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和做作业时必须专心、踏实,才能提高效率,并取得良好效果。为此,父母必须在家中为孩子积极创造条件,并且积极锻炼孩子入境、入静的基本功,培养这种良好行为习惯。
关于入境入静,父母主要把握以下几点:
★明确家庭教育的重心在哪里
家庭教育的重心在哪里?可谓见仁见智。但有一点是明确的,那就是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入境、入静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方面,父母主要关注以下两点:
家庭教育的重心不是监督孩子做作业
家庭教育的重心,不是监督孩子做作业,甚至不是孩子的学习。因为归根到底,家庭教育不是学校教育的延伸和附庸,在社会化、教育、情感、保护、娱乐5项能力中,“教育”只是其中一小部分。
遗憾的是,一份专门调查父母晚上如何与孩子相处的问卷表明,在以下选项中,监督孩子做作业的父母多达89%,其他3项加起来不过只有11%。这4个选项是:①与孩子谈心,关注孩子的心情;②与孩子谈论问题,扩展知识面和社会阅历;③与孩子一起玩、做游戏;④监督孩子做作业。
这当然不能说明父母晚上喜欢督促、检查孩子作业,而只是因为如果孩子的作业错误率太高,老师会要求父母在家里对孩子把关;如果孩子考试分数不突出,老师就不会对孩子有过多关注,从而要求父母在家里对孩子额外补充练习;如果老师为了赶进度讲课速度太快、孩子听不懂,就会要求孩子在家预习,否则学习就跟不上;如果孩子作业太多,就会挤占睡眠时间、影响身体发育,反过来降低学习效果。
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和作业习惯
毫无疑问,家庭教育的重心是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和作业习惯。
就本案例中这位初一孩子晚上作业做不完、白天上课经常处于“半瞌睡状态”而言,教育专家指出,关键还在于学习、作业方法问题。
因为进入初中后,学习方法和小学有很大差别。许多初一新生在学习、作业上感到不适应,主要原因是这时候他们还在沿用小学时的学习习惯。
而实际上,父母在孩子小学阶段就要开始有意识地培养孩子将来适应初中的学习、作业习惯了。父母把重点放在这些大人有经验、孩子无法预见的问题上,才算是抓住了家庭教育重点。
具体到这位孩子来说,父母有必要在孩子刚刚入学后就和老师取得联系,介绍孩子的性格和过去的学习习惯,同时向老师讨教怎样配合孩子早日适应初中学习、作业要求,或者给孩子推荐一名优秀学生做榜样。
★做作业无法入境入静的表现
入境入静是对孩子做作业的基本要求。那么,孩子都有哪些无法入境入静的情形呢?了解以下4种类型,有助于父母有针对性地加以指导。
在这方面,父母主要关注以下四点:
神游太空
入境入静要求神情专注,可是有些孩子做作业时却相反,不但无法集中精力,而且还往往思绪分散、神游太空,这样的作业效率当然就低了。
常见的情形是,这些孩子根本没有时间观念,依赖性特强。即使坐到书桌前,眼看打开书包了,接下来的动作还会像电影里的“慢镜头”一样,一件一件,慢慢腾腾,写写停停,有时候想到什么有趣的事还会扑哧一笑。
过于认真
有些父母尤其是从事前面所述的会计、医生、教师职业的父母,对工作一丝不苟,对孩子要求也严。这些孩子在入境入静方面不是做得不够,而是过头了,结果弄得父母哭笑不得,这在低年级孩子中尤其突出。
常见的情形是,这些孩子成绩出众,经常受老师表扬。他们做作业时精神集中,对自己要求特别高。例如,如果曾经因为写字认真受过老师表扬,就会每个字都力求完美,有一点点不满意就来来回回地写了擦、擦了写,半天才写几个字。这时候的父母还不忍心批评他,因为你只要一开口他就眼泪汪汪的,更何况,这些方面还不都是以前父母要求他这样做的?
