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0
所谓M0,就是指现金。现金的货币层次最高,因为它本身就是现金,用不着通过任何方式再转换为现金。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现金并不包括银行本身的库存现金,而是单指银行体系外的流动中的现金。更确切地说,是指居民个人的手持现金和企事业单位的备用金。这部分货币可以随时随地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所以购买力最强。
参见“M1和M2”条目。
M1
所谓M1,也叫狭义货币,是指现金M0和商业银行中活期存款两部分的总和。
究其原因在于,银行里的活期存款虽然并不就是居民个人手中的现金和企事业单位的现金备用金,却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签发现金支票转换成现金。
参见“M1和M2”、“狭义货币”条目。
M2
所谓M2,也叫广义货币,是指狭义货币加上准货币两部分。
参见“M1和M2”、“狭义货币”、“广义货币”、“准货币”条目。
M1和M2
所谓M1和M2,是指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根据货币流动性大小划分的货币层次中,用来测量、分析和调控货币投放量最有用的两个货币层次。
在金融学中,货币是划分为不同层次的。虽然国内外对货币层次的划分见仁见智,但以货币流动性作为划分依据则相对明确。
所谓货币流动性,是指这种货币或金融资产的变现能力。也就是说,这种货币能不能马上变成现金,以及变成现金的难易程度。根据货币流动性来划分货币层次,流动性越强的货币转变为现金的成本越低、它的货币层次就越高。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把货币划分为以下三个层次,分别是M0、M1、M2。这里的M是英文Money(钱,货币)的意思。
很多读者对这样的概念很不容易搞清,本书教你一招简便又不失科学的记忆方法:
M0表示层次最高的货币,因为它不需要经过转换(0次转换)就能变成现金。当然,这说明它本身就是现金了。
M1表示要经过1次转换才能变成现金,它的货币层次自然就要次于M0。
M2表示要经过2次转换才能变成现金,它的货币层次自然又要次于M1。
如此这般来理解,有的财经新闻中还会提到M3和M4甚至于M5,无论如何,你都能很容易判别它们的货币层次高低。
以上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货币层次的划分。在我国,根据中国人民银行依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颁布的《货币与金融统计手册》对货币金融统计制度的修订,从2002年起,我国境内金融机构的外汇业务数据中划分的货币层次关系是:
M0=流通中的现金
M1=M0+活期存款
M2=M1+准货币(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其他存款)
M3=M2+其他货币性短期流动资产(国库券、金融债券、商业票据、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等)
其中,M3的概念最早出现在1994年12月28日颁布的《中国人民银行货币供应量统计和公布暂行办法》中,是根据当时我国金融工具不断创新的背景来设置的。
所以,我国的货币层次被划分为M0、M1、M2、M3几个层次。M3是在M2基础上增加一些流动性不强的资产,如大额(10万美元以上)可转让定期存单、货币市场共同基金(机构)、中长期回购协议及中长期存在欧洲非美国银行的美元等。
而在美国,还有M4的说法,即在M3基础上增加其他短期流动资产(M4=M3+L);在英国,甚至还划分出了M5的层次。不过,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2006年3月发表的公报表示,由于M3无法提供比M2更多的经济活动信息,多年来对货币政策没有产生什么实质性影响,收集和发布这些信息的所费大于所得,所以决定取消M3的数据公布。
由于支票可以自由兑换,所以M1、M2在货币总量上的含义是一样的,当然,它们在资金用途上有着不同的经济学意义--M1反映的是消费市场和终端市场的活跃程度;M2反映的是投资和中间市场的活跃程度。
