汇总起来,然后除以这些人的人数,所得到的数据。而国外统计平均工资时采用的平均数,则多是中位数,即最高收入与最低收入最中间的那个数。不用说,后者更科学、也更合理。但显而易见,采用中位数得到的平均数要比算术平均数低得多。

举个简化了的例子来说,如果一个小单位只有3个人:1个老板,2名伙计,他们的年收入分别为16万元、5万元、3万元。如果按算术平均数计算,得到的平均工资是(16+5+3)/3=8(万元);而按中位数计算,平均工资就是最中间的那个人的5万元。不用说,5万元的平均工资肯定要比8万元更接近事实,对于2名伙计来说,前者要相差8×2-(5+3)=8(万元),而后者只相差5×2-(5+3)=2(万元)。

看看,算术平均数就是这样“骗人”的。可是还不用说,即使骗了你,你也无话可说,因为它的确也是平均数。

工资总额

平均工资中的“工资”是指工资总额,而不是到手的部分。

根据1990年1月1日国家统计局第1号令发布的《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劳动统计制度上的“工资”(工资总额)包括以下6部分:①计时工资;②计件工资;③奖金;④津贴和补贴;⑤加班加点工资;⑥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

而普通百姓理解的工资,通常是指“基本工资”或“合同工资”。也就是说,工资就是工资,不能包括各种津贴和补贴,否则也就用不着有“基本工资”、“职务工资”、“津贴”、“补贴”这些概念及区别了。实际上,目前许多单位发放的奖金、津贴和补贴占相当大的比重,有的甚至超过一半。这样一来,大多数人就会感到自己的收入没有统计部门公布的平均工资高了。

代扣代缴项目

职工工资总额中所指的工资是指税前工资,也就是说,其中包括单位为你代扣、代缴的各种应该由职工个人缴纳的项目,如养老金、医疗保险金、住房补贴、个人所得税等;此外还包括通过实物形式发放的各种劳动报酬在内。

综上所述,所谓工资总额,并不是工资单上的“实发”工资,也不是工资单上的“应发”工资(因为有许多纳入“工资”项目的收入并不出现在工资单上)。这样,公众也就更容易感到自己的实际收入与“平均工资”之间有不小差距了。

这个差别有多大呢?据中国保险报所做的一番测算:北京地区职工养老保险的单位缴费比例为20%,个人缴费是8%;医疗保险的单位缴费比例是7.5%,个人缴费是2%;生育保险的单位缴费比例是0.6%,个人不缴费;失业保险的单位缴费比例是2%,个人缴费是1%;工伤保险的单位缴费比例按照行业性质不同分为0.6%、1.2%、2%三个档次,个人不缴费。

这样算下来,个人工资总额中的扣付比例已经占42%了。再加上单位和个人各需缴纳不超过12%的住房公积金,这就意味着职工工资总额中约有66%的比例最终不能到达职工手里,到手的只占34%。[5]

对于这种实际到手工资只占工资总额1/3的统计制度,大多数公众无法理解,甚至认为这是在玩数字游戏,因为它根本不能反映人们在工资收入方面的差异性。所以,每当这种数据一推出,马上就会遭到一片质疑,人们普遍感到它掩盖了工资分配中的差异性(不平等)。正因如此,读者看到平均工资数据时,大可不必信以为真,因为这对个人基本上没什么参考价值。

配股

所谓配股,是指上市公司向原股东发行新股、筹集资金的行为。

按照惯例,上市公司配股时新股的认购权会按照原有股份比例在原股东之间进行分配,也就是说,原股东拥有优先认购权。作为原股东来说,应当认真阅读配股说明书,然后做出是否参与配股的决策。

根据交易规则,在配股的股权登记日那天收市清算后,如果仍然持有该股票,则自动享有配股权利,不需要办理任何登记手续。配股交款期一般为5个交易日,具体以上市公司的公告为准,过期被视作自动放弃配股权利,就不能补缴配股款参与配股了。

平衡计分卡

所谓平衡计分卡,是指从财务、客户、内部运营、学习与成长四个角度来评价未来组织绩效的一种管理体系。

平衡计分卡主要是通过图(战略地图)、卡(平衡计分卡)、表(单项战略行动计划表)来实现战略规划,有效解决制定战略、实施战略相互脱节的问题,堵住执行“漏斗”。

传统的财务会计模式只能衡量过去发生的事项(落后的结果因素),无法评估企业的前瞻性投资(领先的驱动因素),因此平衡计分卡适逢其时,目前已成为企业集团战略管理的重要工具,在集团战略规划、咨询管理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实施平衡计分卡有助于员工的考核和奖金分配,但如果仅仅是为了绩效考核实施平衡计分卡就是本末倒置了,而这正是我国企业引进这项制度的常见误区。结果出现“你考核什么我就做什么、不考核的就不做”这样一种尴尬局面,是企业没想到的。

1 《经济泡沫》,CCTV证券资讯,2011年9月17日。

2 叶檀:《鄂尔多斯象征中国泡沫经济》,载《南方人物周刊》,2012年12月29日。

3 《统计局回应工资“被增长”,承认统计范围过窄》,载《新京报》,2009年8月7日。

4 《工资数据咋统计,为何只公布“平均工资”》,新华网,2009年2月27日。

5 《六成工资不落腰包,统计面临改革呼声》,载《广州日报》,2009年3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