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作业互助合作,虽然反映了一部分孩子的懒惰行为,但更主要的是它是一种有益而恰当的学习行为,父母不该对此抱有偏见。当然,现在的孩子作业太多,不如此根本来不及做,又是另一回事。
例如,某市第17中学初二(86)班的家长们反映,该班许多孩子的作业要做到凌晨1点还完不成,父母实在看不下去了,只好催促孩子赶快睡觉,清晨5点再把孩子从**拉起来做作业,每天平均睡觉时间不足5小时,身心疲惫,上课记忆力明显减退。他们尤其提到一位英语老师,未婚,自己没孩子,无法体谅父母心情,不仅布置的作业多,而且经常体罚孩子。在这种情况下,父母们从原来反对到后来支持“作业互助”,也就不奇怪了。
关于互助合作,父母主要把握以下几点:
★互助合作符合作业探究心理
家庭作业本该具有互助合作性质。在互助合作基础上完成的作业,往往比孩子一个人关起门做作业、在那里冥思苦想效果更好。
在这方面,父母主要关注以下两点:
作业的探究性呼唤互助合作
中小学生都有好奇心,无论学习、作业还是其他方面,都会自然而然地去探究事物的来龙去脉。如果不是过多的作业把他们压得喘不过气来,这种好奇心理很强烈,也很可贵。
所以,如果家庭作业中能更多地掺进探究成分,孩子在完成作业的同时,当能更好地促进智力发展。
在美国小学生中,作业被称之为project,意味着其中包含“项目”成份;而在我国,作业被称之为homework,表明其中含有“工作”成份。这种“工作”,说穿了是一种仅仅在“家庭”完成的功课,是为考试服务的。
两者之间的差别是巨大的。因为谈到一个项目,往往就意味着合作;而作业,往往一个人就可以完成,多人合作完成的作业叫“集体”作业。更何况,这种作业有点像物理学上说的“做功”,在平地上挑重担,虽然很累却不是用力地向上,从做功的角度看等于0,即做的是无用功。
所以,正本清源,家庭作业本来就应该考虑互助合作。
没有互助合作的作业是跛脚的
学习和作业上的互助合作在我国过去很流行。过去的那种“一帮一,一对红”要求每一位孩子和他人结成学习对子,“一帮一”。虽然当时的那个“帮”主要是指思想帮助、思想教育,也不乏形式主义,但今天看来这种方式对双方思想上、生活上、学习上带来的帮助确是长久的。
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这种“一帮一”,作业多少是有些跛脚的。有人说,中美教育的最大差别就在于作业。和美国人相比,中国的教师很出色,中国孩子的素质也不差,主要问题是我们的作业通常是基于知识(Knowledge-based),而不是基于问题(problem-based)或现实项目(project-based)。在我国,所谓社会实践都是安排在假期里的,并且大多数是形式主义,算不得真正意义上的作业,这才是问题所在。
★小组作业更能体现团队精神
作业互助合作一定是两个以上的孩子共同完成的,这种小组作业更能体现团队精神。这在独生子女时代的今天,对孩子的成长更有利。
在这方面,父母主要关注以下两点:
互助合作更能促进共同进步
互助合作,更能在相互探究中完成作业,所以,澳大利亚的孩子中就非常流行在小组内互助作业(Group Assignment)。四五个同学一组,共同完成作业,这种作业的分数要占整个学期总成绩的20%~30%。
老师把班里的优秀学生按照不同组别,分成几个学习小组,专门为本小组内学习困难的孩子补习功课。这样,在同一个小组内,自然而然就有了团队合作精神;而在同一个班级里,由于存在着几个不同小组,它们之间又会形成良性竞争。可以说,这是一种类似于我国过去“一帮一,一对红”式的学习互助小组,是真正的作业互助合作。
团队精神促使孩子学习进步
每个孩子都生活在团队之中,这种团队精神能够促使孩子学习进步,在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原来学习成绩中等的孩子进步会更快。
在某初中,老师经常组织孩子在小组内互评作业。结果发现,这些孩子对自己的作业评价都比较客观细致,善于在同学面前表现自我、评价自我,同伴之间借鉴学习,更有助于培养宽容的合作精神和敏锐的审美鉴赏力。
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每一位孩子不仅要对自己的作业负责,还要对小组其他成员的作业负责,维护小队团体的荣誉。实践证明,这时候的自学能力、合作能力、与人交流交往能力、质疑解疑能力都得到进一步提高,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
尤其值得肯定的是,这种互助合作并不像有些人担心的那样会增长孩子做作业的依赖性;恰恰相反,更容易养成良好的自学能力和行为习惯。
★作业本该能促进同伴互动
就在父母和老师不准孩子与同学探讨作业的同时,大概很少有人考虑过,家庭作业的一项基本功能就是要促使同伴互动。
在这方面,父母主要关注以下两点:
作业互动的孩子数学、语文成绩更好
美国教育学家认为,中小学生做家庭作业的目的之一,就是要“促进同伴互动”。对照我国作业现状,具有这种明确目的的作业还不多。