换句话说就是,如果M2过高而M1过低,表明这时候的市场投资过热、需求不旺,有危机风险;相反,如果M1过高而M2过低,则表明这时候的市场需求强劲、投资不足,有涨价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国情不同,每个国家的M0、M1、M2所代表的具体含义也不完全相同。
例如在美国,由于居民储蓄率极低,所以M1接近M0;而我国的居民储蓄率极高,所以M1和M0相差很大。当我国和美国的M1数量相同时,表明在美国拥有充裕的现金,而在我国则表明现金严重不足。
同样的道理,由于美国的储蓄率极低,而且支票能马上兑换成现金,M2和M1相差不大,所以美国一直倾向于用M2指标来调控货币。而在我国,如果M2的数字和美国一样大,其中必然会包括相当大的一部分银行储蓄,真正有实际经济意义的货币则严重缺乏。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只要仅仅改变这个M系统,把银行储蓄变成现金支票,不改变货币总量,马上就能至少增加有经济学意义的货币30万亿元人民币。
另外,在对货币进行分层次统计和分析时,还会经常碰到以下几个熟悉的概念如货币存量、货币流量、狭义货币量、广义货币量等等。
买方市场
所谓买方市场,是指市场供大于求、买方在交易上处于有利地位的市场趋势。通俗地说,就是“买方说了算”的市场。
参见“卖方市场”条目。
买壳上市
所谓买壳上市,又叫后门上市、逆向收购,是指非上市公司购买一家上市公司一定比例(一般为35%以上)的股权取得上市地位,然后注入自己的相关业务及资产,以达到间接上市的目的。
买壳上市通常是希望上市的企业在采用其他方式不可能上市或上市难度太大的情况下采取的一种变通,尤其是民营企业和小企业的无奈选择。这样做的好处有:一是绕开上市公司对资产规模的要求;二是节省筹备时间;三是节省中介机构费用。
能够成为买壳上市中“壳”公司的资源,一般具有以下共同特征:一是所在行业不景气,“英雄气短”,只好另寻生路;二是股本规模太小,容易被人收购;三是股权相对集中,易于协议转让,并且也便于保密;四是具有配股资格,否则就没有了吸引力。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买壳上市的案例不少,但这样做的目的一般都是通过配股融资来获取收益,而最终如愿以偿的并不多。
卖方市场
所谓卖方市场,是指市场供不应求、卖方在交易上处于有利地位的市场趋势。通俗地说,就是“卖方说了算”的市场。
参见“买方市场”条目。
贸易壁垒
所谓贸易壁垒,也叫贸易障碍,是指一国对进口商品和劳务所采取的各种人为限制。
贸易壁垒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总体上可以分为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两大类。从发展趋势看,非关税壁垒的比例和作用在逐步上升,绿色贸易壁垒、技术贸易壁垒、劳工标准壁垒等新的贸易壁垒层出不穷。凡此种种发达国家利用自身技术优势对来自别国的产品进口进行认证的要求,极大地阻碍了发展中国家和欠发达国家的产品出口,加剧了全球经济及贸易发展的差距。
参见“关税”、“非关税壁垒”、“技术壁垒”、“绿色壁垒”条目。
贸易顺差
所谓贸易顺差,简称顺差,是指国际收支平衡表上反映的贷方余额。通俗地说,就是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对外经济往来的收入总额大于支出总额的差额。
请记住,顺差是指收大于支的差额;相反,如果是支大于收的差额,也就叫“逆差”了。推而广之,由于贸易项目产生的国际收支顺差,就叫贸易顺差;由于资本项目产生的国际收支顺差,就叫资本顺差。贸易顺差反映的是国家储备或对外支付能力的增强;资本顺差反映的是国外资本的大量流入。
具体到我国,我国是全球罕见的连续20多年来贸易顺差和资本顺差的“双顺差”国,这表明我国的经济结构长期以来都不平衡。说得更具体一点就是,我国没有把过多的外汇储备用于购买外国资本、技术和管理经验,而是用于购买美国国债,被其他国家在使用。而众所周知,美元国债的利息是很低的,几乎为0,这也就无法避免我国的外汇储备在连年遭受损失了,这与其他发展中国家恰恰相反。
换句话说就是,长期的双顺差并不是好事,更谈不上可喜可贺(要知道,过去我国一直是以“顺差”感到自豪并欢呼的)。例如,顺差多了会出现以下几种负面影响:
一是表明有相当一部分资金在闲置浪费,这样就势必不利于我国经济的发展了,因为这部分钱没有被派上用场。
二是打破了国内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平衡,因为归根到底这些顺差是用实实在在的商品和服务换来的。现在这些商品和服务去了国外,当然也就减少了国内的供应,造成资源的流失。用老百姓的话来说就是,你出口的是实实在在的商品,换来的只是一堆花花绿绿的钞票。
三是当储备货币(如美元)汇率下跌时,你的外汇储备就必然会遭受损失,使得中央银行造成巨额外汇损失。而货币发行国,则可以通过这种方式稀释自己的债务、掠夺你的财富。
四是持续的高额顺差会造成人民币汇率升值的预期,从而导致国外资本净流入增加;而国外资本净流入增加,又会进一步形成人民币汇率升值压力,从而“升升不息”。与此同时,当外汇储备增加时,我国货币的发行量必然会随之增加,从而产生潜在的通货膨胀压力。如果人民币在国际上可以自由兑换,那么这种顺差将会在全球外汇市场造成供不应求局面,从而造成市场抢购,迫使人民币汇率升值,进一步促使我国外贸出口处于不利竞争地位。
不用说,上述问题正在我国出现,并且情形还很严重。因为归根到底,我国是全球连续多年外汇储备规模最大的国家,无论是外贸顺差还是资本顺差都非常明显。
推而广之,无论顺差或逆差,只要有“差(chā,差额)”存在,实际上就都不好,就都有一点“差(chà,不理想)劲”。以大家比较容易接受的顺差为例,顺差是什么?说穿了就是你把商品出口给别国后,别国打给你的欠条。无论这些欠条上的金额是多少,比这更重要的是这些欠条背后的信用。如果对方迟迟不肯还钱给你,或者总是拿一些你不需要的东西搪塞给你、你要的东西就是不给你,那么,无论这些欠条上面的金额是多少,都可以说是一钱不值的。怎么办?最好的办法是不要有这种欠条(顺差或逆差)。
所以,我国以后应当追求“钱货两清”,这是国内商品交易的基本原则,也是国际贸易中最公平的原则。只有钱货两清时,才能表明这种交易实现了等价交换,而用不着存在顺差或逆差问题。
参见“贸易逆差”条目。
贸易逆差
所谓贸易逆差,简称逆差,是指国际收支平衡表上反映的借方余额。通俗地说,就是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对外经济往来的支出总额大于收入总额的差额。
请记住,逆差是指支大于收的差额;相反,如果是收大于支的差额,也就叫“顺差”了。推而广之,由于贸易项目产生的国际收支逆差,就叫贸易逆差或贸易赤字;由于资本项目产生的国际收支逆差,就叫资本逆差。
从全球看,其它国家都必须追求外贸收支平衡,唯独美国只要追求贸易逆差就行。因为全球最大的储备货币美元是美国发行的,它不怕任何逆差;无论多大的逆差,它都可以通过大量印钞来弥补。目前我国的人民币还不是全球储备货币,所以我国不可能像美国这样去追求逆差多多益善;但我国至少可以做到允许贸易逆差的存在,不再像过去那样一味追求贸易顺差。
过去有一种错误观念认为,贸易顺差是“好”的,贸易逆差是“不好”的。其实不然。贸易逆差至少存在以下好处:
一是适当的逆差,会有助于缓解短期贸易纠纷、稳定长期贸易的增长。因为既然有的国家在追求贸易顺差,那我就用我暂时的贸易逆差去成全它的贸易顺差好了。从长远眼光看,这种“以退为进”不但不是坏事,而且很可能会吃小亏占大便宜。
二是逆差实际上是一种“借鸡生蛋”,是在投资购买生产性设备。只要这种投资项目选择得当,就能达到迅速提高国内生产能力、增加就业、提高经济总量、补充短缺原材料的目的。
三是逆差能降低人民币汇率升值预期,减缓资本净流入速度,降低我国过于庞大的外汇储备,有助于我国产品出口。
四是有助于缓解我国的通货膨胀压力,扩大货币政策操作空间,如趁此机会扩大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浮动空间等。
美国学者的研究表明,美国的经济繁荣中至少有32%是贸易逆差带来的。[1]一方面,经济繁荣是贸易逆差的根源;另一方面,贸易逆差又会带来更大的经济繁荣,这种感觉真是妙不可言。具体地说表现在:①因为有大量的廉价进口商品涌入国内市场,所以会有助于遏制通货膨胀、阻止经济发展过热。②国外商品在美国市场产生的竞争效应,会迫使美国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③在其它国家一味鼓励出口甚至严重依赖出口的情况下,美国可以强硬地挑起贸易战,额外获取国家利益。④大量廉价商品的进口,使得美国可以集中人财物力发展高附加值产品,从而在国际分工中处于高级地位。通俗地说就是,不赚钱的产品让其他国家去做,自己埋头从事最赚钱的行业就行。
