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四大板块增长格局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实现了快速增长,国内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3645亿元增加到2006年的21087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28年间增长了12.3倍,年均增长9.69%。2012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为519322亿元,比2011年增长7.8%。
然而,全国经济总量的增长并不是在地区间平衡分配的,中国区域增长的格局自改革开放以来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东部地区从改革开放初期(1978年)的1514亿元增加到2006年的128593亿元,增长了23.5倍(按可比价格,以下同);同期东北地区从486亿元增加到19715亿元,增长了10.4倍;中部地区从750亿元增加到43218亿元,增长14.3倍;西部地区从722亿元增加到39527亿元,增长13.4倍。
经济总量增长的差异导致了四大板块在全国经济增长格局中地位的演变。从四大板块的角度,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区域增长格局演变的最大特征是:东部地区在全国经济增长中占有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其经济总量在全国的比重不断上升,而东北、中部和西部三大板块GDP在全国的比重则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东部地区GDP在全国的比重由1978年的43.6%上升到2006年55.7%,整整上升了12.1个百分点,而同期东北地区的比重从14%下降到8.5%、中部地区从21.6%下降到18.7%、西部地区从20.8%下降到17.1%,东北、中部和西部地区的比重分别下降了5.5、2.9和3.7个百分点。2012年,东部地区GDP在全国比重下降至50%左右,而中部、西部地区所占比重有所上升。
从时间上看,中国区域增长格局的变化也不是平稳演变的。20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区域增长格局发生了加速变化。在1990年之前,四大板块所占比重变动不大,但自1990年之后东部地区占全国经济的比重开始显著地上升。从1978年到1990年,东部地区所占全国GDP的比重只上升了2.3个百分点,期间年均上升0.19个百分点;而同期东北地区GDP比重下降2.1%、中部地区比重上升0.2%、西部地区比重下降0.4%。可以说,从改革开放到20世纪80年代末,中国区域增长格局的主要变化是东部地区重要性有所上升和东北地区地位的相应下降。而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变化并不大。
但从1990年至今,东部地区GDP比重上升了9.7个百分点,年均上升0.61个百分点,同期东北、中部、西部的比重分别下降了3.4%、3.1%和3.2%。在1990年之前的时期,四大板块的GDP增速互有高低,尽管东部地区的GDP增速总体来说高一些。但与其他三个地区并没有拉开十分明显的差距,然而进入到20世纪90年代以来,东部地区的GDP增速开始持续地高于另外三个地区,从1991到2006年这16年间,东部地区的GDP增速都是最高的(仅除1996年)。从1990年至今,东部地区GDP年均增速为13.5%,而同期东北、中部、西部地区的GDP年均增速则分别只有10.0%、11.0%和10.8%。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中国区域增长格局发生的变化是东部地区地位显著持续上升,而东北、中部和西部地区则均有相应的下降。近些年来情况有些好转,但总体不容乐观。
(二)各省份增长格局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全国31个省在区域增长格局中的地位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其中省份GDP比重增加的有9个省份,排在前三位的是广东、浙江和山东,其比重增加都在3%以上,省份GDP比重下降的有22个省份,排在最后三位的是黑龙江、辽宁和上海,其比重下降在2%以上。比重上升较多的省份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而比重下降较多的省份多数位于东北和中部地区;与此同时,由于比重上升省份的个数少于比重下降省份的个数,说明改革开放以来,少数发达的省份吸引了更多的经济活动,总体来看全国经济集聚的程度在不断提高,发达地区在中国区域增长整体格局的地位在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