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在一条道上走到黑(1 / 1)

我周围有许多熟人日子过得并不好,不是过得越来越不好,就是一生中最辉煌的时候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所以哪怕拥有再多的钱,哪怕永远不用担心再会出现过去那种吃不饱肚子的日子来临,也过得很不开心,除了怨这怨那,就是满腹牢骚。实际上,这就是他们“在一条道走到黑”的结果。一旦“黑”暗来临,没有任何变通,就只能自暴自弃。

这个道理很简单,但是千万不要以为你早就懂得了。事实上,我们周围有太多的人正在沿着这“一条”道勇敢地奔向远方,而全然不考虑还有没有别的选择。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处在这样一个变革社会,这些人可谓是前途堪虑。

这条道就是所有父母最熟知的“读书—工作—勤勤恳恳地上班—升职或不升职—退休—安度晚年”。初看起来这样的安排并无什么不妥,但事情全然不是你所设想的那样,并不是你想这样就能这样的。

确实,回过头来看我们的前辈都是如此。但那是计划经济时代,一生只干一份工作,并且不用再去进修学习,也能一直混到退休;可是从全球来看,自从1989年柏林墙倒塌以及互联网出现,全世界的就业规则就都发生了改变。

通俗地说,计划经济时代的人是越老越值钱,同一岗位上的员工,永远是年龄大(工龄长)的工资收入高;而现在已进入市场经济时代,放眼望去,企业中普通岗位的高薪收入者都是年轻人。这就是区别。

绝大多数职业都有一条通向职业生涯终结的轫线,而这条轫线并没有到退休年龄。就像在比赛激烈的长跑运动中,你还没有到达终点时就不得不提前退出,或者有新的比你更强的运动员冲在了前面,或者是你本生的体力、精力、知识大不如从前。虽然这时候你或许仍然在队伍中,但不得不已经放缓脚步;更多的时候是被勒令退出,宣告你的职业生涯提前终结。你梦想得到的鲜花和掌声,从此已经不属于你。

所以你能看到,无论是企业员工还是公务员,都有太多的这种情形。在企业里,你是首当其冲的裁员对象,因为你的年龄大、体力弱,企业希望录用体力充沛、新生事物接受能力强的员工,他们的工资支出也低。在机关里,哪怕你精力再充沛,也有硬性规定提前多少年就必须离岗休养的。这时候虽然你可能仍然保留着原有的收入、职级,但你的心里很清楚,你已经被时代抛弃了。

那么,不同职业的轫线究竟有多长呢?澳大利亚的研究报告表明,平均来看,体操运动员的职业生涯是14年,模特儿是25年,设计师是30年,律师是35年……

也就是说,过了这个职业“有效期”,你就可能要走下坡路了:原因可能是体能上的,如模特儿的容颜衰老、运动员的身体机能衰退;也可能是精神上的,如工作中经常出错、设计师的创意不再新颖;还可能是精力上的,如人际关系紧张、离婚、疾病等。遗憾的是,这时候你都没有到达正常退休年龄。

怎么办?财商教育的目标之一,就是要让孩子知道:处于现在这样一个变革社会,非常有必要不断学习新事物、建立新思想、掌握新本领,而绝不是有些父母所说的“你什么事都不用管,只要把书读好就行了!”

要知道,无论是谁,如果依然抱着过去那种“读个好学校、找个好工作、呆上一辈子”的想法,到后来一旦面临变革,就可能会有“末日来临”的感觉。

在我所在的居民小区中,有两大阵营非常突出:

一部分是原来在企业工作的,可能还当一点小官,可是这个企业越来越差劲,最终不是因为破产倒闭被提前内退,就是被迫买断工龄告老还乡。工资很低,想重新就业,才发现自己一无所长,最终选择的多是保安岗位,拿最低工资。

另一部分是原来在机关工作的,熬到这个年龄,一般都是科长、处长。正当年富力强时,却被告知“一刀切”提前离岗。四五十岁的大男人,就这样被勒令在家里休息,“不需要”你工作了。

在前一种企业内退人员看来,公务员们提前离岗,在家里休息休息,工资一分不少,要多舒服有多舒服。可是殊不知后者仍然一肚子牢骚:大权旁落、人走茶凉,要多难受有多难受;有的也想出去发挥余热,猛然一看自己的本领就是一套“假大空”,企业根本不欢迎,所以只能在家里耗着。

这时候再来看拥有一份自己事业的那些人,他们干得热火朝天,并且经过多年锤炼,企业早已走上正轨。所以他们普遍聘请了职业经理人在帮自己管理着,永远不用担心会有“下岗”、被人“勒令”离岗退养的那一天。

通常的规律是:上午看看报纸、看看新闻,下午到处走走,打打乒乓球、游游泳,晚上娱乐娱乐,过的是和上面两种人完全不同的生活。因为他们的企业早已成为一种“资产”,所以完全有条件“财务自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