从实践中看,我国经济增长较快的年份,要么顺差不大,要么存在着逆差。这充分表明一个基本真理,那就是对外贸易应当追求国际收支平衡,而不是过去片面追求的那种以出口创汇、追求顺差为目标。否则,对我国经济的长期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人认清了贸易逆差的好处,也开始学着这样做了。例如,2011年第一季度我国累计出现外贸逆差10.2亿美元,距上一次出现贸易逆差的2004年一季度正好相隔6年。于是《人民日报》称之为“发出了较积极的信号,外贸进出口实现了基本平衡。”[2]
参见“贸易顺差”条目。
贸易依存度
所谓贸易依存度,也叫外贸依存率、外贸系数,是指一国对贸易的依赖程度,即对外贸易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地位。
贸易依存度分为出口依存度和进口依存度两大类,这是判断一个国家对外开放程度的重要指标。
贸易依存度一般用对外贸易额进出口总值在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来表示。计算公式是:
或
贸易依存度=对外贸易总额/国民生产总值=对外贸易总额/国民收入总额
名义GDP
所谓名义GDP,也叫货币GDP,是指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名义GDP的最大特点,就是这是按照当年价格计算的,无法进行历史性比较;而只有以某一年的价格水平为基准计算出实际GDP来,这种比较才有现实意义。也就是说,这时候才有可比性。
名义GDP和实际GDP的换算公式是:
名义GDP=实际GDP×GDP缩减指数或
实际GDP=名义GDP/GDP折算指数(即价格总水平)
参见“GDP”、“国内生产总值”条目
美丽中国
所谓美丽中国,是2012年11月中共“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一个新名词,是指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我们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各个方面和全过程,最终实现环境优美、永续发展的目标。通俗地说就是,“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
美丽中国首先强调的是生态文明的自然之美。从过去“人定胜天”的万丈豪情,到今天“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再到可感、可知、可评价的“美丽中国”,说明我国政府的执政理念越来越尊重自然、越来越尊重人民的感受。
提出美丽中国概念的背景是,最近10年来我国政府一直在倡导可持续发展战略、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推广绿色消费和建设生态文明,并且把目标定为2020年实现生态环境良好的全面小康社会。美丽中国的提法,表明我国政府已经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总体布局的高度来认识,彰显了中华民族对子孙后代、对地球村高度负责的精神。
美联储
所谓美联储,英文全称Federal Reserve System(简称Fed),中文名为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或美国联邦储备局。
美联储是美国联邦储备系统管理委员会的核心机构。美国联邦储备系统管理委员会,也叫联邦储备系统理事会,英文全称The Board of Governors of The Federal Reserve System,担负着美国中央银行的职责。
美国联邦储备系统管理委员会是根据《联邦储备法》于1913年成立的,由美联储(联邦储备局)、联邦储备银行、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等机构组成。
美联储是美国最高货币政策主管机关,负责保管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对商业银行进行贷款,以及发行联邦储备券的工作。美联储的最高组织机构是理事会,下面有12个联邦储备银行以及各储备银行的会员银行。