瞒天过海
这些孩子是“两面派”,父母在时表现得非常入境入静,父母不在时就截然相反,作业效率当然就不高了,作业效果也自然不好。
例如,一位孩子做作业时非常喜欢转移目标,为了拒绝父母监督,他在房门上贴了一张“请勿打扰”的纸条。父母一看这字条,还以为孩子真的在专心做作业呢,自然不敢轻易去打扰他。谁知,他根本就在开小差,不是玩这就是玩那。所玩的这些小玩意平时都分放在不同地方,一来怕过于集中容易被父母发现,二来也是怕被父母一网打尽。当然啦,即使父母把这些东西全收掉,只剩下一支铅笔、一块橡皮,也足够他玩上半天的。
消极怠工
这些孩子虽然有安静做作业的环境,却由于对作业不敢兴趣,内心深处有抵触情绪。人虽然“入境”了,可是却始终无法“入静”。
例如,经常会借题目不会做或向父母请教问题,屡屡离开座位,一看到父母就东拉西扯不知说到哪里去了。
这时候的父母往往还容易落入孩子圈套,等到连忙发现不妙、呵斥孩子“赶紧做作业去”时,孩子消磨时光的“阴谋诡计”已经得逞了。
★给孩子创造适宜的作业条件
上面几种做作业无法入境入静的表现,大多数孩子身上都能看到一种或几种。有鉴于此,父母要给孩子创造适宜的作业条件来加以训练。
在这方面,父母主要关注以下两点:
在家中创造良好的作业环境
为孩子创造良好的作业环境,是帮助孩子入境、入静的基础条件。就一般家庭而言,这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
①给孩子预备固定的做作业地方,最好有专门的写字台、椅
这样,容易让孩子形成一种一门心思做作业的心理定势。只要孩子一进入这样的环境,就会形成条件反射,脑子很容易进入学习状态。
②做作业的环境,本身要有助于孩子入境入静
例如,要尽量给孩子准备一个单独的房间,这样关闭房门后就有一个相对安静的环境;桌子上不要摆放任何与作业无关的东西;伸手可及之处,有一个小书架、书箱用来摆放书本和作业本;根据孩子好动或内向的性格,布置室内环境,帮助调节孩子的作业情绪。
全家人有共同的学习时间
每天晚上划出一段时间作为全家人共同学习时间,孩子做作业,父母则看书、读报、写材料,而不是看电视,更不是打麻将,这样的家庭氛围最能促使孩子入境入静。这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
①让孩子明确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
具体地说,要让孩子养成习惯,每天晚上几点到几点是用于做作业的时间,在这方面形成心理定势。每到这时候,全家人处于一个安静状态,不会有任何声音干扰,不但没有人看电视、说话,更没有人打麻将、吵架。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做作业,精神最容易集中。
②让孩子独立完成作业
父母不要一会儿去关心孩子作业做得怎么样了,一会去送饮料、零食,这些都非常容易分散孩子做作业时的注意力。
★这方面对父母的具体要求
孩子做作业能否入境入静,父母在这方面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狭义上说,父母从小就应该对孩子讲这方面的道理,切实加以训练;广义上看,创造一个温馨和美的家庭环境、改善亲子关系,孩子就能静下心来做作业了。
在这方面,父母主要关注以下五点:
不要不停地去催促、抱怨孩子
孩子本来在认真做作业,可是父母一会儿去催促他快点做,一会儿关心做得怎么样了,这实际上构成了干扰。如果再在一旁抱怨孩子这里要返工,那里要加强,孩子的心里怎么会不反感呢?
家长不要以自我为中心
有些父母总喜欢自以为是,结果弄得孩子无所适从,严重影响作业情绪。例如,孩子通常喜欢把自己讨厌的作业留到最后去做,而有些父母认为不该纵容孩子这种心理,强行孩子要先把它做完,等等。
不要回答与作业无关的话题
有些孩子做作业时喜欢跑过来对父母问这问那,不是突然问“我的球鞋在哪里”就是说“下个星期去春游”。父母顺着孩子的话题说下去,结果越说越远。等到猛地想起应该关照孩子做作业时,已经半小时浪费了。
破坏情绪或威逼利诱
针对孩子做作业中发现的问题,有些父母否定多、肯定少,不是对孩子要求过严,直至发生冲突;就是承诺作业做好了有什么奖励,把做作业作为交换条件。这些都会影响孩子的作业情绪。
检查作业
父母要不要为孩子检查作业,这方面见仁见智。许多父母喜欢帮孩子检查作业,看他的作业质量高低、有没有逃避和偷懒行为。
但一般认为,这样做会助长孩子的依赖心理,对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不利;频繁检查,也不利于孩子静下心来做作业。
★赌窝环境对做作业干扰最大
对孩子来说,在所有影响入境入静的因素中,以家中有人吵吵闹闹打麻将的破坏力最大。为此,父母有必要为了孩子做作业“牺牲”这一爱好。
在这方面,父母主要关注以下两点:
良好的亲子关系有助于孩子入境入静
家庭作业的一项功能是引导和促进亲子之间积极交流;而改善亲子关系,会给孩子创造一个入境入静的作业环境,促进学习成绩提高。
父母通过作业问题与孩子对话、交流,有助于孩子提高课程内容、家庭作业和学习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学会在生活中灵活运用课堂知识,和父母一起享受学习乐趣、交流思想。
美国学者1972年的研究表明,孩子如果能得到父母对数学作业的反馈意见,将会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2000年的研究表明,当父母和孩子对科学课程的家庭作业怀有同样热情时,这些孩子的作业准确率更高、更乐意完成更多作业,这和父母态度不一致的孩子正好相反。
所以说,良好的亲子关系,本身就是孩子入境入静的心情保障。
赌窝最不容易让孩子静下心来做作业
有些父母喜欢娱乐,平时最大的爱好就是打麻将、“斗地主”。可是如果考虑到孩子要做作业,这些爱好最好戒掉。试想,孩子在这个房间里做作业,你们在那个房间里呼天抢地地打牌;孩子的题目怎么做也做不出、怎么做也做不完,你们却在那里嘻嘻哈哈,他怎么会不打退堂鼓呢?
南京市有位初三学生,2008年除夕之夜到年初六,家里天天有人来吃饭,一天到晚打麻将,而且一开就是2桌,前3天还都是打通宵。孩子六月就要中考了,家里地方小,根本不可能静下心来看书,所以不是躲到同学家去复习,就是每天一早踏着积雪、骑自行车去公园看书。
情急之下,年初六那天,爱好书法的他用红纸写了一副春联贴在楼道口:“夜夜麻将声,怎能学习?天天想一中,你去考吧!”
平心而论,这样的孩子是值得父母骄傲的,也是令父母羞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