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是最可靠保障(1 / 1)

财商教育的目标,就是提高孩子创造、掌控、运用财富的能力。孩子最可靠的保障是什么?不是政府,不是工作,不是父母,甚至也不是足够的金钱,而是他自身具备的各种能力,其中理所当然包括财商,而且居于首要地位。

看看我们的周围,无论父母还是社会,教育孩子起来都是一个腔调,那就是“现在要好好读书、将来找份好工作。”

在他们看来,读书、受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将来有一份“工作”最好是“好工作”,以便能自食其力。

这话初看没错,但需要搞清楚的是,他自食其力的其实不是“工作”而是“能力”。

说得更具体一点就是,如果他在工作岗位上不具备相应的能力,那么迟早会丢掉这份工作(当然,如果他具备相应的能力,甚至能力很强,也可能会因为人际关系、企业不景气等因素丢掉这个饭碗的);相反,如果他具备某种相应“能力”,就永远不愁“工作”,这就是俗话所说的“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这时候不是他找工作,而是工作来找他,他永远都不愁没有“保障”。

读到这里你会发现,我们一再强调孩子将来要找一份“好工作”是多么的荒谬和错误。尤其是一些专门给大学毕业生看的就业指导书,甚至要求孩子对用人单位要投其所好,直至不惜牺牲自己的人格、自由、闲暇时间、起码的劳动报酬、青春乃至于婚姻。哪怕工资再低,也照样有人投简历,甚至为了获得一份“工作”“保障”,还会主动提出要求“0工资”(放弃工资)的乞求!

即使在工作了多年的老职工中,这样的情形也比比皆是。2000年,当时的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艾伦·格林斯潘(Alan Greenspan),在谈到当时美国的通货膨胀还“不够高”以及“失业率偏低”的原因时说,主要是人们因为期望得到职业保障,而不敢提出提高工资待遇的要求。

看看我们周围,不也是这样吗?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员工跟不上时代要求,他们非常担心有朝一日会失去饭碗,所以宁愿忍受工资越来越低的现实,也不敢吭声。这使得新兴财富越来越多地聚集到了资本家(投资者)手里,社会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

这就是说,本来这些打工者是想通过寻找一份“工作”来拥有生活保障的,可是没想到这份保障越来越靠不住;而即使这样,他们也不愿意离开这份越来越没有保障的“保障”,因为除此以外,他们实在没有其他办法来得到保障。

问题在哪里呢?很简单,就是因为他们身上缺乏一种在现实生活中生存下去、生存得很好的“能力”;而他们的父母当初在教育他们时,目标就是只要他们找到一份“好工作”就行。

殊不知,“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再好的行业也可能会走向没落。从这个角度看,如果有谁要把自己的命运拴在一份“好工作”上,风险可想而知。

不用说,这样的情形在目前的我国随处可见。

有鉴于此,建议父母们再也不能用老眼光来教育孩子了:接受良好的教育是重要的,但不是唯一的;在接受良好教育的同时,其中必不可少的是能力培养,而财商教育就是其中的关键点。

用我自己的经历来说。1993年我离开工作10年之久的政府机关时,组织部门找我挽留说,你的离开对双方都是一种损失,并明示我即将提拔为中层干部,今后公务员的收入会越来越多。

我是搞财务的,对这些岂会不知?但在我看来,我的“天花板”就是“正科”级(现在人们通常唤作“处长”的位置)。前程可以说是一马平川,甚至可以计算出什么时候“退居二线”,月收入更是可以精确到小数点后面两位。

离开市级机关后,我先在国有企业担任总经理,后在新闻媒体担任记者编辑,人生阅历不知要比在机关工作时丰富多少倍,每年的实际收入也要比在机关工作高许多。

现在,我从事专职写作。这是一个被人称作“穿着睡衣赚钱”的职业,书房就是自己的“办公室”。没有人逼着我什么时候起床、什么时候工作或什么时候到哪里去干什么;没有人给我布置任务、写什么或不写什么,一切悉听尊便;更没有人和我勾心斗角、时时提防穿小鞋。只要我的书稿供不应求,就永远不用担心有被辞退、“退居二线”的那一天;甚至,连什么时候退休或不退休,也完全由我自己说了算。

当老同事聚会,纷纷抱憾我离开公务员岗位,说现在的公务员待遇有多么高时,他们哪里知道我早就已经上了一个更高的象限。但我只能微微一笑,什么都不必说。

还是这句话,能力才是一个人这辈子最可靠的保障,不是工作,更不是其他。