美联储也是美国制定货币政策的最高机关,并且常常会顶住压力和民意,以便独立地依据经济形势作出正确的货币政策,所以它的一举一动都会令全球特别关注。
美联储的基本原则是“独立”和“制衡”,以便能保持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连续性。为此,美联储的人事和预算都是独立的,7名理事(包括主席、副主席)全部由总统提名,然后需要得到美国参议院的同意才行。在决定货币政策时,每人一票,并且均为记名投票;主席的一票通常投给原本已居于多数的一方,即中国人所说的“滚大堆”。虽然美国总统有权提名主席、副主席、理事人选,但一经参议院通过,后者的任期长达14年(主席和副主席任期为4年,可以连任),最多可以历任五届总统,这就能很好地保证他们独立行使职权,不用担心受到总统的“打击报复”。
美国联邦储备系统管理委员会设有美国联邦公开市场操作委员会来负责长期货币决策,同时,根据外汇指导原则、外汇操作授权作业、外汇操作程序来进行外汇操作。之所以要如此严谨和慎重,是因为美元的全球国际储备货币地位决定的。
具体地说,美元不仅是美国的货币,也是全球的通用货币和储备货币。从这个角度看,美联储不但承担着美国中央银行的职责,甚至还担负着“全球中央银行”的职责。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报告,截至2012年6月末,美元储备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的比重占61.9%,依然是全球最受欢迎的货币,稳定地充当着世界货币“安全港”的角色。[3]顺便一提的是,据世界黄金协会公布的数据,我国外汇储备中的黄金比例只有1.6%,在全球黄金储备前40名国家中倒数第一,正好是倒数第二的印度尼西亚的一半。[4]换句话说就是,我国的外汇储备基本上全是年年贬值的“纸币”,而不是年年升值的硬通货黄金,这就难免要处处受制于人了。
所以说,美元的强势国际货币地位非同小可。影响并决定美元政策的美联储,一举一动都会影响甚至左右全局经济,其受人关注就是很好理解的。即使是各国中央银行如果要想成功干预外汇市场,也都寄希望于得到美联储的协助和配合,否则孤掌难鸣,这种干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美元
所谓美元,是指美国的官方货币,同时也作为国际储备货币在全球广泛使用,英文名称United States Dollar,代码USD。由于美元是各国外汇交易中的基础货币,又是国际支付和外汇交易的主要货币,所以在国际外汇市场中的地位非常重要。
美元的符号是$,但它并非唯一代表美元,此外它还是其他多个国家的货币符号。究其原因,要从它的含义说起。
流传最广的一种说法是,16 世纪初西班牙铸造了一种名为“PESO”(比索)的银元,它的图案一面是皇冠和王徽(狮子和城堡),一面是两根柱子。在西方神话故事中,这是大力土赫居里斯的两根柱子,分别代表着直布罗陀海峡两岸的山峰。据说在很久以前,欧洲和非洲是连在一起的,后来才被大力士赫居里斯拉开。1732年,墨西哥城用机器铸造出来的一种双柱银元,图形与“PKSO”差不多,不过在两根柱子上各自加上一点东西,从而变成了“$$”状。时间久了,“$”在人们的心目中也就自然而然地变成了银元的符号。
美元最早是1792年美国铸币法案通过后出现的。在1974年美国建造铸币厂之前,美国国内通用的货币也是“PESOS”硬币。所以后来在选择美元符号时,通过对PS符号进行叠变,就成了“$”--从外形上看,正好代表美国的简称US--把一个写得较窄的U放在一个写得较宽的S上。
1792年起,美元采用金银复本位制,简单地说就是,发行多少美元要取决于有多少金银储备。直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全球各国停止黄金的进出口,这种金本位制才不得不宣告解体。1934年爆发全球经济危机,于是美国政府宣布将1922年前发行的各种版本的美元钞票逐渐收回,除了外国中央银行外,一律不得用纸币兑换黄金。之后由于美国国际收支持续逆差、通货膨胀加剧,出现了美元危机,美国总统尼克松于1971年宣布美元贬值,同时停止用美元兑换黄金。在以后的几十年间,美元不断贬值,迫使欧洲国家及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退出固定汇率制度,从此美元不再具备法定的含金量。