他们认为,老师应当本着促进孩子共同思考、互相激励和学习的目的,来设计家庭作业。孩子可以并且应该在作业、课题、应考等方面,和朋友、同学进行短期或长期合作。
这种互动可以是正式的,即有固定的合作伙伴和角色;也可以是非正式的,即在家里通过电话随机和同学交流。研究表明,当孩子在家庭作业方面有合作时,他们的数学、英语(在我国即是语文)成绩会更好。
作业互动更能促使孩子全面发展
互助合作能够让孩子取长补短,促使各方面素质的全面提高。
2008年春节,本书作者回乡探亲时看到,几位高中生正在一起探讨寒假作业怎么做。随后,他们还饶有趣味地向学姐严欢请教起手语翻译来。
严欢去年考入南京特殊教育学院手语翻译专业,于是,她结合2008年北京举办奥运会,教了他们一句怎样用手语来说“北京欢迎您”。
她阐释说,我们现在所见到的旗袍,严格地说是一种改良旗袍,通常是向右侧捻襟,立领、盘扣、下摆两侧开衩。所以,用右手食指模拟沿着向右侧捻襟的线条,从左肩呈S形划向右下方,就表示“北京”;双手鼓掌,然后双手平伸,掌心向上,向右侧移动一下,表示“欢迎”;伸出右手,食指往前一点,表示“您”。把上述动作连贯起来,就表示“北京欢迎您”。
在孩子们的作业互动中,经常会有这种节外生枝的特长交流,这对丰富知识、开阔眼界很有帮助。说实话,我也是第一次学到这句手语翻译呢。
★弹性作业有助于互助合作
为了让孩子有机会在作业中互助合作,应该对作业量有一定限制。如果因为作业量太大而寻求合作,这其中必然会有抄袭成分。
在这方面,父母主要关注以下两点:
弹性作业注重分层布置
新课程教材改革特别强调要改变过去那种机械训练、只注重结果的现状,同时也特别强调要建立师生平等、合作的伙伴关系。实际上,老师给孩子布置分层作业,更能体现这样的效果,同时也更能让孩子通过互助合作学好、学活知识,以较少的作业量取得最佳效果。
在国外,中小学老师都是以很宽广的视野,从多方面、多层次来布置家庭作业的。例如,布置作业不仅要考虑孩子的知识掌握、能力培养关系,还要考虑孩子个性发展的关系;不仅要考虑对孩子的影响,还要考虑对亲子关系、家校关系、社会政策的影响。所以,家庭作业通常是分层进行的,具有较大的弹性关系。这样,家庭作业就成了孩子和父母、父母和学校、学校和社会之间产生联系的一种中介。
遗憾的是,我国目前的家庭作业基本上还没有考虑到那么多。
弹性作业有助于发挥孩子的主动性
弹性作业更有助于调动孩子的作业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
例如,一位老师开学初就给每位孩子发了一本作业本,规定每星期上交一次,内容可以自己定,既可以是学习体会、成语故事、小论文、单元小结、读后感、随笔、日记,也可以是画画、粘贴、剪报。总之,凡是孩子觉得有价值的东西,都可以展现在这上面。但要求页面美观、整洁,如果觉得有困难,可以和同学一起商量解决,不过这时候要在一旁注明谁编辑、谁抄写、谁美工,老师会逐一打分的。
这种新型作业就很受孩子欢迎,许多孩子把它编成一份小报。一些好同学为了得到累计高分,不厌其烦,精益求精;中等同学也迎头赶上,舍不得让其他同学帮忙,而是四处请教他人,请人出谋划策;一些较差的同学不到万不得已也不请人帮忙,而是别出心裁、以奇制胜。
老师把这些作业在班上展出,引起全校轰动。大家纷纷表示,这样的作业内容丰富多彩,有助于同伴合作,能够让孩子从中感受到作业的乐趣。
★最佳形式是“一帮一,一对红”
作业互助合作,最需要推广的形式是“一帮一,一对红”。如果学校没有这种安排,父母不妨从家里开始推行这种方式,为孩子找一个好榜样。
在这方面,父母主要关注以下两点:
互助合作对孩子的成才有很大帮助
作业互助合作的优势不仅仅体现在学习、作业上,还体现在除此以外帮助孩子成才的各方面。
当代智力理论认为,人际关系智力是7种多元智力的一种,它对孩子的成功有着重要作用。在目前独生子女中,过多的作业练习逼迫孩子只能呆在房间里,缺少与同伴互动机会,不利于提高人际关系智力。
相反,家庭作业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促进他们的自我意识、自我监控、自我调节能力,从根本上提高智力水平。做到了这一点,会非常有助于提高学习成绩。
综上所述,有些作业是应该由孩子独立完成的,目的是培养孩子的自我监控能力;而有些作业就应该考虑父母的参与、同伴的合作,目的是要培养孩子融洽的人际关系。当作业量过多时,千万不要忘记后者。
“一帮一,一对红”往往能取得双赢
“一帮一,一对红”的帮扶作用是显著的。因为“一帮一”的对象彼此知根知底,有什么薄弱环节能及时发现和解决,比请家庭教师好得多。
想当年,本书作者高考那年从理科转学文科,老师特别安排一名历史、地理成绩非常优秀,数学、语文成绩稍差的潘琪群同学和我同桌。我们优势互补,在学习和作业上相互探讨、共同进步,最终取得了双赢局面。参加工作几十年后,我们对这互帮互助一幕还记忆犹新。
现在,开展这种“一帮一,一对红”方式的学校仍然有很多,如山东省莱芜钢铁集团中心小学、江苏省汜水高级中学等,都从中尝到了甜头。
如果你的孩子某些功课比较薄弱,父母不妨通过这种方式让孩子得到帮助,先提高作业效率,后提高作业质量,最终提高考试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