目前市场上流通的美元纸币是1929年以来发行的各种版本。美元的发行由美国联邦储备系统管理委员会掌控,美国国会主管,具体发行业务由美国联邦储备银行负责。
美元不断贬值的最终结果是,美国逐渐把其他国家的财富集中到美国国内。道理很简单,美元是全球最主要的储备货币,它要贬值,其他国家只能干瞪眼。因为美国毕竟是全球经济总量最大的国家,在鼎盛的1914年时,美国的经济总量甚至大于其他三个最大的国家英国、德国和法国的总和。
美元在国际货币中的霸主地位给美国带来的好处主要有:
一是美国可以无限制地向全球举债,并且不用考虑偿还
有些读者也许不太好理解:还有谁可以无限举债的呀?是的,因为美元是美国发行的,它印出来的新钞实际上就是一张张通行全球的“借条”,既不用考虑与“债主”商量,更不用考虑“偿还”事宜--当它想起来还有“还债”一事时,继续印钞票就是,既能减轻外债负担,还能刺激产品出口。
二是美元发行到全球后,全球各国都要有求于美国
说得更简单一点就是,全球各国要想使用美元,就必然要购买美国的产品或投资到美国。因为归根到底,这些美元都是从美国发出去的。美国要做的只是保持投资环境的稳定,就能源源不断地吸引这种投资,并把投资成本和利率成本降到最低。
三是轻而易举地解决财政危机
其他国家出现外贸逆差时,必须进行经济政策调整,可是美国却不必这么做。因为美元是国际货币,当美国出现外贸逆差时,它只要增发美元就能弥补赤字、保持国民经济平衡发展,从而把通货膨胀转嫁给其他国家。这就是读者看到,美国为什么连续几十年财政高额赤字却依然能保持经济稳定的原因。
四是美国可以从中获得巨额铸币税
自从金本位制度崩溃后,货币(纸币)的发行完全依靠政府信用,而政府从这种发行货币中获得的好处也相当大。
据测算,印制一张面值1美元的纸币其材料费和人工费只需0.03美元,投入市场后却能买到1美元的商品。这就是说,美国政府可以从中收取0.97美元的“铸币税”,相当于美国政府可以从中获得97%的利润率。
美元目前是不能在我国流通的,单位和个人需要把美元兑换成人民币才能用于正常的支付结算,两者之间的兑换比率称为汇率。2012年1月12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为1﹕6.2160,即1美元=6.2160人民币元,或1人民币元=0.1609美元。
参见“美联储”条目。
亩产量
所谓亩产量,是指单位面积的农产品产量。计算公式是:
亩产量=总产量÷总面积
有人说,我国耕地面积的逐年减少是不可逆转的,所以当务之急是要提高亩产量和亩产收益,应当“以亩产论英雄”。
水稻是我国的主要农作物,而我国是全球水稻亩产最高纪录的创造者。[5]2006年9月7日,以万建民为首的课题组选育的“协优107”,通过采用精确定量栽培技术,亩产量达到1287公斤,创造了世界水稻亩产的最高纪录。2011年9月18日,袁隆平指导的“Y两优2号”超级杂交稻,百亩平均亩产926.6公斤,创造了水稻大面积亩产的世界纪录。2010年9月22日,李开斌育成的“楚粳28号”,百亩片平均亩产达1002.11公斤,同样刷新了世界纪录。[6]
过去一提到亩产量指标,往往是指粮食产量,而现在也可能是用来表示“亩效益”的。从节约用地、严格保护耕地、转变土地利用方式看,强调单位土地面积产生的效益更实在。
例如,海宁市2011年首次将以“亩产效益”、“亩产税收”为主的“亩产效益”作为衡量工业企业的重要指标。当年,安正时尚集团以亩产销售3977.4万元、亩产税收643.58万元名列“亩产效益”排行榜榜首,获得政府100万元奖励。[7]
参见“粮食总产量”条目。
1 刘建江:《解析美贸易逆差、增长并存》,载《国际金融报》,2005年1月14日。
2 杜海涛:《一季度我国出现10.2亿美元贸易逆差,时隔6年》,载《人民日报》,2011年4月11日。
3 《2012全球外汇储备构成变动一览》,GMT,2012年10月3日。
4 张庭宾:《中国外汇储备冷遇黄金令人费解》,载《第一财经日报》,2012年7月13日。
5 首先要明确的是,不同品种、不同种植面积的水稻亩产是不能做简单对比的(一般来说种植面积越大,平均亩产量就越低),所以这样的世界纪录可以有多个。
6 蒋昕捷:《“挑战”袁隆平:角力水稻亩产世界记录》,载《南方周末》,2012年3月19日。
7 欧林、高丽:《“亩产论英雄”推动海宁企业高效用地》,载《嘉兴日报》,2012年3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